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誰牽住了核心技術這個“牛鼻子”,走好了自主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成立一周年之際,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信息化和核心技術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這些論述,既飽含深沉的憂患意識,也體現高遠的戰略視野;既是明確要求,也是殷切期待,字字千鈞、引人深思、催人奮進。
中流擊水,不進則退,慢進亦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作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等一系列重大決策,推動我國信息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從采用國產芯片的“神威·太湖之光”問鼎高性能計算應用最高獎“戈登·貝爾”獎,到北斗導航進入組網新階段,再到5G研發步入全球領先梯隊,這些年,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推動我國信息化在某些方面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跨越。
但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同建設網絡強國戰略目標相比,我們在很多方面還有不小差距。特別是在核心技術方面,受制于人的局面仍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卡脖子”的隱憂并沒有實現徹底消除。
有機構統計,全球77%的手機由中國制造,但只有不到3%的手機用的是國產芯片。這不僅讓國內手機制造企業的利潤長期處于“微笑曲線”底部,也讓國家信息安全面臨一定威脅。
沒有核心技術,就沒有發展的主動權,就不可能抓住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曾以一個比喻告誡我們,如果核心元器件嚴重依賴外國,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這就決定了,我們非得加快突破核心技術不可。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回顧過去,正是因為一代代航天人篳路藍縷、奮起直追,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了一系列技術創新,才讓中國躋身航天大國之列;也正是因為獨立自主,不斷突破深海裝備的關鍵核心技術,才能實現“蛟龍”探海,使中國在世界深海科學事業上擁有發言權。歷史一再啟示我們,只要下定決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貫徹落實好黨中央的戰略部署,遵循技術發展規律,我們就一定能不斷攻克技術難關,推動自主創新加快實現突破。
當然,自主創新絕不是關起門來、另起爐灶。恰恰相反,“只有跟高手過招才知道差距”。自主創新,既要立足于自立自強,依靠自己研發、自己發展,也要堅持開放創新,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充分利用國際創新資源,開辟多元化合作渠道,搞好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唯有正確處理開放和自主的關系,才能為突破核心技術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掌握核心技術也絕非朝夕之功。但只要拿出“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樹立“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緊迫感,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繼續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我們就一定能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不斷實現突破,牢牢把握信息化發展的主動權、占據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摘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