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公布了本科專業優化調整初步結果,共撤停、間招、緩招重復低質專業232個,新增新興急需專業66個。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多地陸續出臺相關方案,對高校學科專業進行優化和調整。其中,部分就業率較低、辦學水平低以及與學校辦學目標定位不匹配的專業被限制或調整撤銷,部分當下社會急需人才的專業,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成為被鼓勵發展或增設的對象。
北京師范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教育學部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副院長劉水云認為,進行專業優化和調整,符合高校人才培養需要順應社會發展這一基本規律。同時,無論是專業撤并還是新增,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做到實質的變化,并不是名稱的變化,這是高校需要思考的問題。
劉水云也指出,高校專業調整涉及師資和課程設計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課程設計,必須能夠與專業變化進行匹配。
多地出臺專業優化調整方案
根據山西省發布的《關于山西省人民政府2019年履行教育職責自評情況的報告》,山西省本科專業優化調整“初戰告捷”,實現省級統籌推進專業調整“破冰”,共撤停、間招、緩招重復低質專業232個,達到原專業總數的16.7%,新增新興急需專業66個。
根據山西省制定的本科專業優化調整的具體目標,力爭到“十三五”末,將全省高校現有本科專業數量削減15%-20%,總數削減200個以上。在對原有本科專業做減法的同時,山西省還提出增設100個以上急需新興專業,鼓勵高校積極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對應的新型專業或交叉專業。
不只是山西,近年來,多個省市紛紛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出臺了相關方案,對高校學科專業進行優化和調整,撤銷一批落后專業,增設新專業。
河北省今年5月公布了調整優化高等院校學科專業結構的方案,未來4年,全省高校擬新設本專科專業1039個,擬停招或撤銷本專科專業1092個。根據學科專業布點數和就業率情況,嚴格控制新設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設計等布點較多的學科專業。優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急需的大數據與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產業領域相關學科專業。
助力冬奧,河北省以河北體育學院、河北外國語學院和駐張家口市高校為重點,打造冰雪人才培養基地和志愿者服務基地。指導河北建筑工程學院、河北北方學院等學校加強運動醫學、運動康復學等綜合性應用學科專業建設。
遼寧省提出,到2020年增設面向“十三五”時期重點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本專科專業各20種左右,停招或撤銷辦學水平低、就業質量差的本專科專業點各80個左右;重慶則表示將建立30個市級大數據智能化特色專業點。
另外,浙江省去年8月出臺了《關于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的意見》,引導高校調減重復率高、就業率低、不符合學校發展定位的學科專業。鼓勵高校發展和拓展新的學科專業,加強服務八大萬億產業和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經濟的學科專業建設。
記者注意到,浙江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的優化方案已經落地,2019年招生從128個專業優化為接近90個專業,招生專業中有多個竺可楨學院專業,其中有2個為今年新設,分別是圖靈班的人工智能專業和智能財務班的會計學專業。
改革符合高校人才培養規律
從各省市學科專業優化和調整方案不難看出,限制新增或調整撤銷的多為社會需求飽和、就業率較低、辦學水平低以及與學校辦學目標定位不匹配的專業,鼓勵發展或增設的主要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相關專業。
在國家層面,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明確,建立招生計劃動態調整機制,促進人才培養結構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根據教育部2019年03月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全國高校共有416個本科專業被撤銷,包括服裝與服飾設計、教育技術學等。
對于這些專業,劉水云介紹,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高校都為單科性院校,從90年代開始進入綜合化發展階段。伴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高校擴招,很多學校進入“大而全”的發展路徑,一些專業因符合當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應運而生,如服裝設計和教育技術學等。在高校擴招初期,因為經費投入不足,一些對硬件設施要求不高,又有一定就業需求的“熱門”專業,在很多高校都設立起來。
“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專業在部分學校發展比較薄弱,甚至名不副實。”劉水云說,現在國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進行專業優化和調整,符合高校人才培養需要順應社會發展這一基本規律。
高校專業設置應發揮自身優勢
同時,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還顯示,人工智能專業被列入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包括清華北大在內共有35所中國高校獲得首批建設資格,數量位居第一位。
人工智能專業的火爆與市場需求密切相關。根據高盛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分布》報告,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儲備中國只有5%左右,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記者查閱招聘類APP發現,人工智能相關崗位月薪普遍超過萬元,有的甚至超過6萬元。
提到如今火爆的“人工智能”專業,劉水云稱,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短缺,高校培養人工智能人才的大趨勢是沒有錯的。同時,她也指出,高校專業設置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色,而并不是盲目的追熱門。
劉水云認為,無論是專業撤并還是新增,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做到實質的變化,并不是名稱的變化,這是高校需要思考的問題。
“隨著專業的變化,師資是不是需要調整?還是師資和課程不變,只是專業換了一個更時髦的名字?”她說,高校專業真正的調整涉及師資和課程設計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課程設計,必須能夠與專業變化進行匹配。
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