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每次產業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勇立大變局潮頭,要求我們以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大力推進產業技術革命。作為目前具有代表性的顛覆性技術,人工智能正在釋放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創造新的強大引擎,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推動社會生產力整體躍升。
習近平同志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薄凹涌彀l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未來幾年是人工智能技術躍遷的重要窗口期,全球人工智能創新版圖加速形成,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搶灘布局,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構筑先發優勢、占據發展制高點。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一直處于奮起直追的狀態,并形成了將人工智能作為戰略重點的廣泛共識。新時代,搶占人工智能發展的制高點,需要在理念、路徑、舉措三個方面下功夫。
在理念方面,堅持人工智能優先發展、體系化發展和聯動發展。優先發展就是圍繞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頂尖人才、標準規范等提前部署,加大支持力度,促進人工智能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體系化發展就是主動適應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將混合增強智能、大數據驅動知識學習、跨媒體協同處理、群體集成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作為發展重點,整體推進新一代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學科發展、科技創新、理論建模、軟硬件升級。聯動發展就是統籌國內國際人工智能發展資源,政產學研協同發力,形成從中央到地方共同推進人工智能發展的局面,增強相關行業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能化加速躍升的自覺。
在路徑方面,堅持政府推動、科教引領、應用驅動、市場主導。政府推動是指政府站在全球、全國及區域協調發展的高度,主動謀劃人工智能的重大項目和創新基地建設,加快優質創新創業資源集聚,推進項目、基地、人才的統籌布局,為人工智能發展搭建平臺、優化生態。科教引領是指高水平大學、科研院所協同開展創新研究,共同建設學科、人才、科研一體的創新生態系統,通過科技創新持續引領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應用驅動是指結合產業特色和優勢,聚焦智慧醫療、智慧安防、智慧物流、智慧政務、智慧制造等領域,打通人工智能創新鏈和產業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2017年出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市場主導”作為基本原則之一。市場主導是指人工智能領軍企業發揮帶動作用,與其他各類企業一道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在舉措方面,堅持在支撐國家發展中創新突破。人工智能可以增創體制機制新優勢。人工智能能夠提升公共服務軟硬件環境,推動公共數據開放共享;能夠建設精準對接政務信息與公共需求的政務平臺,推動完善社會治理;能夠圍繞隱私、安全等問題完善政策和法律體系,推動司法體系智能化。同時,人工智能也能增創國際競爭新優勢。通過主動參與人工智能的全球議題、探索發起成立人工智能國際組織等,我國可以倡導制定人工智能發展的國際標準和倫理規范。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可以通過與國際頂尖大學、世界名企開展實質性合作,共同設立人工智能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聯合研究中心,共同攻克人工智能的前沿技術難關。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校長)
從解放人的體力到溫暖人的心靈
讓人工智能更好造福人類
(新知新覺)
郭 軍
《人民日報》( 2019年07月10日 09 版)
當前,人工智能和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習近平同志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睂τ谶@種改變,許多人都有切身體會。人工智能能否摘掉“冷冰冰”的標簽,真正變得“親人類”,更好造福人類呢?這是人工智能發展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體現人工智能“人格化”發展新趨向。
近年來,人工智能開發和推廣應用取得較大突破,人工智能與醫院、物流、安防、教育、交通、金融、種植等領域的結合,正推動這些行業不斷進步。以醫院為例,先進醫療技術與人工智能系統的創新融通,催生了醫院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配送機器人等,不僅提升了醫療服務效率,而且節省了醫務系統的運營成本、管理成本、人工成本,推動醫院從數字化醫院向智慧醫院轉變。人工智能在無人機、無人駕駛等領域的運用也日漸成熟。由此可見,人工智能的運用和逐步普及,能夠將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展望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和運用可能不僅僅局限于代替人類進行體力勞動甚至一部分腦力勞動,很可能會向溫暖人類心靈的方向邁進。這涉及人工智能的“人格化”。人之所以為人,一個重要方面是因為人有情感、有人格,這是機器和機械系統所不具備的。人工智能邁入深層次發展階段后,能否實現“人格化”而擁有情感?答案尚不明確,但人工智能的“人格化”發展是未來的一個重要趨勢。所謂人工智能“人格化”,是指在重視人工智能完成任務和強化功能的同時,強化人工智能的“情商”與“情感”,使其能滿足人們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未來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對使用者語言、行為的長期統計和分析,為使用者遇到的情感問題提供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從而建立起與人類的“情感”鏈接。這種“情感”鏈接能夠在人們最需要關懷的時候給予其心靈慰藉,讓人們感受到身邊還有一個理解自己、關愛自己的“人”。人工智能技術要達到這種效果,實現“人格化”,僅僅會分析、計算還不夠,還需要具有“主動性”。所謂“主動性”,就是當人工智能在感知到人們的需求時,無需任何指令就能主動去“詢問”“關懷”和“交流”,并能獨立處理原本應該“人為”的事件。那時,人工智能就可能從運算智能、感知智能階段發展到認知智能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人工智能發展到能溫暖人類心靈的階段,一些問題也將相伴而生。比如,這些“人格化”的人工智能可能影響人類的決策,甚至改變人類的決策。再如,過分依賴人工智能提供的情感慰藉,會衍生出相應的倫理問題、心理問題甚至社會問題。當然,所有事物的發展都不會十全十美、一帆風順。被人類賦予智慧的人工智能,其發展方興未艾,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前,我們要把握好人工智能發展的機遇,回答好人工智能發展在法律、安全、就業、道德倫理和社會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課題,努力讓人工智能更好造福人類。
(作者單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