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經濟轉型的重要交匯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必然的選擇。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與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的完善,都是該戰略選擇的重要內容。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這幾年來,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呈現出新特征、新趨勢: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戰略支撐,科技成果轉化是我國調結構促轉型的重要抓手;科技成果轉化方式的創新更為多樣性,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迅速。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資源最為密集的地區,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不可忽視首都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意義。在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背景下,首都科技成果轉化承擔著新使命,面臨新機遇,但仍存在一些共性或首都特有的問題。
一是仍有些許政策羈絆,如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與國有資產處置規定和干部及人才管理規定之間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沖突。二是部分難點仍未破題,例如如何區別對待科技成果和其他無形國有資產的管理差異,科研評價環境仍待改善,離崗創業政策落地仍受制約等。三是首都承接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業鏈相對有限,特別是隨著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這一趨勢更為明顯。根據2007~2016年十年整體情況看,尤其是2012年之后,技術成果本地轉化率一直偏低。四是首都科技成果轉化創新鏈有待完善,科技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首都與國家科技資源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有待進一步創新,科技型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有待發展。
基于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功能定位,首都科技成果轉化需集聚融合全球科技資源,為北京新興產業創新和發展提供創新源泉,輻射帶動京津冀乃至全國的產業創新和發展,為全國其它地區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服務和示范。戰略定位可從如下視角考慮:
一是產業化視角,進一步扶持專注于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服務業,且讓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服務于首都高精尖產業發展。二是平臺化視角,整個北京地區是國內和國際高端科技資源科技成果轉化到全國各地的大平臺,這個大平臺同時是由無數個小平臺共同構成的。三是國際化視角,北京是國際科技資源的流動樞紐點,國際科技資源是首都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源頭之一。四是輻射性視角,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首都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切實帶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輻射到全國各地相關產業集群的發展。五是制度先行視角,首都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政策突破,具有示范性。
綜上,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背景下,面向首都科技成果轉化共性或特有問題,推進首都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可從如下方面著力:
一是構建首都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體系。建立以市場為導向、混合所有制的“首都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由政府主導、多方參與,考慮引入新業態運營機構參與建設并運營,核心服務包括科技資源數據庫建設、技術咨詢及對接、人才培訓、政策服務和數據分析等。鼓勵各類專業化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的發展,如打造首都高精尖產業研究平臺,依托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項目,提供對接首都高精尖產業發展的技術轉移服務。構建各類平臺和技術轉移機構的數據共享機制,爭取把“首都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成首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基礎數據平臺。
二是選取試點探索解決科技成果作為無形國有資產的管理難題。發揮先行示范優勢,選擇中關村部分高校院所,尤其是新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在這些試點探索科技成果作為國有資本而非國有資產的管理方法。對于影響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性的國有資產管理規定(如對外投資審批、對下屬公司持股限制),有效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大授權力度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通知》,取消技術轉讓和技術作價入股時需要第三方評估的要求;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重要或疑惑問題由集體領導裁決機制,減少科研人員轉化的風險顧慮。
三是持續探索北京市與中科院合作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經驗并推廣,共建新型協同創新研究院及產學研創新聯盟;積極搭建中科院科研院所與首都各創新主體的合作平臺,完善以產業資本精準對接中科院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模式,圍繞調研交流、項目路演、人才培訓、資源對接、機制研究等系列工作,積極推動中科院優秀成果轉化落地;探索懷柔科學城重大原始創新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借鑒美國國家實驗室的做法,吸引有實力企業參與國家大科學裝置的部分科研項目研發,建立合作研發協議機制,讓部分有實力企業較早介入前沿性科研項目,參與的企業可以得到相關科技成果的非獨占轉讓或授權許可。
四是培育新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機構,發展科技服務業。選擇若干高校院所開展高水平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建設示范,高校技術轉移機構應是獨立運營的公司,對接市場專業機構購買專業服務,與高校科研團隊保持密切合作,有獨立資金來源甚至可為科研團隊提供研發資金;推動北京龍頭骨干企業參與眾創空間的建設,充分利用大企業在技術平臺、實驗設備、資本、市場等方面優勢;支持建設一批科技服務業的產業聯盟,爭取北京率先形成幾個世界一流的巨型科技服務產業集團和領軍企業。
五是建立技術轉移學院,多渠道培養科技成果復合型技術人才。以市場化方式,依托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社團,成立首都技術轉移學院。鼓勵各類專業培訓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復合型人才”培訓項目;選擇試點大專院校設立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相關專業;積極探索實踐式、體驗式、導師制、實習制等培養新路;選擇試點高??蒲性核?,增加“科技服務系統工程師”序列。聯合國內外知名技術轉移機構,推動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復合型人才聯盟,加強對從業人員的管理和服務。
六是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落實的反饋機制,尋找改革突破口,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形成的自組織創新機制,發揮先行先試示范作用。鼓勵相關部門成立科技成果轉化案例庫,加強宣傳推廣成功經驗并整理形成新的政策參考;著重分析問題事件的原因并完善或調整政策體系;對于一些爭議較大的事件,則需成立專門研究小組,進行深度研究并做出適當的處理,甚至以此為突破口進行較大的體制機制調整。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