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2月19日報道 當前,在5G之外,另一場全球人工智能的競賽也已悄然打響。相比5G,人工智能的國際競爭會產生更大的變數。在這場競爭中,中國應該采取與5G不同的策略。
“第二梯隊”正加速追趕
2018年是人工智能全球競爭的元年。在這一年內,歐洲、日本、印度先后發布了人工智能的國家戰略。2018年4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人工智能行動計劃,目標分兩階段促進區內國家人工智能領域投資,爭奪該產業的領先地位。2018年6月,日本發布《未來投資戰略2018》,重點推動物聯網建設和人工智能的應用。2018年6月,印度出臺《人工智能國家戰略》,尋求適用于發展中國家的人工智能部署方案,可在其他國家復制和推廣。這些戰略標志著全球人工智能“第二梯隊”的追趕正在加速。
2019年伊始,美國在解決政府關門危機后馬上推出了兩個人工智能的重大戰略部署。2月11日,特朗普總統簽署了“維護美國人工智能領導地位”的行政命令,正式啟動美國國家層面的人工智能計劃。該計劃要求聯邦政府集中科研資源,共享政府設施,加強人才培養。一天后,美國國防部發布了《人工智能戰略》,將加快人工智能在美國軍事安全領域的應用。美國發布兩項戰略無疑加劇了全球人工智能的競爭態勢,甚至可能讓這場產業競爭走向軍備競賽的方向。
與5G競爭存在顯著不同
人工智能的國際競爭與5G有兩點顯著不同。
第一是參與競爭的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更多,有著更為復雜的利益關系。在5G領域,數家電信設備巨頭是競爭的主體,多數國家只能當競爭的旁觀者,而在人工智能領域,國與國之間的差距并不大,除了大型企業外,科研機構、學術研究者是人工智能領域主導性的力量。這使得發展人工智能重要的不僅是盡快營造優勢,而是建立起可持續的發展環境。
第二是人工智能的規則和技術標準尚未形成,規則也缺乏普遍約束力。這增加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社會和安全風險,能否較好地處理這些風險將決定著一國人工智能產業的成功與否。
基于這兩點區別,在全球競爭時代,中國需要注重人工智能產業的包容性和發展環境的塑造,在競爭中爭取合作,在發展中平衡安全。
相互依賴將成趨勢
具體而言,首先,中國需要更重視人工智能相關基礎科學的建設。人工智能是一項綜合性科學,基于數學、機器算法、半導體、傳播學等多個基礎學科。一國人工智能發展難以實現單兵突進的方式,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基礎科學作為支撐。
其次,加強科研圈、科研復合體建設,充分保障各創新主體的平等待遇。國與國之間的人工智能競爭不僅比拼龍頭企業,而是兩國企業、科研機構、人才的長期競爭。如果一國科研人才斷層,即便在早期能夠憑借先發優勢占得先機,也很可能在其后的競爭中落后。保護人才優勢的關鍵在于“以人為本”而非“以資本為本”,避免科技巨頭利用其市場地位擠壓中小型初創企業,扭曲科研機構的研究方向。
第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和經濟沖擊早作準備。2018年以來,歐盟、印度、美國等對人工智能的關注重點從促進技術發展逐步轉向探索道德標準和法律規則。對于人工智能這一項革命性技術而言,一旦其所帶來的沖擊超出現有社會的承受范圍,那么其所帶來的副作用將遠大于其價值。歐盟、美國著眼規則制定不僅為了約束行業發展,也為了盡快確立本國規則、道德、法律的國際權威。
最后,建立比較優勢,加強國際合作。人工智能產業覆蓋過于廣泛,即便像美國這樣的科技大國,也不可能尋求在所有領域爭得頭籌。在全球化時代,各國仍將遵循比較優勢交換的商業模式,形成一個相互依賴、合作共贏的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鏈條。中國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上也應有所側重,與其他主要國家盡早開始產業合作。(文/李崢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學者)
(以上言論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摘自《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