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國家電投”)科技成果發布會 “國之光榮,綠動未來”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 “上海核工院”)專場在上海舉行。本次國家電投科技成果發布會是上海核工院專場,上海核工院作為國家電投核電板塊的重要企業,以國家能源和核電規劃為牽引,全面貫徹集團公司的發展思路和戰略要求,主動融入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大局,依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推動核能 “三個拓展”,在技術、項目、市場全面突破,有力提升了企業的核心技術能力和競爭力。
中國核電發展充滿希望
本次發布會包括國產關鍵核級設備與核級材料、SAF高性能核燃料、設計質量管理平臺、非能動核電廠多專業綜合驗證平臺、核電廠設備及管道疲勞監測系統、核盾集成安保管理平臺、SPACalRM風險監測器和智慧建筑設計系統等,展現了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核電技術及在其他領域拓展應用。
從2008年國務院常務會正式通過壓水堆重大專項總體實施方案至今十多年來,在全國400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制造廠的協同攻關下,以國和一號為代表的中國自主三代核電型號完成開發,型號是牽引、是驅動,推動我國核能產業鏈,從設備、材料、燃料、軟件、工具平臺到多應用場景型號的整體創新。核電是高安全性、系統性工程,要求多領域、多學科、多專業交叉融合,遵循高標準、嚴要求的核安全準則要求,其科研創新成果在其他能源、工業以及民用領域也有很好的應用。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院長鄭明光在發布會上表示,國和一號/CAP1400的自主設計和開發帶動了國內制造業體系的躍升。10年前參照三代核電的設計規格書,國內沒有一家裝備企業能完整有效地制造出三代核電設備,通過引進三代核電AP1000自主化依托項目、國和一號/CAP1400重大專項及其他三代核電項目的拉動,國內培育出全產業鏈的三代核電設備供應能力,中國核電裝備實現了從二代到三代的重大跨越。國和一號/CAP1400的開發屬于 “高起點再創新”,它基于中國50年的核電廠研發、設計和工程經驗,基于中國44個機組20多年的安全建設和運行經驗,基于AP1000技術的消化吸收,也基于AP1000依托項目的建設經驗。
鄭明光明確表示,卡脖子的技術目前不存在,核電技術國產化一般要求是達到90%,剩下10%并不是我們不能做,而是因為我們自己做,成本太高,或者質量不滿意。所以,這10%的技術、設備,我們就直接引進外國的。現在很多材料都不需要進口了,都可以自主解決。但是,在未來發展中,我們的基礎研究還不夠,思想創新和理念創新能力還不夠強。
安全方面更具競爭力
安全方面是我國核電技術的重點突破,國和一號/CAP1400在AP1000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安全裕量:采用了非能動安全系統,利用物質的儲能、重力、對流、蒸發、冷凝等自然力,不依賴外部電源,能確保反應堆安全和余熱導出,事故后操縱員可不干預時間從 “二代加”核電技術的30分鐘提高到72小時;堆芯損傷頻率和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頻率較美國核電用戶要求文件限值低一個量級;具有系統性的嚴重事故預防和緩解措施;屏蔽廠房采用先進的鋼板混凝土結構,具備抗大型商用飛機惡意撞擊的能力等。
在此基礎上,國和一號/CAP1400還充分落實了福島事故后核安全的增強要求,包括提高縱深防御系統的抗震能力與電源可靠性,提高電廠抵御極端外部事件的能力,強化事故72小時后冷卻水和電力的供應能力,強化電廠應對超設計基準事故的能力等等。
此外,在保證高安全性的前提下,現如今核電作為電力商品的屬性正在凸顯,據上海核工院曾經做過測算,國和一號/CAP1400批量化建造之后,每千瓦時電價約為0.35至0.38元。
鄭明光介紹,經濟的發展需要滿足低碳和環保要求的能源供給來提供支撐,我國新核電站的持續建設和改進實現了安全性和經濟性的提高,也逐步實現了核能綜合利用,競爭力有所提升。目前我國供電系統中,70%來自于火力發電,30%是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到2035年,由于新能源技術的進步,風力、太陽能估計會大規模發展起來,但受制于天氣等因素,有太多不確定性因素。而火力發電面臨著環境問題。核電將會是一種兼顧安全性、經濟性、環境友好的清潔、高效能源。
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