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時代大勢夾泥帶沙,奔流到海。身處其間的工業制造企業,不論何種規模,都在積極應對,努力擁抱,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生產變革,自動化水平也隨之得到普遍提升。站在這個時代前列的有識企業,看到了一個更為強調人機協作的互聯作業時代的來臨。
丹麥發展最快的機器人制造商及移動機器人全球市場領導者——Mobile Industrial Robots(以下簡稱:MiR)認為,在此產業大勢之下,專為人機協同工作而設計的協作機器人將收割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更艱巨的技術挑戰。而協作機器人能否借助這個風口扶搖直上,關鍵的前提還是——可靠的安全性。
雖然移動機器人是協作機器人大類下的一個分支,但由于近幾年的快速崛起而深受行業關注。從2013年成立起就扎根研究行業,并以高安全性著稱的MiR,近期發布了移動機器人行業人工智能(AI)白皮書,指出技術創新應始終著眼于一個核心訴求——對安全性的把握,這也是協作機器人發展、崛起并被普遍接納、廣泛運用的前提,而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優先為協作機器人的安全性所服務。
更高層次的安全要求——具備安全判斷能力
隨著協作機器人行業的深化發展,機器人為制造企業的自動化生產和產業轉型升級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該類別的機器人已經基于使用傳感器和算法來安全地導航甚至動態環境,和與人建立協同工作的關系,以更為高效的方式完成重復性、易造成受傷的物料運輸,創造安全、高效的工作環境。
這份白皮書同時點出了目前行業發展的普遍桎梏,雖然這些機器人已具備較強的安全可操作性,能夠滿足常規內部物流運輸工作,但若是將它們置于工業5.0時代所要求的人機協作和互動的場景之中,顯然還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方面,最為關鍵的是無法將這種感官輸入應用于高級決策。
移動機器人下一步發展方向是增加人工智能(AI),以提高智能移動機器人安全判斷能力。MiR在這份白皮書中解釋到,目前人工智能主要應用在機器學習模塊下的深度學習、監督,以及視覺模塊下的圖像識別。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將使這些機器人變得更為安全、高效,增加機器人可以執行的任務范圍,并加強對所工作環境的適應性。
AI技術驅動安全避障功能的顯著提升
如今,移動機器人使用傳感器和軟件來接受控制,這主要是用于定義機器人應該在哪里和如何移動;以及進行感知,允許機器人理解和對周圍環境做出迅速反應。數據主要來自于集成的激光掃描儀、3D相機、加速度計、陀螺儀、車輪編碼器等,以便為每種情況做出最有效的決策。這些機器人能夠使用最有效的路線進行動態導航,具有環境意識,從而能夠避開障礙物或行進中的人,并在需要時自動充電。
然而,在沒有人工智能的情況下,機器人對所有障礙物的反應都是一樣的,沒有分別心,不會就具體工作情況和障礙物加以區分和分析,從而做出有針對性的判斷。機器人會減速并試圖在人或物體周圍導航,如果沒有安全的方式繞過障礙物,機器人則會選擇停車或倒車。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下,MiR機器人可以有效和適當地對不同類型的障礙作出反應,從而提高導航和效率。例如,如果它們面對另一個制造商的移動機器人,他們可以預測車輛的運動并進行適當的調整;當遇到一個新的未知物體時,機器人可以保持謹慎和觀察,收集數據,以便為隨后的交互計算出可能的最佳行為。
同樣地,在復雜、高度動態的環境中,例如自動導引運輸車(AGV)不能偏離其固定路徑,或人類驅動叉車或其他不可預測的車輛,機器人的操作能力可能會受到限制,AGV的安全機制通常僅限于遇到障礙物時強制停止。由人工智能支持的MiR機器人可以識別出AGV并意識到其局限性,因此,他們可以自動在安全位置等待,直到AGV通過,并在安全的情況下恢復它們的任務,而不是停止并要求操作員予以人工干預。
基于高安全性的人機協作及為人賦能
協作機器人的設計初衷是執行高強度、高危等作業任務,并非為了取代人力,相反,它們幫助產線員工在更為復雜的項目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能與創造力。
例如,當機器人接手瑣碎的組裝任務時,員工就可以從事那些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更為精細的任務;在機器人安全、高效地承擔其簡單機械的任務之后,員工可以專注于控制更多的機器,并在整個車間內進行更為多樣化的作業;通過學習操作機器人,承擔更多的職責,員工將為制造企業創造價值的同時,自身也會在更高層次的工種上有新的收獲。
上述都是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新型協作機器人的工作圖景,回到我們最初談論的,無論技術創新如何演變,安全性是協作機器人的發展初心,也是立身之本。
縱觀行業,MiR的安全性不可比擬,MIR自主移動機器人采用的是行業最高、最嚴格的安全標準,這確保它能在變化的、動態的環境中導航,并與人類安全協作。配備的是安全激光掃描儀、安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和安全繼電器,將數據輸入MiR的規劃算法,可以識別出高達50英尺的障礙物,并計劃繞過它們,或者安全停車,以免撞到或傷害人。這已在全球汽車、電子產品、第三方物流、醫院等領域的實際應用中得到充分的驗證和認可。
在即將到來的2019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CIIF,簡稱:工博會),MiR自主機器人將再度亮相,借此契機向中國市場介紹其在人工智能技術上的最新探索,分享其對建基于高安全性的人機協作解決方案與洞見。同時,MiR將在華首次公開展示配置業界首款基于人工智能導航技術的MiR1000機器人,這款今年4月發布的最高負載1噸的MiR移動機器人家族新成員將與旗下其他機器人產品一同為參觀者帶來震撼體驗;MiR展臺也是業內唯一一個全開放式展臺,在過往參觀期間都引來眾多觀眾駐足與流連,這一次與MiR機器人近距離接觸同樣值得期待。
2019年工博會將于2019年9月17日至21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歡迎蒞臨MiR自主移動機器人8.1號館A001展臺,了解MiR移動機器人及其最新應用。
最高負載1噸的MiR1000機器人
搭載貨盤的MiR1000機器人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下對不同障礙作出反應,提高導航和工作效率。
關于MiR自主移動機器人
MiR自主移動機器人開發并推廣業界最先進的兼具協作與安全性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產品線,能夠快速、輕松且經濟高效地管理內部物流,從而使員工得以從事更高價值的生產活動。 目前,已有數百家中大型跨國制造商、物流中心以及世界各地數家醫院配備了MiR創新型機器人助手。MiR自主移動機器人在全球的分銷網絡已迅速遍及至40多個國家,并在紐約、圣地亞哥、新加坡、法蘭克福、巴塞羅那和上海設有地區辦事處。自2013年成立以來,MiR自主移動機器人發展一路高歌猛進,2015年至2016年的銷售增長率高達500%,2016年至2017年,以及2017年至2018年的銷售額都成功翻了三番。
MiR自主移動機器人由經驗豐富的丹麥機器人行業專業人士創建和運營,總部位于丹麥歐登塞,并于2018年4月被自動測試設備領先供應商——美國泰瑞達(Teradyne)公司收購。2015年,Teradyne還收購了另一家成功的丹麥機器人公司——優傲機器人(Universal Robots)。由于MiR自主移動機器人在過去幾年的增長成果,于2018年被授予“丹麥年度安永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