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行業都在針對其行業特點推進智能制造進程,不同企業有不同的做法。未來的鋼廠模型會是這樣的形式,這是一種扁平化方式,沒有那么多層次劃分,是一個三級模型。這個三級模型分別由制造基地、平臺化運營和生態圈構成。每一個層次都有很多內涵,和現在的鋼廠構成模式有很大差異。
未來鋼廠為什么會是這種模式?它完全是需求驅動生產的。中國的鋼鐵產能占了世界的一半多,但是它的分布和布局并不合理,在沿海、華東等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有很多大型高爐鋼廠,但是在一些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鋼廠的布局并不合理,這就導致很多鋼廠的成本難以控制。
所以,這就提出了一個未來鋼廠的需求特點——首先,鋼廠的未來布局是分布式的,盡可能使鋼廠的產能規模分布與區域性經濟需求相匹配。第二,鋼廠各制造基地應該在一個平臺上實現統一運營,這會大幅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第三,通過平臺實現市場、訂單、制造、物流等的協同制造。第四,未來會產生很多短流程“鋼”,是網絡型鋼廠,即通過網絡來實現整個鋼廠的運營,基地僅僅是加工車間等。
為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制定了鋼廠的制造能力模型。首先,人員安全“無憂化”,雖然這看起來是一個不高的要求,但對鋼鐵行業來說卻是非常致命的問題,因為鋼鐵行業的流程很長,有很多的工序環節,必須為工作人員提供一個無憂慮的工作環境。第二,現場工作“流程化”,大型鋼廠基本的追求就是現場無人操作,現在的鋼廠在很多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工序上已經做到了這點。未來不論是主作業線還是輔助作業線,鋼廠都將追求無人操作,實現完全的自動化。在此基礎上,會產生其他的能力結構需求,比如車間管理的“精細化”、工序作業的“一鍵化”、質量成本的實時“可視化”、制造工作的“急控化”、工序服務的“協同化”等。
推進智能制造的過程中,不同的時間段,企業用戶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第一階段,縱向集成是企業內部最先考慮的問題。只有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會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步,即價值的外移,以產品為載體向用戶拓展,使價值在原有基礎上對外延伸。第三階段,企業開始考慮在生態圈層面與上下游利益相關方實現協同。
工業互聯網是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是用于支撐工業智能的物質系統。推進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必不可少。構建工業互聯網賦能智慧制造,鋼鐵企業有四個重要的關注點。
第一,無邊界協同。對智能制造而言,協同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要點,任何時候都要靠協同提高效率。比如,裝備互聯是裝備的協同,數據集成是數據的協同,企業內部打通管理流程、企業之間打通供應鏈,都是在做協同工作。
第二,系統重構。過去很多企業都建立了系統,這個系統和現在的工業互聯網不一樣,需要重構。重構的目的是要實現端到端的集成。
第三,流程再造。企業運營有其自有流程,但是,為了順應未來工業互聯網的建設需求,固化的流程需要再造,流程再造就是促進企業的管理變革。
第四,應用數據。應用數據干什么?追求運營模式的創新。運營數據不是為了重復過去已經解決的問題,其實過去的傳統方法對解決很多問題非常有效。現在有了更多的數據,并不是為了重構,而是創新。
(作者系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理事,本報見習記者趙利利據其在2019工業互聯網峰會上的發言整理)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