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計紅梅)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3月28日,在以“萬有IN力,數立未來”為主題的2019英特爾中國媒體紛享會上,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表示:“在‘智能+’時代,深挖數據紅利能夠為產業創造增值空間,進而加速數字經濟落地?!?/p>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從技術支撐的角度指出,如何釋放數據紅利,對計算力提出更高要求。未來英特爾將以六大技術為支柱,引領“超異構計算”時代。
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約產生7.6ZB的數據,而且還將保持每年30%的增長,到2025年的數據量將達到48.6ZB。楊旭認為,在海量數據高速增長的趨勢下,絕大部分數據還未轉化成商業價值,數據紅利亟待開發。業界共識是,“智能+”是增值和升級的重要路徑。
楊旭以智能制造、服務業升級、供應鏈重塑等幾個關鍵經濟領域為例,闡述了“智能+”升級的方向和實踐。他告訴記者,通過全面部署工業互聯網,應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英特爾的智慧工廠每天獲得50億數據源,信息獲取的速度從數小時縮短到幾秒,不良產能降低25%,零件成本減少了20%,而質檢速度則提高了10倍。
宋繼強告訴《中國科學報》,目前數據產生的速度和規模,遠遠超過了現有的處理和計算能力。面對未來更加多樣化的數據形態和計算場景,如何釋放數據紅利,對計算力提出更高要求?!叭魏螁我坏囊蛩?,都不足以滿足多元化的計算需求?!彼卫^強指出,“面向未來,英特爾將全方位推動計算創新,引領‘超異構計算’時代。六大技術支柱帶來的指數級創新,將是英特爾進入未來10年乃至下一個50年的驅動力?!?/p>
英特爾六大技術支柱包括制程和封裝、架構、內存和存儲、互連、安全及軟件。宋繼強告訴記者,其技術愿景是:提供多樣化的標量、矢量、矩陣和空間計算架構組合,以先進制程技術進行設計,由顛覆性內存層次結構提供支持,通過先進封裝集成到系統中,使用光速互連進行超大規模部署,提供統一的軟件開發接口以及安全功能。
談及目前的進展,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銳透露,英特爾一系列10納米產品即將上市,從面向新型移動PC客戶端的Ice Lake處理器和Lakefield平臺,到專門面向5G無線接入和邊緣計算的網絡系統芯片Snow Ridge,再到云端的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Ice Lake,從云到端全覆蓋。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