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經費對于中小型的科技企業來說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企業能夠承擔重大項目,是對企業研發實力、核心競爭力的充分認可,可能成為企業在市場推廣、項目競標中最好的“敲門磚”。
“亮點多,有實招。”
看到科技部日前印發的《關于新時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后,上海冰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嘉明這樣說道。
這樣的評價不只來自冰鑒科技一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壯大主體規模、引導創新資源集聚、擴大創新服務供給……一系列政策“大禮包”,著實讓科技型中小企業直呼解渴,同時也希望政策能夠盡快落地落實落細。
新興中小企業嶄露頭角
所謂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指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試制、生產和銷售的知識密集型中小企業。
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萬勁波向《中國科學報》介紹,我國九成以上企業是中小微企業,吸納了八成左右的城鎮就業人口,中小微企業已成為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
萬勁波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凸顯,迫切需要更好地發揮工業基礎雄厚、創新體系完整、產業配套完備、現實和潛在市場龐大的綜合優勢,培育更具競爭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共同形成良好的創新生態,打造新的產業集群。
事實上,盡管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是創新型企業,但是新興中小企業是突破式創新的主要驅動力量,因此科技型中小企業也是許多國家創新政策的重點關注對象。
例如,美國70%的創新發明是由小企業實現的,歐盟中小企業人均創新成果是大企業的2倍,政府將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作為技術創新政策的重要內容。
據調查,我國專利總量的65%和新產品總量的80%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所創造。
“增強民營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也是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心之所系。今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提升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能力作出重要部署。
在萬勁波看來,這次印發的《若干政策措施》抓住了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和創新創業創造活動的基本面,有利于形成廣袤的“創新高原”,進而成長出更多“創新高峰”。
主旋律將回歸技術創新
然而,現實情況就像李嘉明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介紹的那樣,中小企業在成立初期,常常面臨“持續研發投入,逐漸產生銷售效益,終于產生凈利潤”的艱難過程。
《若干政策措施》為此提出了一系列辦法,如提高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普惠性稅收減免、科技創新券、知識產權質押、開展貸款風險補充試點等。
雖然融資是關注的焦點,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閆瑞霞表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主旋律仍會回到技術創新。
“對于企業創業初期的資金難題,一般通過政府引導基金以及市場化運作的天使、風險投資基金,基本能夠滿足初期的融資需求。”中科育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孟宇告訴《中國科學報》,他更關心《若干政策措施》提到的支持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從過往的項目申報情況來看,科技型中小企業參與申報大型或者國家級項目有一定難度”。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等國家科技計劃組織實施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廣泛參與龍頭骨干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牽頭的項目,組建創新聯合體“揭榜攻關”;對于任務體量和條件要求適宜的,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牽頭申報。
在孟宇看來,項目經費對于中小型的科技企業來說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企業能夠承擔重大項目,是對企業研發實力、核心競爭力的充分認可,可能成為企業在市場推廣、項目競標中最好的“敲門磚”。
“在全社會廣泛弘揚企業家精神、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必將引領和帶動更多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萬勁波說。組建創新聯合體“揭榜攻關”這一舉措,是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創新組織新模式。
在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顏振軍看來,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有多大比例交給中小企業,應該有所明確,“這不僅容易落實,而且定量化評價有利于政策的延續”。
對于企業自身而言,李嘉明以冰鑒科技為例介紹:“在布局上要更多地將資金、人才向能夠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方向傾斜。”
確保政策落地落實落細
共享是《若干政策措施》里的一個關鍵詞,包括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設研發基金、共建實驗室、研發眾包等,目的是共享創新資源、開展協同創新。
孟宇介紹,科技型中小企業,尤其在生物技術這個產業領域,創業初期直到產業化階段都存在一個重要的難點,即投資成本很高。“如果企業可以共享大型裝備來解決復雜實驗的需求,而且是成體系的、從小試到中試的全套儀器設備,這樣的資源和效率是最為關鍵的。”
此次發布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確提出要加大科技資源集聚共享,推動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大型企業搭建科技資源開放共享網絡管理平臺,促進科研儀器、實驗設施等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開放共享。
就在《若干政策措施》印發之前,由15家新材料產業孵化器組建的全國新材料產業孵化共同體正式成立。
共同體由非成員孵化器單位韻網(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運營,顏振軍是該公司創始人。他告訴《中國科學報》:“共同體開放創業孵化資源,各具特色的成員孵化器向共同體其他成員開放自己的資源,包括研究平臺。”
在顏振軍看來,類似聯盟的組建,除了需要成員孵化器各具特色外,還需要相關產業的地位較重要,并具備一定的條件。
以新材料產業為例,它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石,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將其作為回歸實體經濟、搶占新一輪國際科技制高點的重要基礎。據統計,目前我國新材料產業孵化機構300多家,其中孵化器數量117家,2018年這些孵化器總收入83億元,在孵企業4000家、總收入1672億元、累計獲得風險投資總額達290億元。
事實上,我國擁有完整的現代產業體系和超大規模的生產性消費、生活性消費市場,為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大量機會和廣闊空間。
“中小微企業蘊藏著無數創新可能。增強微觀主體創新活力和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有利于保持供應鏈的多樣性和產業鏈的完整性。”萬勁波表示,關鍵是落實好相關激勵政策,切實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創業生態,使中小微企業能夠更加便利地參與本土及全球市場競爭和合作,通過創新成長為創新領先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
據悉,科技部還將成立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工作小組,確保相關政策落地落實落細。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