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高溫物品。如燒水壺,加熱器,熱水汀等等。經常會有家人朋友跟我們說“燙,危險,小心”等等。
同樣在各種不同的加工制造業中,也會有各種設備帶有高溫部件或者表面,如烘箱、涂膠機、清洗機金屬加工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高溫的理解往往通過觸覺來判別。“摸著燙手”會成為我們判斷物體是否有高溫風險的依據。而在工業設備中,我們并不能用這種方式來甄別一個物品是否存在高溫風險,這太不安全了。而EN ISO 13732-1就為我們規范了何為高溫物件,什么情況認為會造成接觸高溫表面造成風險。
EN ISO 13732-1為了界定是否會產生風險,引入了燙傷閾值這一概念。對于不同的表面材料,這個燙傷閾值是不相同的。與此同時,是否會造成燙傷與接觸面材質、接觸時間都有關系。不同材質的表面對于不同時間長度接觸的燙傷閾值對應關系:
在進行熱表面的判定、燙傷風險的評估時,也需要由專門的工具進行測量。EN ISO 13732-1種明確要求,當對熱表面進行評估時,需要由電子接觸式探頭溫度檢測器對目標表面進行溫度測量,且最終測量結果的誤差值應在1℃以內(小于50℃的表面)或2℃(大于等于50℃的表面)。
高溫風險的防護
對于已經識別的高溫風險(如熱表面、熱材料等),EN ISO 13732-1種做出了三個方面的防護建議:
1.從設計層面
降低接觸面溫度(采取降溫措施等)
涂層采用有較高燙傷閾值的材料(塑料等)
使用隔熱材料做隔離(木材等)
采取防護(如透明的固定式防護)
表面加工(如把接觸面設計為魚鰭式)
增加操作接觸與高溫部件間的距離
2.從培訓組織層面
警告標示
可視/可聽的警告裝置
相應的操作/安全培訓
提供相應的技術說明資料
在生產要求中對表面的極限溫度提出要求
3.個人防護層面
使用對應PPE,如隔熱手套,隔熱服等
在對存在燙傷風險的設備、部件進行充分且合理的評估、判斷以及采取相應措施后,相信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燙傷/燒傷等由于高溫材料或是表面帶來的人員/環境風險。
皮爾磁為某工廠中熱金屬加工設備的風險評估
作為風險評估中的一部分,皮爾磁在對設備進行評估的同時也會提供對熱表面/熱材料的傷害等級的評估,讓客戶更直觀地了解工廠內設備可能帶來的高溫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