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展望2019年,全球網絡安全形勢仍然嚴峻,個人信息與商業數據遭遇 大規模泄露與違規利用,針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惡意網絡攻擊頻發,各國在網絡空間對 抗態勢進一步加劇。面對新情況,如何加強網絡安全建設?更好地應對網絡安全威脅?更有力地保障國家安全?賽迪智庫提出了開展信息技術產品的審查工作,提升新興領域的安全防范能力;提升自主研發實力,構建核心技術生態圈;借助“一帶一路”積極與其它國家合作,增強我國網絡空間話語權;推進網絡可信身份建設,構建可信網絡空間;加強安全制度建設,全面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等對策建議。
2018年,我國網絡安全技術產品取得新成就,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網絡安全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網絡安全形勢整體向好。展望2019 年,全球網絡攻擊事件將更加頻發,全球網絡對抗態勢將進一步升級, 各國將更加重視數據安全治理。我國網絡安全能力建設工作將繼續強化,但需要處理好網絡威脅監測技術仍待加強、信息技術產品自主可控生態亟待建立、網絡可信身份生態建設尚需強化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仍不完善等問題,以提升我國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一、對2019年形勢的基本判斷
(一)全球網絡攻擊事件更加頻發
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全球風險報告》中首次將網絡攻擊納入全球風險前五名,成為2018年全球第三大風險因素。一是軟硬件設備安全漏洞頻出給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威脅。1月,英特爾公司爆出“幽靈”“熔斷”兩個處理器漏洞,導致惡意程序可獲取敏感信息。英國皇家戰略研 究所公布報告,指出當前核武器系統存在大量明顯安全漏洞,網絡攻擊破壞核武器控制裝置的風險極大。3月,英國政府通信總部發現家用新型智能電表存在安全漏洞,威脅數百萬物聯網設備安全,甚至可能影響國家電網的正常運轉。4月,黑客利用思科高危漏洞發起攻擊,20余萬臺思科設備受到影響。二是多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遭受攻擊。1月,荷蘭三大銀行網絡系統在一周內不斷遭受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6月,美國賽門鐵克公司發現黑客組織針對美國和東南亞國家衛星通訊、電信、地理太空拍攝成像服務和軍事系統進行網絡攻擊。9月,西班牙巴塞羅那港與美國圣地亞哥港相繼遭受網絡攻擊。11月,美國國土安全部稱黑客多次試圖破壞美選舉系統。三是個人信息與商業數據遭遇大規模泄露與違規利用。4月,美媒報道特朗普大選期間聘用的“劍橋分析”從2014年起違法收集臉譜網上5000多萬名美國用戶的數據,用于預測和影響選民的大選投票取向。9月,臉譜網稱遭受黑客攻擊,5000多萬用戶的個人隱私信息面臨風險。
2019年,隨著人們生產生活對網絡信息系統依賴性的增強,網絡攻擊事件的數量仍將不斷增多,影響范圍也將更加廣泛。
(二)全球網絡對抗態勢進一步升級
網絡空間已成為各國爭奪的重要戰略空間,各國采取多種措施不斷謀求增強網絡防御和對抗能力,網絡空間對抗態勢不斷加劇。一是頂層規劃中網絡對抗戰略意圖明顯。美國本年內發布兩項重要國防戰略,均顯示出明顯網絡對抗戰略意圖。7月,發布《2019年國防授權法案》,明確將中國、俄羅斯等國列為美國國家安全“威脅”,建議增加網絡沖突前線的軍事部署。9月,發布《國防部網絡安全戰略》,指出中國和俄羅 斯對美國及其盟國的戰略性威脅正在增大,為防范網絡攻擊要進行先發制人。二是完善網絡空間作戰機構設置。5月,美國網絡司令部升格為獨立作戰司令部。8月,日本防衛省宣布將組建專門部隊保護國防通信網絡免受攻擊。10月,北約提出將成立網絡指揮部,以全面及時掌握網絡空間狀況。三是強化多方合作。一方面加強政企合作。5月,日本防衛省決定將部分網絡防衛任務委托民間企業。6月,美國組織軍隊、政府和產業 界專業人員共同開展“網絡極限2018”演習。另一方面推動國際合作。4 月,北約舉行“鎖定盾牌”網絡戰演習,吸引了來自30多個國家的千名網絡安全專家參加。6月,立陶宛宣布歐洲聯盟9個成員國將成立快速回應小組對抗網絡攻擊。四是不斷深化網絡武器研發。4月,韓國國防部表示將在2019年前投入29億韓元開發智能型信息化情報監視偵察系統。7月,美國國防部開發新網絡武器系統,以發動對“伊斯蘭國”的在線攻 擊,并保護美國免遭敵對政府的黑客攻擊。
2019年,隨著相關國家網絡空間政策的調整以及網絡軍事力量建設加速,網絡空間爭奪將掀起新高潮。
(三)各國將更加重視數據安全治理
數據已成為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和生產要素,針對數據的網絡攻擊以及數據濫用問題日趨嚴重,提升數據安全治理水平刻不容緩。一是進一步完善數據安全保護法律法規。5月,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正式生效,歐盟國家,如愛爾蘭、西班牙、比利時與塞爾維亞等國參照GDPR研究制定或發布國內數據保護相關規定;非歐盟國家,如阿根廷、巴西、伊朗、印度、泰國等國也調整其數據保護法規與GDPR保持一致。二是加緊研究數據跨境流動規則。4月,巴西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交文件,敦促對互聯網數據流動的規則展開討論。7月,日本和歐盟達成協議,將實現雙方數據自由流動。10月,歐盟議會通過《歐盟非個人數據自由流動條例》, 消除歐盟成員國數據本地化的限制。三是大力推進數據安全執法檢查。1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對偉易達處以65萬美元罰款,因其安全漏洞導致數百萬家長和孩子的數據遭曝光。2月,比利時 一法院判定,臉譜網在比利時網民不知情的情況下搜集和保存其上網信息,違反比利時隱私法。8月,韓國政府開始對20家跨國公司在韓辦事處開展用戶數據安全審查。10月,歐洲數據保護監督官員稱,預計2018年底對外公布第一批依據GDPR處罰的情況,并實施制裁。
2019年,數據安全風險將更加突出,各國將繼續完善相應法規體系,積極開展相關執法檢查。
(四)我國網絡安全能力建設工作將不斷強化
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網絡安全形勢,確立網絡空間優勢,我國不斷從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網絡安全能力建設。一是不斷推出網絡安全新技術新產品。8月,阿里云發布云盾Web應用防火墻,能夠對網站業務流量進行惡意特征識別及防護,將正常、安全的流量回源到服務器。8月,啟明星辰發布物聯網安全接入防護系統IoT-VBox,該系統能夠全面監測物聯網系統中各終端的安全狀況,同時開發了在線物聯網終端學習算法,對終端的數據流內容進行建模,當終端被植入木馬時, 能夠實現阻斷報警防護。9月,永信至誠推出e春秋網絡安全實驗室靶場平臺,并利用該系統承辦了多次大型網絡安全競賽。二是不斷加強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力度。一方面,武漢市和四川省政府先后出臺《關于支持 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和《信息安全專項資金補貼》等政策,加強對網絡安全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另一方 面,網絡安全競賽如火如荼的開展。8月由公安部和國家密碼管理局指導的“網鼎杯”順利舉行,大賽吸引了超過兩萬名選手參賽。11月,由中央網信辦指導的“湖湘杯”網絡安全技能大賽順利開展,該比賽是2018 中國(長沙)智能制造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發現和培養高端網絡安全人才。三是網絡安全企業通過多渠道合作優化網絡安全生態環境。3月,華為主導發起“華為安全商業聯盟”,通過聯合安全解決方案深度整合聯盟伙伴的安全服務,解決單一廠商較難為用戶提供全面完整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的問題。8月,騰訊聯合啟明星辰、衛士通、立思辰等在內的15家上市公司,成立上市企業協作共同體,旨在搭建中國互聯網安全企業的協同平臺。 2019年,我國將繼續加強對網絡安全核心技術研發的支持,強化網絡安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鼓勵企業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合作,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網絡安全能力。
(五)我國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優化
近年來,我過對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圍繞網絡安全法不斷推出法律法規,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網絡信息內容管理方面,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行政執法程序規定》,一方面規范傳統新聞媒體的互聯網新聞采編、轉載和傳播行為,另一方面規范互聯網信息內容 管理執法全流程。此外,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還出臺了多項法律文件,規范微博、公共賬號、群組和社區論壇等主體的網絡信息內容發布行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方面,出臺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范圍、運營者安全保護、產品和服務安全等方面闡述了相關保護條例。網絡產品和服務管理方面,出臺了《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試行)》,對安全審查的試用范圍、內容和機構等進行了規定。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保護方面,《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征求意見稿)》對出境數據評估的條件和內容做了闡述。
2019年,我國將會繼續完善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出臺系列網絡安全標準體系,進一步優化網絡安全產業的發展環境。
二、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我國網絡威脅監測技術仍待加強
長期以來,我國網絡安全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在網絡攻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國應對網絡安全威脅的能力相對于發達國家處于劣勢。一是信息技術安全監測能力不強。我國對進口網絡信息技術和產品的監測分析以合規性評測為主,很少涉及軟件核心技術,規?;?、協同化漏洞分析評估能力較低,難以發現產品的安全漏洞和“后門”,同時在大數據分析、可信云計算、安全智能聯動等重要方面的技術實力不足,難以應對新興信息技術產品的安全監測工作。二是網絡攻擊追溯能力不足。目前,我國對于海量網絡數據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對APT等新型安全威脅的監測技術不成熟,即便監測到這種威脅,由于缺少回溯手段,也難以找出攻擊源頭。
(二)我國信息技術產品自主可控生態亟待建立
目前,我國對國外信息技術產品的依賴度較高,CPU、內存、硬盤和操作系統等核心基礎軟硬件產品嚴重依賴進口。如CPU主要依賴英特爾和AMD等廠商;內存主要依賴三星、鎂光等廠商;硬盤主要依賴東芝、日立和希捷等廠商;操作系統則被微軟所壟斷。2017年,歐美跨國企業提升了核心技術的開放程度,國內信息技術產業曾出現新一輪引進式的創新熱潮。然而,2018年,隨著中興事件和中美貿易戰的持續發酵,各界人士逐漸在構建信息技術產品自主可控生態方面達成共識。一方面是亟需研發出可用乃是好用的核心信息技術產品,另一方面是亟需對自主可控的網絡產品和服務進行評估、扶持和推廣,進而構建良好自主可控生態。
(三)我國網絡可信身份生態建設尚需強化
《網絡安全法》明確提出,“國家實施網絡可信身份戰略,支持研究安全和方便的電子身份認證技術,推動不同電子身份認證之間的互認”。然而目前,我國網絡可信身份生態建設仍需強化。一是網絡可信身份體系建設缺乏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和布局尚不明晰。我國還未明確將網絡身份管理納入國家安全戰略,也未形成推進網絡可信身份體系建設的整體框架和具體路徑。二是身份基礎資源尚未實現廣泛的互聯互通,基礎設施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由于缺乏戰略設計和統籌規劃,我國網絡可信身份基礎設施共享合作相對滯后,導致基礎可信身份資源數據庫還未實現廣泛的互通共享,使得數據核查成本較高、效率較低。三是認證技術發展滯后,還不能滿足新興技術和應用的要求。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涌現,新興技術和應用環境中數據的傳輸、存儲、處理等方式與傳統信息技術及應用存在重大差異,已有身份認證技術、手段和機制還不足以支撐新技術、新應用的發展。因此,亟需開展針對性的研究,盡快制定國家網絡可信身份戰略,創建可信網絡空間。
(四)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仍不完善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國家至關重要的資產,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漏,不僅將可能導致財產損失,還將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的平穩運行。隨著金融、能源、電力、通信等領域基礎設施對信息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針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攻擊不斷升級,且帶有國家背景的高水平攻擊帶來的網絡安全風險持續加大。但我國關鍵信息 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護力度仍然不足。一是網絡安全檢查評估機制不健全。 當前的網信安全檢查側重漏洞發現,缺乏對漏洞修復的激勵措施,同時缺少對漏洞的危害等級的評估體系。二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工作存在標準缺失的問題。盡管行業內已加速開展相關標準的研究工作,包括安全保障指標體系、安全檢查評估指南以及信息共享規范等方面,但 仍缺少金融、電力和通信等細分領域的安全保障標準研究。面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挑戰,我國應盡快完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體系。
三、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一)開展信息技術產品的審查工作,提升新興領域的安全防范能力
開展信息技術產品,尤其是新興領域信息技術產品的審查工作。一是加緊出臺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領域的政策法規,強化信息技術產品審查工作的重要性。二是積極制定新興領域信息技術產品的安全保護標準,界定相關產品的核心功能和技術,構建評估產品安全性的指標和實施方案。三是構建信息技術產品的安全審查機制,定期開展安全審查,加強新興領域信息技術產品的安全監督工作, 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同時加大安全事件的執法力度,依法依規對 涉事企業進行嚴厲處罰。四是提升安全審查的技術手段,推動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的建立,實現業務監控、溯源取證、安全事件響應等功能。
(二)提升自主研發實力,構建核心技術生態圈
一是統一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發展思路。摒棄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之間的路線之爭,改變以出身論安全的思路,形成信息技術產品安 全可控評價標準,組織開展評價工作,引導廠商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產 業生態掌控能力。二是優化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環境。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企業創新積極性,繼續以基金等形式支持企業通過技術合作、資本運作等手段爭取國際先進技術和人才等,為企業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供支撐。三是構建核心技術生態圈。依托政府、軍隊等安全要求較高的應用領域,結合應用單位基本需求,制定自主生態技術標準,統一相關技術產品的關鍵功能模塊、技術接口等,依托自主可控評價等手段,引導企業協同創新,推動產業上下游企業團結 協作,打造自主可控生態圈。
(三)借助“一帶一路”積極與其它國家合作,增強我國網絡空間話語權
借助“一帶一路”積極與其它國家開展一系列信息技術領域的合作,一方面有效帶動我國基礎信息設施發展相對滯后的中西部地區,增 強其抵御外部網絡侵略的意識與力量,筑就我國的“網絡長城”;另一方面形成信息技術研發和信息技術產品推廣的跨境聯盟,更大程度地釋放互聯網所集聚的能量,推動網絡強國建設,在通信、交通、金融等領域積極參與國際行業標準的制定,增強我國在世界范圍內網絡空間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四)推進網絡可信身份建設,構建可信網絡空間
一是做好網絡可信身份體系的頂層設計。借鑒國外做法,結合我國國情,明確我國網絡可信身份體系框架、各參與方在其中的角色和職責,并細化網絡可信身份體系建設的路徑,明確組織、資金等各方面保障,從法律法規、標準規范、技術研發、試點示范、產業發展等多方面推進體系建設。二是建設并推廣可信身份服務平臺,推動可信身份資源共享。通過建設集成公安、工商、CA機構、電信運營商等多種網絡身份 認證資源的可信身份服務平臺,提供“多維身份屬性綜合服務”,包括網絡身份真實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認證服務,最終完成對網上行為主體的多途徑、多角度、多級別的身份屬性信息的收集、確認、評價及應用,實現多模式網絡身份管理和驗證。三是推動多種網絡可信身份認證技術和服務發展,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和基礎設施,加快開發安全和方便的網絡身份技術,跟蹤大數據、生物識別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發展, 不斷提高技術的先進性。
(五)加強安全制度建設,全面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一是建立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制度。明確保障關鍵信息基礎 設施安全保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工作任務和措施。二是研究制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標準規范。研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基 礎性標準,推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分類分級、安全評估等標準的研制和發布。三是建立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監管機制。一方面,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檢查評估機制,面向重點行業開展網絡安全檢查和風險評估,指導并監督地方開展安全自查,組織專業隊伍對重點系統開 展安全抽查,形成自查與重點抽查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另一方面,完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風險信息共享機制,理順信息報送渠道,完善監 測技術手段和監測網絡,加快形成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絡安全風險信息 共享的長效機制。
來源:賽迪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