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供電局科技項目“基于區塊鏈的配用電通信泛在業務接入技術研究”正式通過專家組驗收評審。這是南方電網公司首個區塊鏈技術項目,該項目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國內配電通信可信接入領域,為區塊鏈技術在電力等能源領域落地提供了探索方向。
據悉,該項目針對多方參與的能源互聯網生態中數據安全可信實時共享的共性需求,重點突破了基于區塊鏈的安全可信命名服務技術、融合區塊鏈與信息中心網絡(ICN)的安全可信實時數據共享技術,研發了相關軟件,研制了數據共享網絡節點設備和接入終端設備,實現了多方參與的跨域物聯網場景下數據安全可信實時分發能力,并針對同時承載電網內部和外部業務的配用電通信網場景,開展了應用示范。
提升電網安全
滿足電網多樣化服務
“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在不可信、不安全網絡環境下提供數據可信共享服務的技術,具有支持多中心協作、運行規則公開透明、共享數據防篡改、實現價值可信傳遞等特性,技術上天然地具備支撐能源互聯網多方參與進行數據共享和業務協作的特點,成為構建能源互聯網的核心技術之一。”深圳供電局通信技術專家高強告訴記者。
針對區塊鏈技術對于電網公司的實際意義,南網能源院企業管理研究所研究員夏振來認為,現階段,客戶對能源電力服務呈現清潔化、多樣化、個性化、體驗化等趨勢,區塊鏈技術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其次,區塊鏈技術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等方面有很大用武空間,在流程化電力業務辦理中,可減少員工的重復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實現提質增效,也可降低相關交叉協同業務的溝通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有數據的地方就有區塊鏈的用武之地。”夏振來強調,電網公司在管理中有兩大痛點問題,一是大數據應用難,二是部門協調難。電網公司有海量的電網生產運營、客戶服務、電量交易等有價值的數據,但是由于技術和管理手段不足等原因并沒有發揮應有價值,運用區塊鏈技術和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重新將電網公司大數據存儲好、管理好和應用好。另外,電網公司一直采用條線分塊式管理,專業能力強,但協同能力弱,運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開透明和多節點互動共享等能力,可以倒逼各線條、各層級實現更深層、更大范圍的協同,對于促進公司戰略和規劃落地,具有現實意義。
有效打通信息壁壘
實現數據價值
今年8月,國網區塊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公司聚焦區塊鏈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運營等業務,定位于打造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的公共技術手段,實現萬物互聯的超級紐帶,市場公平交易的安全防線,數字經濟的信用保障。
“區塊鏈作為一種顛覆式創新技術,技術形態與公司‘三型兩網’改革發展的戰略高度契合,能夠提供堅實的信任基礎,開創良好的網絡安全信任環境,可以有效解決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數據融通、網絡安全、多主體協同等問題,在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國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網絡信息化中心副主任、國網區塊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棟表示。
例如,利用區塊鏈技術,家電企業和電網可以在保障各自的數據權益和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家用電器各項數據的可信共享。基于更完備的數據,一方面可進一步推動家電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提升客戶體驗;另一方面,家電可以及時響應用電負荷需求,更好地實現節能減排,客戶也可以從電網獲得一定的節能補貼等實惠。
基于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充電樁
實現共享經濟模式
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傳統汽車行業面臨著巨大的變局,而區塊鏈技術同樣可以助力電動汽車新業態的成型。
一位汽車領域的專家向記者介紹,現有技術條件下,私有充電樁共享難點重重,不同充電樁運營商之間的數據難以互通,“人”的信息不透明,監督機制缺失,無統一規范的收費標準,導致了用戶和樁主不敢輕易進行交易。簡單來說,私有樁無法共享的根本原因,就是交易雙方無信任感導致。但區塊鏈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因為其本質上就是一個構建信任機制的“機器”,可作為解決共享充電的一個技術手段。
區塊鏈作為一種去中心化、全鏈條可見和全節點可信的分布式記賬技術,可將不同的充電運營商通過簡單的接口方式與區塊鏈平臺對聯,構建充電服務平臺,而該服務平臺的存有用戶和樁主的個人加密信息,交易產生前,雙方均可下載解密數據,相互了解對方信用程度,保障交易的順利開展。
區塊鏈還具有數據無法篡改特性,能夠解決利益主體“信息不真實”的擔憂,當交易雙方充分認可且確認執行交易時,區塊鏈將形成多方監督、不可更改的智能合約。完成交易后,區塊鏈平臺天然的支付特性可確保每一筆資金無法抵賴地劃撥到指定賬戶。根據設想,共享私有充電樁被認為是區塊鏈技術最適用能源方面的領域之一。
此外,區塊鏈收集的電動汽車充電數據,可以與安裝在充電樁上的智能電表進行交互,再通過智能電網的大數據平臺,將充電器速率、位置和使用數據等方面分享給電網中龐大的客戶源使用。
總而言之,區塊鏈技術不僅可以增加私有充電樁的使用率,解決電動汽車充電難的問題,還可以促進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實現節能減排與能源轉型。
來源: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