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但依然存在著創新能力不強、創業環境有待優化、融資渠道有待拓寬等問題。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健康發展,是我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序,優化辦事流程,創新管理方式,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著力破除束縛企業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降低科技型中小企業運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通過營造重商、親商的良好氛圍,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建設規范的法治環境。結合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研發、生產、經營等方面的特點,健全法律法規,提高司法效率,強化法治思維,構建和完善包括技術研發、轉化、推廣和轉讓在內的全方位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和知識產權提供切實有效的法治保障。
打造普惠的融資環境。高度重視金融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大力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探索雙方合作新模式,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合作向多元化、長效化方向發展。創新和豐富科技金融產品,積極開展知識產權、科技企業股權質押貸款業務,探索和推廣供應鏈融資、應收賬款融資、保理等貿易融資等服務。
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人才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核心資源,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必須高度重視企業人才建設,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通過實施創新優惠政策、調整人才培養結構、制定有效引智舉措,聚集培養更多創新人才,激發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新動能。
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推進,為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京津人才資源密集、創新要素富集,河北產業基礎較好、人力資源豐富,企業發展空間和市場廣闊。我省應與京津共建創新平臺,共享創新資源,依托資本、技術、市場和人力資源等紐帶,開展與京津高端產業精準深度對接,通過共建科技園區、創新基地、創新平臺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吸引京津創新成果到河北孵化轉化,吸引京津高新技術企業到河北落戶,形成“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產業創新鏈條,促進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充分發揮雄安新區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的引領作用,推動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雄安新區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科技成果轉化,著力建設全球創新高地和開放發展先行區,為我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新動力。要充分發揮雄安新區引領作用,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高端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積極發展一批具有國內一流、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形成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
充分發揮財政性資金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中的杠桿和引導作用,加大財政性科技專項資金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活動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財稅優惠政策,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試點使用創新券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購買創新服務、購置研發設備,降低創新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成本。
強化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合作。推進產學研聯合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創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業集聚;深化產學研合作機制,組建一批協同創新產學研聯盟,加大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促進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的形成。
摘自《河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