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召開以來,人工智能(AI)一直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學術界、產業界人士關注的重點:今年是李克強總理連續第三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及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在3月4日結束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張業遂也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一些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的立法項目列入本屆五年的立法規劃,同時把人工智能相關立法列入抓緊研究項目。
另外,劉慶峰、李彥宏、鄧中翰等代表委員也提交了不少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提案議案,紛紛建言要把握當前有利的發展態勢,抓住人工智能時代發展機遇。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
尋求人工智能研究和產業下一步突破
“2019年,我認為是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落地的一年。”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是不折不扣的“AI代言人”。從他每年對AI不同的期待就能感受到這項技術的蝶變:2017年他呼吁“應將‘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2018年他提出“讓AI走下神壇,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年他對AI又有了新目標:從實驗室的科學成果變成典型的應用示范,并在這個基礎上“大規模推廣”。
“(AI已經可以)把最頂尖的專家能力在全社會大規模復制,技術人員在AI的幫助下能夠做更高水平的事情,(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劉慶峰說,人工智能的黃金收獲期,就從2019年開始。
在樂觀態勢面前,他也注意到,基于各界對人工智能發展的高度重視以及天然的數據資源優勢,我國在智能語音、機器翻譯等多項源頭核心技術上已經與美國同步進入人工智能的“無人區”,但在人工智能的部分關鍵領域,我國距離世界一流水平還有差距。
“為此我建議,要從進一步加大對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特別是數學基礎原理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強腦科學基礎研究、以人機耦合模式反哺人工智能基礎研究三個方面尋求人工智能研究的下一步突破,抓住人工智能時代發展機遇。”劉慶峰說。
此外,劉慶峰援引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一組調研統計數據指出,當前人工智能人才供不應求,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比為1:10,截至2030年,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將達500萬。
“落實人工智能國家戰略,必須人才先行,形成基礎能力人才、源頭創新人才、產業研發人才、應用開發人才、實用技能人才等多類型人才并重并用的局面。”劉慶峰說,他將在兩會期間專門就此提出建議,比如希望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能夠開展“共享平臺”建設,創建AI大學,打造開放平臺,培養產業人才、培育產業生態。
不過,劉慶峰認為人工智能行業在大熱之下也存在泡沫,因此他提出“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應符合3條標準:要有真實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應用案例,能夠用統計數據說明人工智能的應用成效,能夠基于典型應用場景自我進化。
為了防止“假人工智能應用”劣幣驅逐良幣,劉慶峰建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在推進過程中,應調研與人工智能強相關、密切關聯國計民生的業務和產品,以確立重點投資方向,引導人工智能的重點技術研究和應用落地規劃;各相關部門也應研究并建立針對人工智能在重點領域業務產品的評測規范與質量認證體系等。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創始人兼CEO李彥宏:
合力把握人工智能“重要戰略機遇期”
基于對人工智能三個方面的觀察,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創始人兼CEO李彥宏表示“我很同意我們會長期處于一個戰略機遇期”。
第一個方面是資金。“目前我們看到的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不僅來自于中國,還來自于全球各地——比如來自日本的Vision Fund等,而且毫不吝惜地給這些創業公司非常高的估值。”李彥宏認為,中國市場能夠吸引全球投資,“這說明大家都認可中國能做事,所以很多錢愿意進來”。
第二是人力資源豐富。“中國是一個人力資源大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絕對數量非常多,這也是我們的優勢。”李彥宏說,中國每年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可能六七倍于美國,他們都能從事“較高質量的工作”。
最后是數據。李彥宏說,中國在各個應用場景積累了相當多的數據,而人工智能恰恰依賴于數據。“從目前來看,數據越多,創造的價值越大。”
基于這三方面,李彥宏認為,未來10~20年中國在AI領域能做的事情非常多,“我們能夠想到的任何一個行業里,幾乎都能看到人工智能的存在”。在他看來,經歷漫長的技術研發、算法培育和算力提升,AI產業正迎來應用的快速增長期,并且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將處于高速增長階段。
“我看到的數據是,中國在人工智能專利的申請量上是可以比肩美國的,百度在這方面也是佼佼者。”李彥宏說,“接下來如何利用多年的積累去開拓新領域、創造新價值,是百度非常重要、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接下來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新課題。”
“我們希望為更多創新者‘做減法’,降低門檻,打通壁壘,形成合力。”李彥宏認為,人工智能發展至今,開放是走下去的必要條件。只有把更多的數據、運算力、技術匯集在一起,才能夠展現出更大的影響力。
李彥宏以智能交通為例說道,百度深耕無人車多年,越來越認識到緩解擁堵不僅是車本身的問題,更需要全社會的合作。
他在今年的提案中提及,希望各方協同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讓出行更加順暢安全。
“這是一個足夠寬的賽道。”李彥宏說,比競爭更迫切的,是找到更多創新點,創造更多價值,讓技術更好地造福社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
制定政策 加快AI芯片技術及產業發展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眼中,芯片是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源頭,“得芯片者得天下”。要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機遇,能否開發出具有超高運算能力、符合市場需求的芯片是關鍵。對此,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我國應進一步出臺和落實資金扶持、自主產品優先采購等支持政策,加快我國自主芯片技術及產業的發展。
“與互聯網和移動通信一樣,人工智能領域也是由許多種類的芯片支撐著海量數據的計算、處理、傳輸和通信。”鄧中翰告訴《中國科學報》,與航天、軍工等重要領域一樣,我們必須實現人工智能底層核心芯片的自主可控,才能確保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信息安全,真正步入智能時代發展快車道。
如何發展自主人工智能芯片核心技術?鄧中翰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
“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應細化芯片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一是在云端的中央處理器等國外比我們強的細分種類上,支持自主芯片企業加速‘跟跑’,利用逼近摩爾定律極限這個‘準終點’不斷縮小差距;二是在物聯網智能前端用到的圖像傳感器芯片等市場需求旺盛的新興細分種類上,支持自主芯片企業與國際巨頭并跑,爭取‘彎道超車’;三是重點支持有‘換道超車’思維的自主芯片企業,在物聯網前端邊緣計算等國際前沿的細分種類上自主創新,制定標準,掌握產業競爭主導權,實現在前沿的無人地帶領跑。”鄧中翰對記者說,今天我國5G通信技術上取得領先地位,也是建立在3G時代跟跑、4G時代并跑的基礎上,“如果我們不曾跟跑,就沒有實力并跑,更沒有機會實現領跑”。
其次,鄧中翰希望加快核心技術標準的制定,同時出臺和落實一系列支持國產自主芯片投入使用的政策。
鄧中翰表示,國家工程、政府項目應優先采購和使用國產自主芯片,特別是應優先采購和使用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完全采用自主可控芯片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設備;此外,針對自主芯片產品,應進一步加強落實國家發改委“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計劃。
最后,他希望國家基金和產業化基金利用“硅谷模式”,對自主芯片的創新突破開展更多、更大規模的風險投資。
“芯片產業的投資通常大到初創企業無法依靠自身力量進行,而釜底抽薪的困境是由于就業困難,很多集成電路專業人才迫于生計轉行,從長遠看將造成芯片人才儲備的缺失。”鄧中翰希望,國家大基金和產業化基金應對新興細分領域的人工智能芯片企業進行風險投資,通過幫助企業在創業板、科創板等資本市場融資上市,實現對自主人工智能芯片產業的培育和扶持。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