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和信息化技術的迭代創新讓傳統生產制造更接近工業互聯和實現數字化轉型,傳統制造企業創新將不再局限于常規路徑的行業內實現技術進步。在擁抱工業互聯網實現“智能+”的美好進程中,工業互聯網龐大而廣泛的美好藍圖給所有參與者提出了目標和挑戰!
5月9日,由北京市海淀區人力資源中心和中國自動化學會復雜系統專委會聯合主辦,由中廣智聯和漢諾威米蘭展覽(上海)公司承辦的“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關鍵技術與應用專題論壇”在京召開。北京藍普鋒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昌榮博士應邀參加本次論壇,并做“工業互聯網的探索與實踐”主題演講。
作為國家工信部工業強基工程“可編程控制器”一條龍示范企業和示范項目單位,藍普鋒科技在工業互聯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和積累。從國家政策對產業發展的解讀分享,到定義自動化廠商的價值實現和面臨挑戰,以及如何從自身維度賦能智能制造產業升級,徐昌榮博士與關注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發展的150余專業人士共同交流,探討藍普鋒針對工業互聯網的認知與實踐。會議現場,藍普鋒展示了基于工業互聯互通的RPC系列PLC產品,以及行業專用控制器解決方案。
中國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兩大特點:一脈相承的產業發展策略和涵蓋范圍更廣泛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策略
一脈相承的產業發展策略
當前,各行業都在調整結構,傳統制造業企業正在加快互聯互通、推進數字化轉型。徐昌榮博士首先就工業互聯網在國內發展的由來及現狀進行了詮釋。他指出:“兩化融合是中國工業互聯網策略的起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十六大報告。中國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決策引導到產業發展來看,整個策略呈現出一脈相承的特點”。從“兩化融合”到“四化同步發展,兩化深度融合”,以及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再到2019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持續穩定的發展策略成為發展工業互聯網“后勁十足”的良好保證。
人無我有,涵蓋范圍更廣泛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策略
徐昌榮博士認為:“中國定義工業互聯網的政策范圍更為寬泛,容量更大”。
針對全球產業發展趨勢,各國從自身發展特點出發分別提出“工業互聯網”、“工業4.0”等發展策略,側重點有所不同,但總體思路基本一致。中國作為人口眾多,各行業具備持續發展的制造業大國,制定的“工業互聯網”發展策略更為完整,涵蓋范圍更廣。明確了工業互聯網是智能制造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也是互聯網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拓展的核心載體。
徐昌榮博士指出,最初規劃的“互聯網+“三大發展場景中,電子商務如火如荼,發展的很好;互聯網金融也發展的很好;但工業互聯網相對滯后,這跟工業產業的應用特點是相關聯的。相對于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在“互聯網+“取得的成就來看,工業互聯網相對滯后發展具有其自身行業特點、發展周期等屬性,其基礎投入周期長、各行業需求差異大、用戶認可過程長等特點。而隨著基礎投入和時間推移,工業互聯網也將邁向新的高度完成產業升級,真正做到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工業互聯網已發展到泛在互聯階段
針對當前融合了云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工業互聯網來說,徐昌榮博士拋出自己的觀點:“我認為目前工業互聯網已發展到泛在互聯階段“。
“工業互聯網是鏈接工業全系統、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支撐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當前對工業互聯網的定義范圍是比較“全”的概念,而在十多年以前的工業自動化網絡也是一個工業互聯網,例如電廠、化工廠、石化廠等生產場景和各相關工業互聯網的要素都是客觀存在的,包括信號采集、控制運算、通訊、數據處理等。原來的通訊手段、方式沒有現在這樣的功能強大、便捷,沒有這么廣泛,信息采集更為原始,也沒能形成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工業自動化實現了狹義的工業互聯,可以理解為是“窄”的工業互聯網概念。
現在隨著計算機技術,特別是通訊、電子技術的發展(根源是電子技術的發展),信號采集處理能力的大幅增強,無論是現場信號還是通訊信號,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加深了工業互聯網的內涵。
“因此,我認為現在的工業互聯是泛在互聯,即所有設備都被連接、互通,無論是有線、無線還是現場設備信號。當把所有的設備連接和數據“跑通”之后,系統平臺成為了核心,在這個平臺上可以開展很多工作”。徐昌榮博士如是說。
現場信號處理層和邊緣計算是基石
從2017年開始,工業互聯網的主流聲音強調了“網絡、平臺、安全”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三大核心。對此,徐昌榮博士引申:“從網絡結構的角度和從事工業自動化的實踐來看,除了這三個關鍵環節之外,還應關注現場信號處理層。工業互聯網把工業體系中的自動化、智能化都涵蓋并融入在工業互聯網的范圍,我認為底層的現場信號處理層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特別指出,“只有基于對現場數據采集的完善收集和實時控制,才能對數據進行挖掘和對數據進行深度的分析,指導生產運營,優化我們的產品設計,企業經營和效益才有可能達到質的轉變“。
到底什么是邊緣計算,自動化控制中的DCS、PLC是邊緣端?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專家認為,在邊緣技術中,云端是核心,除此之外都算作為邊緣端。徐昌榮博士認為,對邊緣計算(技術)概念不一定要從字面理解,可以認為是現場設備及信號處理技術。邊緣計算不僅包括原來傳統意義的信號處理,如數字量采集、模擬量采集和控制等,再加入人工智能的算法將機器視覺與現場設備連接起來,同時實現設備端的控制計算。當前現場設備信號處理功能加強,邊緣計算實現設備端數據預處理之后,對網絡的數據傳輸,包括對遠端的的數據處理、深度挖掘會更有幫助。
徐昌榮博士認為:”通信、邊緣計算技術拓寬了工業互聯網的外延“。以前,工業自動化實現了狹義的工業互聯,當前通訊手段多了,現場處理能力更強了,拓寬了工業互聯網的外延。正因為有了云計算,我們可以把相關的數據,以前是處理幾臺至幾百十臺設備,現在可以通過云計算把上萬臺設備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進行處理和深度分析,通過云計算實現數據挖掘。同時,借助云(端)邊(緣)(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法),可以在云端進行深度挖掘實現人工智能,也可以在邊緣端做人工智能。
”由此可見,邊緣計算的基礎核心就是底層的現場信號處理層,自動化廠商通過各種不同的設備,完成I/O采集得到設備的原生“信息”,完成數據采集和控制運算共同構成了工業互聯網的基石“。徐昌榮博士認為,作為自動化設備生產商應該做好自身工作,以工業互聯互通為基礎,根據用戶需求改進設備性能和指標,提供更為有利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自動化產品和方案。 PLC作為工業現場數據采集的重要設備之一,藍普鋒作為國內可編程控制器主要生產制造商,以更高格局來看待自動化設備廠商在工業互聯網的位置和角色。
在本次會議展區,藍普鋒帶來了性能突出的RPC2000系列PLC產品,基于可編程控制技術的通訊轉換器、分布式IO、集成多種通訊方式的行業專用控制器,讓參觀者能夠近距離感受藍普鋒的產品技術特點和解決方案。RPC系列PLC產品憑借強大的模擬量處理能力,在供熱、供水、供氣、節能鍋爐等領域占據了十分顯著的市場地位。
藍普鋒專注PLC研發及產業化,可編程控制器是藍普鋒的技術優勢和發展方向。研發PLC近20年的歷程,積累了豐富的產品經驗和行業經驗。藍普鋒將更進一步結合泛在互聯的發展趨勢,打造工業用戶所需的邊緣計算和現場信號處理層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