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當前,中國科技創新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日益面對美日歐等“第一集團”國家的擠壓與競爭,創新型國家建設已進入決勝階段。雖然中國科技產出已成為世界重要一極,但產出效率和競爭力仍顯薄弱,因此,創新型國家建設必須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我國正處于“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決勝階段。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開展了創新指數研究,自2011年以來連續發布8期《國家創新指數報告》。國家創新指數綜合排名已成為判斷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的重要指標之一。近期完成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8》顯示,我國即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創新型國家建設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
一、中國國家創新排名第17位,即將成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惟一發展中國家
《國家創新指數報告》選取與我國具有可比性的40個國家(其研發投入總和占全球95%,GDP之和占全球86%)作為評價對象,從創新資源、知識創造、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5個維度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使用權威的國際組織和國家官方統計調查數據,客觀研判我國在國際科技創新格局中的地位,全面反映我國科技創新投入、產出和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結果顯示,中國國家創新指數綜合排名世界第17位,創新能力取得了顯著進步,從2000年的第38位快速提升至2010年的第20位,隨后穩步上升至第17位(見圖1)。中國科技創新發展已全面領先于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其他新興國家,與創新型國家差距不斷縮小。
通過比較分析近年來國家創新指數評價結果可以發現,納入評價的40個國家客觀上已形成三個相對穩定的集團。綜合指數排名前15位的國家主要為美日歐發達經濟體,均為公認的創新型國家。第16-30位為其他發達國家和少數新興經濟體,屬于第二集團。中國已處于這一集團的領先位置。第30位以后多為發展中國家,包含除中國以外的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屬于第三集團。從中國創新指數得分及相對差距看,中國國家創新指數綜合得分為69.5分,與英國、法國、愛爾蘭等排名10-15位國家間的差距為0.8-2.8分,與排在第16位的挪威僅存在0.8分的微弱差距。當前,中國仍處于較快發展的階段,即將成為惟一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發展中國家。
一些重要國際組織機構也發布了創新和競爭力評價報告,相關結果與《國家創新指數報告》基本一致(見表1)。從2012年至2018年,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120多個經濟體中排名從第34位上升到第17位,是惟一進入世界前二十位的發展中國家;在美國彭博社發布的《彭博創新指數》50個經濟體中的排名從第29位上升到第19位;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布的《世界競爭力年鑒》60多個經濟體中的排名從第23位上升到第13位。可見,中國創新能力總體水平趨近世界第一集團是國際社會共識。
二、中國創新投入規模進入世界前列,投入強度仍需提升
創新資源投入是一個國家持續開展創新活動的基本保障。
從創新資源規模看,中國R&D經費達到2359.4億美元(數據年份為2016年,下同),連續4年居世界第2位,占全球R&D經費總量的16.1%,占美國R&D經費投入的比例達到46.2%。企業R&D經費占全社會投入比重達到77%以上,進入世界研發經費投入2500強排行榜的企業數量快速增加,達到376家,僅次于美國的822家。R&D人員總量位居世界首位,R&D研究人員數量是美國的1.2倍。
從創新資源投入強度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R&D/GDP)為2.11%,排名第14位,與美國(2.74%)、日本(3.14%)和德國(2.94%)等國家還有較大差距。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有待提升,企業研發經費與工業增加值之比排名第15位。研發人力投入強度落后,排名第33位,不足美國和日本的1/2,約為瑞士、韓國、德國的1/3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2.7%,不僅低于美國(85.80%)、韓國(93.26%)、日本(63.24%)、德國(66.28%)等主要發達國家,而且也低于俄羅斯(80.50%)和巴西(50.60%)。
三、中國科技產出成為世界重要一極,產出效率和競爭力仍顯薄弱
中國科學和技術產出規模快速躍升。“知識創造”能力綜合排名第7位,比上年提升1個位次。中國SCI論文數量達到30.8萬篇,被引次數達到92.5萬次,均位于美國之后排名世界第2位。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20.5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30.2萬件,均位居世界第1位,中國有效發明專利數量達到115.8萬件,排名位居日本和美國之后的第3位。
但中國科技產出還存在2方面不足:一是科學產出效率較低,每萬研究人員的科技論文數為1820篇,排名第36位;學術部門每百萬研發經費科學論文被引次數排名第30位,提升緩慢。二是技術國際競爭力薄弱。PCT專利和三方專利數是測度專利質量和價值的常用指標。中國每萬企業研究人員擁有PCT專利申請數為411件/萬人年,排名第22位。三方專利數量雖然快速增長,排名也躍居第4位,但仍僅為美國、日本的1/5左右,日本和美國三方專利數量合計占全世界總量的比重接近60%。技術含量高的核心專利依然集中在美國和日本。
四、中國知識密集型產業迅速壯大,創新驅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仍待加強
中國依托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巨大市場規模,推動以高技術產業為代表的知識密集型產業迅速發展,成為影響世界創新格局的重要力量。知識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世界比重達到19%,居世界第2位。其中,中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總量的24%,過去十年間這一份額翻了一番,美國這一比例為31%。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占制造業出口的比重為25%,排名第6位。高技術產品出口額4960億美元,是世界第一大高技術產品出口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方面,我國占全球總量的17%,僅次于美國(31%)和歐盟國家(21%)。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目標在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效益的提升,支撐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從長期看,我國還需付出更大努力。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和綜合能耗產出率與創新型國家還有較大差距,在40個國家中仍然排名第39位和第36位。中國勞動生產率為1.24萬美元/人,約為美國(10.93萬美元/人)的1/9、法國(10.35萬美元/人)的1/8、日本(9.28萬美元/人)的1/7和韓國的1/4,也低于巴西、俄羅斯和南非的水平。2000年至2015年間,我國單位能源消耗的經濟產出從1.0美元/千克標準油增加至3.6美元/千克標準油,與主要發達國家10-15美元/千克標準油之間的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
綜合分析我國在國家創新指數各指標上的表現可以看到,我國國家創新能力處于較快上升的通道,在前期科技創新投入和產出規模的持續快速增長帶動下,我國綜合創新能力加速向世界第一方陣邁進。但是,在創新投入強度、產出質量和效率以及創新環境建設方面還有較大差距。當前時期,中國科技創新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日益面對美日歐等“第一集團”國家的擠壓與競爭,創新型國家建設已進入決勝階段。因此,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雙輪驅動”效應,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提升創新成果質量和創新效率,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更好地支撐和服務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是科技部直屬事業單位,主要從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戰略、政策、體制、管理、預測、評價以及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研究,是一家致力于服務國家科技事業,建設具有國際視野、開放競爭、水平一流的思想庫、智囊團的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機構。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