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已經完全覆蓋了2018年,2019年的行業發展動向已漸漸從新一輪的浪潮之中,顯露出“蛛絲馬跡”。
推想一:車聯網將成為汽車行業新標桿
2018年6月,工信部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以充分發揮標準在車聯網產業生態環境構建中的頂層設計和基礎引領作用,加快共性基礎、關鍵技術、產業急需標準的研究制定,為打造具有核心技術、開放協同的車聯網產業提供支撐。
2018年11月13日,工信部又發布了《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直連通信使用5905-5925MHz頻段管理規定(暫行)》,規劃了5905-5925MHz頻段共20MHz帶寬的專用頻率資源,以支持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隨之便傳來重磅消息:騰訊與一汽、寶馬、廣汽、長安、吉利、東風柳汽等企業進行戰略合作的消息,搭載“AI in car”騰訊車聯方案的多款車型已經上市銷售;相對于騰訊,百度在車聯網領域的布局更早,其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更是已經大幅領先;而作為通信巨頭的華為,在發展車聯網方面更是獨具優勢。早在2015年,華為就公開表示“不造車”,將重點聚焦車聯網。
推想二:大數據將為智慧交通注入新力量
在各城市建設智慧交通的過程中,將產生越來越多的視頻監控、卡口電警、路況信息、管控信息、營運信息、GPS定位信息、RFID識別信息等數據,每天產生的數據量可以達到PB級別,并且呈現指數級增長。
在數據接入層,有著大量的互聯網感知終端,這些終端分布在交通管控,運輸管理,車聯網,互聯網,通過支撐層的Gofusion交通數據超融合應用支撐平臺,把這些數據匯聚到業務層的應用平臺使用,從而支撐具體的行業應用。
將智能交通需求與大數據契合,對于智能交通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當前大數據時代,數據充斥所帶來的影響遠遠超出了企業領域,其不僅僅能帶來商業價值,亦能產生豐富的社會價值。
隨著信息通訊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交通運輸從數據貧乏的困境轉向數據豐富的環境,而面對眾多平臺終端所帶來的交通數據,如何從中根據用戶需求提取有效數據成為關鍵所在。但是,大數據技術在智能交通應用領域同樣面臨著巨大挑戰,包括隱私,數據處理硬件設施、數據不完備性、模型有效性等領域,這些都是企業與行業,乃至于整個社會都需要在未來繼續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內容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