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 文|莊怡)5月14日,2019深圳國際友城智慧城市論壇在深圳召開。席間,華為企業BG總裁閻力大提出了智慧城市新五大基礎設施概念,分別是云、物聯網、數據湖、人工智能和視聯網。
閻力大表示,數字技術的使用程度成為城市智慧的標準之一,未來智慧城市的新5大基礎設施應該是云、物聯網、數據湖、人工智能和視聯網,從而實現無處不在的聯接,無所不及的智能,打破城市的孤島建設。
對于這一新概念,華為企業BG副總裁喻東在會后接受觀察者網等媒體采訪時表示,一方面,這與華為定位有關,他說,“我們定位為NEW ICT,包括云、物聯網、人工智能、視頻、融合通信、GIS等,我們未來認為這些技術會產生新的結論。包括AI這樣的技術也是遍布在整個技術體系里面。還有包括安全,這個城市需要整體安全技術,也會成為城市基礎設施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定義UICT的技術就是定義隨著新技術的產生而產生這些東西出來。”
另一方面,這一新概念的提出也可使應用開發商和行業開發商提高效率。喻東表示,“很多時候這些技術門檻相對比較高,應用開發商要使用這些技術需要掌握大量的技術用它,通過一個標準接口對外開放以后,也就是我們現在做的事情,這樣上層應用開發可以直接使用這樣一些技術,在基礎層面可以提供便利。再加上把一些行業應用的積累逐漸能夠更便利提供給行業開發商、應用開發商,這樣全社會的創新能力會提升很多。”
據悉,本次論壇由深圳市政府主辦,逾4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共同參與,以期通過論壇契機,推動推動深圳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友好城市智慧化、數字化建設領域的務實交流與合作。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聯合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最新發布的《第八屆(2018)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深圳智慧城市發展水平達76.3,位居全國第一。在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17》中,深圳市信息社會指數(ISI)達到0.88,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中已連續4年位居第一。
深圳與華為的智慧城市合作最早始于2014年對深圳龍崗區的改造。據喻東介紹,龍崗城市大腦模型的建立進行了超60個部門的協同,打通了超280個獨立的IT系統;此外,IOT數據超過400億,有3萬個攝像頭連在統一的視頻池,有350億條數據記錄發揮作用。
“整個IOC在龍崗可以實現三個最核心功能:第一,感受全區態勢;第二,及時監控、預警,發生預警能夠作及時應急處置;第三,能夠輔助領導做一些決策分析。”喻東稱。
值得一提的是在交通領域,華為和深圳機場進行了合作,實現廊橋周轉率提高0.76,意味著每天航班停靠增加90次,每年機場旅客提升量能達到500萬。
不過智慧城市建設也存在很多挑戰。一方面來源于數據,需要打通不同部門和流程,此外也需要考慮傳統企業的復雜性,“所以在構建系統的時候,一定不是構建一個簡單的一朵云就能解決問題,我們一定是在多云系統上構建”,華為企業BG全球智慧城市業務部總裁鄭志彬表示。
另一方面,是要讓智慧城市的變化讓百姓能夠感知到,也讓環境可以得到快速改善。鄭志彬表示,這些方面既需要投入,也需要政府真正推廣、應用。
此外,觀察者網了解到,目前華為智慧城市與平安城市解決方案已服務全球100多個國家,700多個城市,相對而言,中國智慧城市該如何學習經驗?
鄭志彬對觀察者網表示,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全局性項目較多,而國外主要是單項業務,“我們在城市大腦IOC設計里面,衡量一個城市生態環境好不好、經濟發展怎么樣,很多指標會借鑒國外尤其是歐洲。”
華為目前的智慧城市做法是,先構建數字平臺這一基礎設施,“相當于建一個城市總要先修馬路、修公共設施、上下水道要修好”。當事件發生時,上面大腦可以精確管理、指揮整個城市的各個環節,下面數字平臺可以支撐起應用。“從華為目前平臺+生態來看,我們下面的數字平臺能支持下面的應用,上面的大腦也可以支撐應用之間的互相關聯,同時也讓應用做得更好。”鄭志彬稱。
同時喻東強調,華為所說的數字平臺不是顛覆,不是拿走,而是給予。“我們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
摘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