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同時也存在融合發展深度有待加強、融合創新能力亟待提升、政策支持和服務支撐力度不足、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把大數據機遇轉化為發展紅利,需要以“大數據+實體經濟”為抓手,加強頂層設計,完善融合發展的政策和服務體系,夯實融合發展基礎,激發實體企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動力,全面促進大數據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當前,以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引領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日益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經濟運行機制和社會治理模式。大數據既是大機遇,也是大紅利。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標志著大數據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大數據發展應用,加快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將為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注入強大內生動力,助力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
融合發展水平持續提升,瓶頸性問題不容忽視
在信息時代,數據已成為繼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之后的新型生產要素,并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源泉。近年來,我國大數據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步伐也不斷加快,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企業、行業和區域等各個層面深層次滲透,并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當前,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引領了工業行業提質增效,工業持續向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融合升級;大數據與農業深度融合推動產業生產管理水平持續優化,支撐了農業產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農業持續向生產管理精準化、質量追溯全程化、市場銷售網絡化融合升級;大數據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促進了服務業轉型升級,服務業持續向平臺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我國各省市在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進程中,還存在五大瓶頸性問題。一是大數據與工業融合發展深度有待加強,大數據與研發設計、生產管理、關鍵設備等環節的融合仍是難點,工業轉型升級的壓力較大。二是大數據與農業融合推動農業發展的能力亟待突破,數據采集、保存成本較高,大多數農業企業在信息資源建設和信息技術應用方面才剛起步。三是大數據與服務業融合創新能力亟待提升,服務業企業與用戶在線實時雙向開展精準營銷的企業不多,大數據與服務業融合的模式及業態有待創新。四是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政策支持和服務支撐力度不足。五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東西部地區、城市及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懸殊較大。
以“大數據+實體經濟”為抓手,促進融合向縱深發展
把大數據機遇轉化為發展紅利,需要以“大數據+實體經濟”為抓手精準施策,加快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向縱深發展。
一是推動“大數據+工業”向縱深融合,推動中國制造升級。推動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應用,加快部署和發展工業互聯網應用,推動工業向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融合升級,打造數字工業。加快發展網絡化協同制造,發展協同研發、眾包設計、供應鏈協同、云制造等網絡化協同制造模式,推動生產制造、質量控制和運營管理全面互聯。加快發展個性化定制,鼓勵企業運用大數據充分整合市場信息和客戶個性化需求,挖掘細分需求,開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鼓勵傳統企業推進研發設計、信息咨詢、倉儲物流、電商銷售等服務功能的商業化剝離,從產品制造型企業向制造服務型企業轉變。積極實施工業技術軟件化工程,大力研發推廣使用工業APP,整合工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銷售、售后服務等產業鏈各環節企業數據,促進軟件技術與工業技術深度融合,構建工業互聯網的產業支撐體系。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推進中國制造國際影響力從低價低端型向優質高端型轉變。
二是推動“大數據+農業”向縱深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構建集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技術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動大數據在農業生產管理、產品追溯和市場銷售中的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實現現代農業生產實時監控、精準管理、遠程控制和智能決策。加快推進農業生產管理精準化,逐步開展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全面結合的新型農業,建立完善的農田地理信息系統,通過土壤肥力管理、農田邊界管理、產量管理、精確定位病蟲害控制方法和施肥決策管理等,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快推進農業質量追溯全程化,運用大數據打通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個流程,形成完善的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安全信息追溯閉環。加快推進農業市場銷售網絡化,積極培育農村電商主體,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應用能力,建設信息開放共享、數據互聯互通的農業電商公共服務系統,構建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網絡化運營體系。加強農產品在線營銷環節與用戶或消費者的互動,綜合質量追溯和用戶評價反饋等信息,指導農業生產、銷售和服務更加精準化,加強農產品交易、質量、需求、價格變動分析與預測,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技術支持和產業支撐。
三是加快推進“大數據+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服務業向平臺型、智慧型、共享型發展。創新大數據與服務業融合應用場景,不斷深化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加快發展平臺型服務業,建立健全旅游、物流、信息咨詢、商品交易等領域平臺經濟,融合各領域綜合管控系統、流量監控預警系統、應急指揮調度系統、視頻監控系統、電商平臺、微信平臺、手機APP等,將數據資源轉化為新型融合服務產品。發展數字金融、智慧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推進“互聯網+”普惠金融發展,發展網絡金融、移動金融、區塊鏈金融、網絡股權眾籌、互聯網信貸、互聯網支付等新金融產品。以物流云建設為紐帶,加快推進信息化物流園區、智能公路港、智慧物流園等項目建設。整合現有園區、企業信息化平臺,實現貨源、車輛、倉儲的數字化管理和網絡化交易。加快發展共享型服務業,持續壯大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醫療、智慧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共享經濟產品服務體系創新、平臺創新和協同方式創新。
四是加大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支撐服務體系。首先,應加強頂層設計。建議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相關部委配合,制定出臺國家層面的《關于促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具體指導全國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工作推進和政策指導。其次,加強資金以及人才支撐。建議國家財政設置大數據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基金),重點支持具有試點示范效應的省份、城市和企業,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大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經濟管理等專業人才培育、引進,設置智能制造一級學科,在相關一級學科目錄下設置智能制造、智能服務、智慧農業等二級學科,推進新工科建設。再次,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以專項資金、稅收優惠、投融資對接等多元化方式加大對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資金支持,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實體經濟企業重大項目建設、企業技術改造。進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制、政策等保障體系,創造融合發展政策環境、科研環境、創新環境、人才環境,創新融合推進機制、協調機制和共享機制。
五是全面夯實融合發展基礎,激發實體企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動力。加強政府引導,重點推進新一代光纖網絡、移動通信基站、公共場所無線局域網建設,推進公共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強根固本。重點加強對中西部地區信息基礎設施投入,開展西部地區信息基礎設施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提升骨干網絡傳輸能力,提升農村地區、西部地區的基礎帶寬,加強5G、北斗、綠色大數據中心和網絡安全建設。率先在貴州、上海、河南、重慶、沈陽、京津冀、珠江三角洲等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部署5G通訊網路,支持打造5G典型場景示范應用,夯實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基礎。
(作者單位:貴州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貴州省社科院基地)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