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逢立秋節氣,普陀區桂巷新村39號樓的居民們終于坐上了期盼已久的 電梯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臺電梯用上了“ 太陽能 ”,居民后續將不用支付電費。
這棟房齡已有35年的售后老公房,從最初只有一張1:500地形圖起步,到今天建成了首臺太陽能光伏發電加裝電梯投入并網運行,太多不容易讓今天參加竣工儀式的老人們都動了情。桂巷新村39號樓加裝電梯的發起人沈錦章老師正是這5個月艱難歷程的見證人。打開沈老先生的手機可以看到,2000多張施工過程的照片記錄了這部電梯的誕生,加梯微信群里分享經驗、分享成功、分享喜悅。這位古稀老人最大的心愿是這棟老房子能夠裝上電梯:“在我們這棟樓里,80歲以上的老人有12位,我還算年輕的。今天我們實現加梯夢,也希望更多的街坊鄰里能夢想成真?!?br/>
然而39號樓組的這個加梯夢,卻曾因一個電線桿差點夭折。電梯井道旁邊的一根電線桿處在施工區域附近,若直接施工可能導致線路問題,若移動電線桿則需要居民另行承擔十幾萬的費用。電梯基坑已挖,卻又要多出來一筆費用,要如何分攤,居民是否同意,一系列的問題擺在了桂楊園居民區黨總支的面前。好事要辦好,街道加梯辦與居民區黨總支一起找到市北供電公司,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前后多次派專業人員前往小區現場勘查,最終得出可以進行保護性施工的建議,在不移位的情況下,對原有電路進行絕緣保護,并使架空線與施工腳手架安全隔離,在施工中安排專職用電安全員進行現場把控,最終妥善解決了這一難題。
雖然問題妥善解決了,但這個問題給街道加梯辦一個很大的警示,如何將問題發生后的應急處理改為事先預防,給居民更大的保障?于是,再次與市北供電公司商議,黨建聯建的主意兩方一拍即合。在2019年8月8日,桂楊新村39號樓加梯竣工儀式上,曹楊新村街道社會組織聯合黨支部(加裝電梯指導辦公室)與中共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市北供電公司營銷部(農電工作部、客戶服務中心)第二支部委員會正式簽訂共建協議。由街道加梯辦負責排摸社區內有意愿加裝電梯的樓幢,搭建與加梯樓幢居民溝通協調的平臺,市北供電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專業特長,對擬加裝電梯樓幢安排黨員志愿者一對一結對,給予電路調整優化方案,專業人員現場指導,并進行安全用電的宣傳指導。
正是有了這樣強有力的安全保障,桂巷新村39號樓組實現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加裝電梯這一創新技術的可能性。一旦太陽能光伏發電投入使用,不僅可以實現20年使用周期內的零 電費 ,還能補貼電梯的維護保養費用,實現了“讓陽光來加入我們的加裝電梯方案,使用綠色清潔能源,讓天更藍、空氣更新鮮”這一夢想!
曹楊新村始建于1951年,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近年來,老村、老房、老人多帶來的社會治理問題與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之間的矛盾尤為凸顯。街道63個居民小區中,包含多層住宅樓組的小區就有45個,60歲以上老年人占居民總數的40%以上,常年受困于“閣樓”之中,加裝電梯(以下簡稱“加梯”)需求強烈。截止到目前,曹楊轄區共有5臺電梯加裝工程竣工投入使用,4臺電梯正在施工之中。雖然居民呼聲十分強烈,但因為困難重重,老舊公房加梯工作一直社區治理中的一塊“硬骨頭”,多數樓組從開始的信心滿滿到最后夢想夭折。曹楊新村街道表示,將繼續以加裝電梯指導辦公室為依托,給社區居民帶來政策咨詢、自治指導和專業輔導,助推轄區既有多層住宅電梯加裝工作的加速度。
摘自《電梯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