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我國建設制造強國的總體戰略,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由中國自動化學會、寧波市委人才辦、寧波市科學技術協會、余姚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2019國家智能制造論壇”于9月18日在浙江省余姚市成功舉行。
本次論壇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特聘顧問、CAA FELLOW、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吳宏鑫,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譚建榮,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CAA FELLOW、山東大學特聘研究員王成紅,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CAA FELLOW、華南理工大學講座教授陳俊龍,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山東大學教授張承慧,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雷,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高會軍,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總工程師謝兵兵,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周純杰,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秘書長、浙江大學教授陳積明,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黑龍江省科學院自動化所所長吳岡,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秘書長、武漢大學教授張俊,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秘書長、《自動化博覽》雜志社社長石紅芳,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自動化學會常務理事、同濟大學教授喬非出席,論壇上午環節由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秘書長高會軍、陳積明擔任主持人。
同時,中共余姚市委書記奚明,寧波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陳文輝,余姚市組織部市委常委林偉等多位當地領導出席活動。奚明先生表示,當前余姚市正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創新型城市的關鍵時期。本次論壇以“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智能助力余姚綠色發展”為主題,進行院士專家主題報告、分享前沿技術發展、開展企業對接交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為余姚智能制造帶來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新資源、進一步推動當地智能制造的提速快進,為建設“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縣級試點示范區和省級智能經濟示范區注入強勁動能。
本次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澄因故不能親臨大會,專門為論壇發來視頻。他表示,智能制造是近年來的熱點,想要更好地將這方面的工作做好,會議可以從以下四點進行討論:為什么智能制造這么“熱”?究竟什么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終將為人們帶來什么?什么是智能制造的出發點和歸宿?相信這些問題將為與會者理清思路,更好找到智能制造發展的著力點。
智能制造的出現,為人類生產提供了新的途徑,也為中國制造業提供了新的機遇,在開幕式最后,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王成紅教授作總結發言。他表示,2018年,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市場,智能制造頂層設計基本完成,初步建成一批數字化車間和工廠,探索形成若干可復制推廣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初步建立與國際同步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培育壯大了一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智能制造關鍵軟硬件供給能力得到提升,智能制造發展成效顯著。2019年,各類社會資源加速向智能制造領域集聚,市場需求反促智能制造供給能力持續穩步提升,復雜的國際環境和日益激烈的貿易摩擦倒逼我國制造業智能升級和擴大內需。未來二十年,正是“智能制造”這個新一輪工業革命核心技術發展的關鍵時期,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邊緣計算、5G等新技術正逐漸滲透至工業領域,中國制造業必須抓住這一歷史機遇。
在開幕式過程中,中國自動化學會、余姚市科學技術協會、余姚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共同簽訂了智能制造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自動化學會秘書長張楠,余姚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張志紅,余姚市經濟開發區主任朱剛共同簽訂了協議。未來,三方將共同在技術攻關、項目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等方面交流合作,深化科研進展,探索合作機制,促進成果轉化,推動科技進展和地方產業發展。
主旨報告環節,各位院士專家和學者從控制系統、綠色制造、仿生群體智能編隊、電能凈化裝備以及工業互聯網角度對智能制造的概念、發展和應用進行了解讀。
吳宏鑫院士作題為《智能自主控制系統研究》的報告。提高質量和產量是發展智能制造的根本原因,通過智能制造的普及,將進一步提升工廠員工的工作效率,同時,讓人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在報告中,他從能力、任務、結構、算法和應用等方面對智能自主控制系統進行了介紹。
譚建榮院士作題為《智能制造與綠色制造: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進行演講的報告。他表示,搞清智能制造,首先要從智能制造的概念入手,智能制造是智能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用智能技術解決制造的問題是根本。在報告中,他詳細介紹了智能制造的關鍵技術和應用,并對綠色智能制造的研究現狀和趨勢進行了闡述。
陳俊龍院士作題為《源于仿生的群體智能在無人系統編隊的應用》的報告。報告討論無人機系統的編隊和隊形變換,群體智能的移動能從自然界動物的群體移動方法學習,提出一個模擬生物群體運動(仿生)的算法。在自然界動物的群體移動中,每一個個體很有可能并沒有得到全局的信息,它的聯系信息可能是來源于它周邊的鄰居所做出動作的信息而來,然后它跟著一起做群體運動。根據這種動物仿生的研究,我們可以用在無人機/船變換隊形的應用。根據對自然界的仿生跟社會關系做分析,經由每一個單體里的自主運動和感知的信息,我們可以設計出群體智能的活動。本報告先提出關系不變的持久圖的生成,然后由此關系做隊形的變換,同時也會舉出例子在群機飛行時“偵查搜索、防守、攻擊”的隊形的變換,或者也可以依據戰略需求及目標的感知 隨時變換隊形。報告中同時也會提到無人機/船運動時隊形態勢一致的運動控制算法。最后會用多群體無人機的隊形變換模擬例子來顯示提出的算法有效性。
張承慧教授作題為《高性能大容量電能凈化裝備關鍵控制技術及工程應用》的報告,他表示,電能凈化裝備是解決電網污染、電壓波動、用能低效的關鍵途徑,直接關乎我國的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報告人結合多年產學研經驗,首先介紹研制高性能大容量電能凈化裝備的研究背景和總體思路;然后闡述無功和諧波檢測與控制、功率變換拓撲與調控、高壓大功率裝備協同控制與優化設計等重要科技創新及關鍵技術;最后詳細描述產品推廣應用情況及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高性能大容量電能凈化裝備的成功研制將有助于進一步推進我國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能力,為落實我國建設制造強國做出重要貢獻。
張雷先生作題為《工業互聯網和鋼鐵智慧制造初探》的報告。工業互聯網在鋼鐵行業智慧制造已經有了一定的應用和實踐,探索未來智慧制造的新技術和新架構將為鋼鐵行業帶來更大跨度的發展。同時,也希望智能制造在鋼鐵行業的應用能夠為更多行業帶來借鑒作用。報告中,他對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現狀、架構設計、實踐探索等內容進行了相關的介紹,并著重提出了鋼鐵行業中發展的難點及對策。上午論壇到此結束。
下午,論壇繼續進行,與會來賓共同就干細胞智能培養技術、智能制造細分行業、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技術、智能制造協同創新等方向進行報告,報告內容豐富多樣,精彩紛呈,會議由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秘書長喬非、石紅芳主持。
高會軍教授作題為《面向再生醫學的干細胞智能培養技術與產業化》的報告。他認為,大健康是當今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重要方向,以癌癥等為主的重大疾病嚴重阻礙了大健康的實現。以干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是繼小分子藥物及大分子藥物后下一代新型醫學治療技術,從細胞層面上根治人類各種重大疾病,延長人類壽命。傳統的干細胞手工培養方式存在生產周期長、產量低、一致性差、價格昂貴等問題,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干細胞質量和價格等迫切需求。干細胞智能制造和培養技術,不僅是加速推動干細胞研究的重要技術手段,也是解決干細胞規模化和低成本生產的重要途徑。干細胞智能制造和培養技術是一個涉及生物技術、機械工程、光機電控制、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多學科交叉的新型科學技術,其核心技術研究和產業化將推動生物技術革命和大健康事業發展。
智能制造的細分領域在當今發展的非常迅速,前景也被很多人看好,謝兵兵工程師作題為《“從點到線”推進細分行業智能制造》的報告,對智能制造細分行業的推進進行了詳盡的論述。他表示,從手工制作轉為智能制造,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但受困于人力減少,產品質量沒有保證等行業痛點,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報告人從細分行業生產過程中實際出現的問題入手,對智能制造解決方案進行了匯編整理,并為與會專家帶來了精彩的報告。
從大健康領域到行業細分再到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技術,本次會議專家所講內容涵蓋豐富,對智能制造進行了詳盡的“解刨”,周純杰教授作題為《工業互聯網環境下的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技術》的報告,對工業互聯網控制系統的安全防護思路進行了介紹。他表示,工業控制系統是一類典型的復雜信息物理系統,在國民經濟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是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在各行各業中都有廣泛的應用。隨著工業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以及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推進,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然而,工業控制系統的運行方式、工作特點及結構特點決定了其信息安全問題不同于傳統IT系統信息安全問題。報告首先介紹了工業互聯網技術,分析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防護框架;然后結合工業控制系統的特點,對工業互聯網環境下的控制系統信息安全問題的特殊性以及信息安全防護的難點進行詳盡分析;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工業互聯網環境下的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的解決思路,并對涉及的關鍵技術進行介紹。
下午第四個進行發言的張俊教授,則在報告中對工業網聯產生的時代需求和技術背景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并主要探討了工業智聯網的基本概念、內涵和體系框架結構。他作題為《工業智聯網》的報告,從信息系統、知識工程系統、可信人機混合智能系統三個大方面闡述了工業智聯網的技術與應用,并在最后對工業智聯網上下游產業發展、發展路徑規劃進行了展望和預期。
對于智能制造的概念和思考很重要,對其發展應用的把控同樣顯得尤為關鍵。在這方面,黑龍江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吳岡有很多的心得體會,他作題為《智能制造協同創新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與作用》的報告,將黑龍江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在此方面的經驗匯集成了報告,為與會專家帶來了第一手實踐“方法論”。他表示,智能制造是一系列涉及業務、技術、基礎設施及勞動力的實踐活動,通過整合運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工程系統實現制造的持續優化。國內90%制造企業處于工業2.0水平,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間,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力。由于政府、企業、高校、院所之間缺乏協同,資源分散,彼此間存在障礙,造成智能制造產業推進緩慢,亟需通過政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的打造服務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挖掘和釋放智能制造給實體經濟發展帶來的動力和活力。智能制造協同創新體系要圍繞以企業為創新主體,面向企業發展需求,打造“三高一平”(人才集聚、技術 創新、成果轉化三個高地,智能制造協同創新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人才庫、需求庫和成果庫,搭建供需之間的渠道平臺,切實解決發展智能制造面臨的人才、技術、成果、服務等需求問題。
江蘇中智軟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嚴作題為《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協同制造》的報告,對工業互聯網融合系統進行了介紹。他表示,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許多國家、許多企業都意識到協同制造聯網,是代表互聯網+制造融合創新大方向的頂級生態系統。也就是說,無論是美國工業互聯網還是德國工業4.0,其最具代表性的跨國平臺正在展露,正在凝聚大量生產資源和大量工業大數據。而這些生產資源和工業大數據的有機融合,將為工業制造領域帶來不可估量的增益值。報告從多方面對工業互聯網協同制造問題及解決方案進行了介紹,并對領域發展進行了展望。
至此,2019國家智能制造論壇圓滿結束,中國自動化學會于2016年創辦國家智能制造論壇,將近4年的時間里,邀請國內外智能制造領域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報告、演講和交流,助力企業和地方智能制造產業蓬勃發展。智能制造知識、技術、應用既要創新也需傳承,愿我們今天的努力能夠化為希望的種子,在浙江寧波這片土地開花結果。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