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服務化是現代制造業發展的重要特征,制造業的價值分布從制造環節向服務環節轉移,服務要素已成為制造業企業越來越重要的經營要素。當前,我國處于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制造業服務化將有助于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產業升級新動能
制造業服務化是有效提升我國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南開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杜傳忠表示,我國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產業分工、協作與融合進一步深化,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互動融合也將加深、加快,憑借著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制造業服務化將有效提升我國產業競爭力。他認為,加快制造業服務化,有利于促進企業由單純提供產品和設備,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系統解決方案轉變,有利于解決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的問題,有利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根本上改善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此外,要保持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必須優化需求結構,加快需求升級,擴大內需市場,制造業服務化將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戴宏偉表示,一方面,制造業服務化是消費升級的需要。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耐用消費品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消費者對產品的后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后續服務的完善也有助于企業拓展市場和提升產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制造業服務化是產業鏈條延伸的需要。隨著技術的進步,產業分工愈加細化,伴隨著產業鏈條延伸而產生的服務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制造業服務化水平待提升
雖然我國制造業服務化起步較晚,但得益于相關政策的積極引領支持,制造業服務化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十分迅速,有力推動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姚戰琪表示,“生產+服務”成為促進傳統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制造業企業向上下游價值鏈中的研發、設計、營銷、貨幣金融等服務環節不斷延伸,服務化成為制造業發展的必然結果。不過,我國大部分地區制造業服務化程度不高,尚處于初級階段,制造業服務化發展任重而道遠。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韓文龍認為,總體看來,已經實現制造業服務化的企業也存在著低技術替代、核心技術缺乏、整體解決方案不健全、服務業增值部分帶來的營業收入占企業總營業收入的比重不高等問題。戴宏偉從企業的角度分析認為,當前制造業服務化所面臨的制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企業對于產品質量、品牌建設重視程度不夠,二是企業的服務供給不能完全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三是企業未能有效平衡塑造品牌和獲取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
協同發力推動制造業服務化轉型
在杜傳忠看來,推動制造業服務化轉型需要學界、企業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凝聚共識,協同發力。他認為,首先,要追蹤國內外制造業服務化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加強研究,推動企業及相關職能部門不斷提升認識。其次,要突出重點。在重點行業加快推進制造業服務化,發揮重點行業的帶動作用;加快集聚式發展,形成產業生態,發揮集群效應;發揮大型企業的示范作用,加快組織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再造業務流程,推進制造業服務化;加快推進創新設計、供應鏈管理等重點環節的轉型步伐。再次,要強化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最后,要大力培養制造業服務化所需的高端復合型人才,同時加快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韓文龍建議,首先,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不斷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服務附加值。其次,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通過消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知識性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的發展,發揮現代服務業對先進制造業的支撐作用。再次,要通過制造業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提高制造業的網絡化、個性化水平。最后,企業要加大產前、產中和產后的服務內容投入,創新組織結構,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尋找制造業服務化的市場空間。
姚戰琪表示,要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增加生產性服務中間品進口,不斷提高生產性服務中間品進口的技術復雜度,發揮生產性服務中間品進口對制造業服務化的促進作用,從而增強我國技術創新能力,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來源:網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