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顧問近日發布的《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新趨勢》指出,我國智能制造發展進入洗牌期。
《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形勢不容樂觀。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走出了持續多年的“高增長”并迅速轉為負增長。自2018年9月開始,月產量同比開始出現負增長,并且延續至今年6月,負增長已持續了近10個月。同時2019年上半年中國數控機床行業也出現持續低迷。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機器人增長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國際貿易環境惡化,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汽車、電子等主要應用行業發展低迷等。從深層次原因來看,機器人產業已經進入深度調整階段,拓展新的應用領域、提質增效成為產業健康發展的迫切需求。
據悉,目前整個國際機器人市場都較為低迷,在這種情況下,業內認為,洗牌也并非是一件壞事。
關鍵要靠技術取勝
2007年至201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經歷快速增長期,并在2017年達到頂峰。不過,2018年,全球機器人產量增速乏力,增長率僅為1%。中國機器人產量增速在2018年經歷九年來首度下滑。
“從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情況來看,主要集中在汽車制造和3C領域,新的應用場景尚未打開。”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劉壯表示,由于汽車市場需求低迷,因此工業機器人出現增速下滑也是正常現象。未來隨著5G手機的商用逐步放量之后,工業機器人在新的5G手機產線的布局也會促使其出現反彈。目前,一些工業機器人企業已經在逐步地將市場從汽車制造和3C領域轉向別的一些更加細分的制造業領域。
“增速回調是正常現象。整個機器人行業包括國際市場都呈現出這一趨勢,我認為增速回調、洗牌對于行業發展并非是一件壞事。”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謙表示,洗牌其實是一個市場凈化的過程,這對一些綜合實力強的企業是一個有利的推動
“中國機器人產業正處于調整和升級的時期,也就是由過去的追求數量,開始強調發展質量;中國機器人企業正處于洗牌和再生的時期,也就是由過去由野蠻生長開始進入理性發展階段。”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表示。
那么,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什么樣的企業會處于優勢地位?李謙認為,企業首先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要有自己的專利或獨特技術,自身要有很強的技術實力和背景,單獨靠降低價格很難取勝。
“國內工業機器人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近年來發展速度非常快,而且中國又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這對國內工業機器人發展其實提供了很大的機會。”李謙表示。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從7萬多臺/套增加到14萬多臺/套,年均增長超過40%。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數據,中國已連續六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是推動全球機器人產業穩步發展的重要力量。
李謙認為,國內機器人廠商服務優于國際品牌,加之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因此一定會有企業脫穎而出,邁向國際第一方陣。
人機協作或成主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機器人在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出現下滑,唯獨協作機器人沒有下滑,反而出現逆勢增長。李謙認為,輕巧的、安全的、可以跟人一起工作的協作機器人市場前景會比較大。
GGII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銷量達2.15萬臺,市場規模38.5億元;從2014年到2018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銷量年均復合增速為58%,預計到2021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銷量將達6.0萬臺,市場規模將突破96億元。
《報告》也指出,協作機器人將成為工業機器人的主流發展方向。目前,傳統工業機器人難以代替全部人力勞動,未來人機協作將是重要趨勢。在2019年的上海工博會上,丹麥UR公司、日本發那科、川崎、德國庫卡等國際領先機器人企業在現場首發最新協作機器人產品;國產企業如新松、埃夫特、節卡、珞石、遨博等也都發布了自己的協作機器人。2019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海工博會及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協作機器人都受到國內外廠商大力追捧,未來前景可期。
“人機協作是機器人未來一個比較有前景的方向。” 劉壯表示,制造業最終不可能完完全全做到無人化。因為智能制造的核心是人,是通過智能化的手段來提高制造業整體的發展質量,并非是完全取代人。
劉壯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包括像一些成熟的智能算法的嵌入、機器學習的不斷進步,慢慢地會賦予機器人更加智能的能力,會進一步推動人機協作機器人的發展。
“工業機器人一定要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自己底層的技術,做自己獨特的技術,因為砸錢是砸不出大國工匠的。”李謙告誡行業同仁說,工業機器人企業一定要有技術沉淀,在這方面,國內企業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靜下來心來,踏踏實實一步一步走,一定會在國際市場中脫穎而出。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