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等,共同發布了《人工智能北京共識》,《共識》涵蓋15條有益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和社會發展的原則。當天,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倫理與安全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共識》從人工智能的研發、使用、治理三方面,提出了各個參與方應該遵循的有益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和社會發展的15條原則。
其中,研發方面,提倡要有益于增進社會與生態的福祉,服從人類的整體利益。設計上要合乎倫理,體現出多樣性與包容性,盡可能地惠及更多人。要對潛在倫理風險與隱患負責,提升技術水平以控制各種風險,并最大范圍地共享人工智能發展成果。
在使用方面,提倡善用和慎用,避免誤用和濫用,應最大化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益處、最小化其風險,應確保利益相關者對其權益所受影響有充分的知情與同意,并通過教育與培訓讓人類適應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影響。
在治理方面,對人工智能部分替代人類工作保持包容和謹慎態度,鼓勵探索更能發揮人類優勢和特點的新工作,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共享人工智能治理經驗。人工智能的準則與治理措施應做到適應和適度,并開展長遠的戰略設計,以確保未來人工智能始終對社會有益。孫艷 郭強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