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世界青年科學家(溫州)峰會之中國鞋都鞋革產業智能制造高峰對話在鹿城區舉行,中國自動化學會、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和企業代表等100余人參加會議。
本次活動以“推進產城融合,打造時尚智都”為主題,旨在充分發揮科技與人才作用,開展制鞋產業優化升級服務,將中國自動化學會、高校、相關領域的院士、人才與科技優勢同鹿城區域特色產業優勢相結合,搭建戰略咨詢、科技創新、引智育才平臺,促進鹿城產學研融合,提升制鞋產業優化,服務鹿城“兩個先行區”建設,為增強區域自主創新和核心競爭力,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區領導白洪楞、趙曉奔、黃唯中、全一凡,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李少遠、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秘書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鄧方、浙江大學教授程鵬參加活動。
對話出成效,共建鞋革行業智能制造戰略聯盟
活動當天,中國自動化學會、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華中科技大學溫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簽訂了《共同推進鞋革行業智能制造戰略聯盟合作協議》,三方一致同意共同打造溫州市鞋革行業智能制造戰略聯盟。該項目在友好協商的基礎上,以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創新共進的宗旨,充分發揮自動化學會在雄厚實力的會員單位和院士專家技術資源的優勢,華中科技大學溫州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華中院)對智能制造及兩化融合、咨詢診斷、規劃設計的服務優勢,以及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對制鞋行業的行業資源優勢,聯合推進溫州傳統創業數字化發展,共建溫州市傳統產業(鞋革)數字化創新中心,以促進區域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同時,中國自動化學會和華中院將為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提供推進智能制造、科技顧問服務。三方將聯合開展制鞋產業相關的資源整合、政府對接、品牌宣傳、技術研究、新品開發、裝備升級、智能提升、創意設計、成果轉化、技術推介、論壇展會、人才培養、產業協作等專業服務,構建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
問道高質量,傳統根基與時代趨勢的完美契合
溫州是中國鞋革業的發祥地之一,鞋文化源遠流長,鞋產業根基扎實。南宋時期溫州就有皮鞋“專業戶”之稱;明朝成化年間,溫州鞋靴以做工精巧被列為貢品;改革開放初期,溫州“前店后廠”作坊式的加工廠大量涌現,鞋靴年產量達到近350萬雙;2001年9月,鹿城西部制鞋基地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皮革協會授予“中國鞋都”榮譽稱號,如今鹿城皮鞋暢銷全世界近100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鞋都的鞋類銷售額占據了全國市場份額的15%。
可以說,一直以來“中國鞋都”就是溫州的一塊“金字招牌”,這塊招牌該如何保證光澤不失甚至是越擦越亮?毋庸置疑,便是“順時代之勢、應發展之需”,搶占制造業競爭制高點。
近年來,學會積極響應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創新服務模式,充分發揮“學術大V下基層”的示范效應,以學會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為載體,線上線下同步發揮人才和科技成果的聚合效應,服務當地,助力智能產業集群化發展。學會的加入,將為當地制造業的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就在活動前一日,學會還邀請鄧方教授和程鵬教授,共同前往當地申甌通信設備有限公司,進行調研考察,并為企業答疑解惑。
通過本次論壇,各方將共同為鹿城制鞋業把脈問診、獻計獻策,也以此為契機,引導鹿城企業家們緊緊擁抱智能制造的浪潮,進一步推進鞋革制造業與“互聯網+”、“大數據+”、“機器人+”、“標準化+”的融合發展,為鹿城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智慧有碰撞,高峰對話讓企業家們收獲頗多
本次活動還邀請了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導余隋懷及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李立軍分別作主題演講。
從工業時代的人當機器,再到智能時代的機器換人,在題為“工業設計助推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主題演講中,余隋懷教授侃侃而談。他認為,工業設計是回歸人本位的重要力量,企業CEO需要像設計師一樣思考,才能應對真正的變革,設計出可以應對未來且不斷演化的生態體系。他還以三星的核心戰略、馬云的“未來醫院”、星巴克的客戶服務等為例,論證了工業設計是一種將策略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應用于產品、系統、服務及體驗的設計活動,并通過各種實際案例,系統論述了設計思維的核心價值、智能技術對設計創新力的提升等問題,讓與會人員對工業設計有了全新的認識。
面對申甌通訊和康奈集團代表提出的“工業設計能發揮哪些作用”和“管理層如何運用設計思維”等問題,余隋懷認為,企業要創新,一定是基于用戶,這就是設計思維的精髓,只有真正研究好消費者需求,才能去開拓市場,工業設計一定要放在制造的前端,并且和先進的制造融合,才能發揮它更大的價值。
在題為“智能技術賦能傳統制鞋產業”的主題演講中,李立軍則從企業家的角度,以更貼近企業生產實務的方式,與到場嘉賓展開了針織鞋面生產自動化、真皮表面缺陷檢測技術、電腦針車的優勢與應用等話題的交流。同時,也闡述了制鞋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認為,制鞋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是在設計數字化上,要以用戶為核心,提高精確實用性;在營銷數字化上,要提高品牌推廣的深度與廣度,適應個性化和批量定制;在管理數字化上,要管控好運營成本,有效整合企業數據多模塊,提高效率。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