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省政府發布《遼寧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省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培育15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和3家國家級雙跨平臺,上云企業達到5萬家,建設100家“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
1每年培育100家 典型示范企業
鼓勵軟件企業、工業企業提升工業APP開發能力,到2022年,培育100個高質量工業APP,形成20家國內技術領先的工業APP開發企業。
鼓勵工業企業利用5G、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進行技術改造,到2022年,省市協同聯動推進1000家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技術改造;全省上云企業達到5萬家,其中工業企業達到1萬家,每年培育100家上云上平臺典型示范企業。
2建設工業互聯網 創新應用體驗中心
支持沈陽、大連等市創建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打造創新發展集聚區。到2022年,建成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體驗中心,培育2個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依托沈陽、大連市軟件產業基礎優勢,組織軟件企業與工業企業對接合作,形成具有遼寧特色的工業軟件發展模式。到2022年,培育10家左右國內技術領先的工業軟件企業,軟件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3重點產業園區 實現5G網絡覆蓋
提升5G基站等通信基礎設施綜合服務能力,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加快5G網絡建設,到2022年,全省重點產業園區實現5G網絡覆蓋。
鼓勵各市和重點產業園區建設“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推動工業企業建設“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開展云化機器人、工業VR/AR等試點示范,加快5G和工業互聯網在垂直行業融合應用。到2022年,建設100家“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和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合發展能力顯著提升。
遼寧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遼寧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12月30日
遼寧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20—2022年)
為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持續提升我省工業互聯網創新能力,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別是致2019工業互聯網全球峰會賀信精神,以推進制造強省和網絡強省建設為目標,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突出工業互聯網作為發展智能經濟的橋梁作用,圍繞支撐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提升,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融合發展、安全發展和開放發展,著力構建和完善網絡、平臺和安全體系,加快5G、工業互聯網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加速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努力把工業互聯網打造成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主要目標
到2022年,全省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創新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建成5個左右行業級、區域級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培育15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和3家國家級雙跨平臺,上云企業達到5萬家,建設100家“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支撐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提升的作用明顯增強,制造強省和網絡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2025年實現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居國內前列,基本建成國內領先、有國際影響力的制造強省、網絡強省奠定堅實基礎。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技術創新。
1.加強標準制定和關鍵技術研發。支持省內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參與國內外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工業軟件、網絡安全等技術標準攻關,參與研究制定國家“5G+工業互聯網”融合標準體系,開展工業級5G網關、模組等“5G+工業互聯網”融合產品研發。重點推進工業軟件定義網絡基礎標準、信息物理系統(CPS)綜合集成等項目建設,提升全省5G、工業互聯網等關鍵技術研發能力,搶占標準和研發制高點。到2022年,全省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標準制定和關鍵技術研發能力顯著提升。(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相關市政府,列第一位者為牽頭部門,下同)
2.加快創新中心和創新載體建設。重點推進“遼寧省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體驗中心”“智能制造技術研發與驗證平臺”等項目建設,推進軟件開發云、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等云創新載體發展應用。推動工業互聯網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構建從基礎研究到行業應用的產學研用貫通一體化創新體系,提升遼寧實驗室等創新平臺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支持沈陽、大連等市創建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打造創新發展集聚區,促進融合發展和前沿技術推廣應用,提升全省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創新發展水平。到2022年,建成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體驗中心,培育2個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沈撫新區管委會,各市政府)
3.著力推進工業技術軟件化。依托沈陽、大連市軟件產業基礎優勢,組織軟件企業與工業企業對接合作,推動軟件企業進入工業領域,帶動工業企業提升軟件開發能力,發展工具類、控制類工業軟件,研發自動化、智能化應用軟件,培育數字化、嵌入式軟件,形成具有遼寧特色的工業軟件發展模式。到2022年,培育10家左右國內技術領先的工業軟件企業,軟件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沈撫新區管委會,各市政府)
(二)夯實網絡基礎。
1.建設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提升5G基站等通信基礎設施綜合服務能力,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加快5G網絡建設,推進大連普灣數據中心、沈撫新區先進計算中心等數據中心項目建設。推動各市、縣(市、區)和工業企業與基礎電信企業合作,利用5G、光纖寬帶、IPv6、云計算等新技術,在重點產業園區、工業企業部署“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網絡基礎設施,加快提升網絡支撐產業發展能力。到2022年,全省重點產業園區實現5G網絡覆蓋,工業互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超過國內平均水平。(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沈撫新區管委會,各市政府)
2.推動企業內網升級改造。鼓勵工業企業利用5G、軟件定義網絡、工業無源光網絡、邊緣計算、標識解析等新技術,建設與基礎電信企業外網協同發展的企業內網,開展生產線網絡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提高生產設備聯網率,加快5G、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規模化應用。鼓勵基礎電信企業結合5G組網和應用,為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進行工業互聯網內網設計、建設和運維,探索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商業模式。到2022年,基本完成重點工業企業網絡升級改造,在裝備制造、原材料和消費品等行業打造一批網絡建設標桿企業。(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各市政府)
3.開展標識解析體系建設。積極爭取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在我省應用落地,推進公共遞歸解析節點等項目建設,推動沈陽、大連等市建設區域級標識解析節點,推進工業企業建設行業級標識解析節點,鼓勵工業企業與通信、互聯網企業合作,開展基于標識服務的關鍵產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協同等應用創新。加快建立并推廣適應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應用場景需求的設備、產品標識標準體系。到2022年,建成1至2個公共遞歸解析節點,以及5個左右行業級、區域級標識解析節點。(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沈撫新區管委會,各市政府)
(三)建設平臺體系。
1.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推進裝備、服裝、智能制造等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建設和推廣應用,分行業、分區域打造一批面向垂直行業和細分領域的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鼓勵龍頭企業爭創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平臺,推動華為、用友、浪潮等企業雙跨平臺在遼寧落地。到2022年,培育15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3家國家級雙跨平臺。(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沈撫新區管委會,各市政府)
2.提升平臺服務供給能力。鼓勵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營企業,加快完善數據集成、開發工具、微服務框架、建模分析等關鍵技術,匯聚整合產品設計、生產工藝、設備運行、經營管理等數據資源,提高平臺面向不同行業和場景的應用服務能力,探索形成商業發展模式。鼓勵軟件企業、工業企業提升工業APP開發能力,滿足工業企業個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提升平臺支撐企業發展能力。到2022年,培育100個高質量工業APP,形成20家國內技術領先的工業APP開發企業。(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政府)
3.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鼓勵工業企業利用5G、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進行技術改造,加快實現業務、數據和設備上云上平臺,帶動5G、工業互聯網發展,促進形成以平臺為核心,基于“數據+模型”的制造業發展新模式。各市、縣(市、區)和產業園區要加快推進本地區企業上云上平臺,鼓勵新建企業和項目直接采用云服務方式,加強信息化能力建設。到2022年,省市協同聯動推進1000家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技術改造;全省上云企業達到5萬家,其中工業企業達到1萬家,每年培育100家上云上平臺典型示范企業。(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政府)
(四)強化安全保障。
1.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推進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等項目建設,鼓勵工業企業建設企業級安全技術保障平臺。加強平臺之間系統對接、數據共享和業務協作,提升全省工業互聯網整體態勢感知、安全保障和應急協同能力。到2022年,建成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態勢感知和技術保障平臺并投入使用,建立起較為完備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沈撫新區管委會,各市政府)
2.提升企業安全防護能力。鼓勵工業企業與設備制造商、系統集成商和專業機構加強合作,有針對性地部署和改進安全防護措施,提升工業控制系統、智能裝備、工業軟件和工業數據等安全保障能力。推動企業和基礎電信企業在網絡改造、IPv6部署和5G應用過程中,按照網絡安全標準要求,開展安全評估,部署安全設施,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標識解析節點建設運營企業加強安全防護能力建設,確保平臺、標識解析系統安全運行。到2022年,每年組織200家工業企業開展網絡安全檢查,推動企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沈撫新區管委會,各市政府)
3.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發展。支持省內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開展網絡安全技術和產品研發,推進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技術能力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防護系統等項目建設,加快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網絡安全企業。鼓勵企業加強與奇安信、騰訊等網絡安全領域重點企業合作,組織開展試點示范,形成網絡安全解決方案,帶動工業互聯網安全產業發展。到2022年,培育10家在國內技術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安全企業,形成50個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安全解決方案。(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通信管理局,各市政府)
(五)加快融合發展。
1.推進工業互聯網和5G等新技術融合發展。鼓勵省內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聯合建設“5G+工業互聯網”技術測試床,開展融合技術、標準、解決方案評估驗證等工作。鼓勵各市和重點產業園區建設“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推動工業企業建設“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開展云化機器人、工業VR/AR等試點示范,加快5G和工業互聯網在垂直行業融合應用。在設備層、邊緣層、平臺層和APP層等方面,開展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融合研究及應用,促進產業向智能化發展。研究探索區塊鏈在工業數據監管、網絡安全等領域應用模式,搶抓工業區塊鏈發展先機。到2022年,建設100家“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和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合發展能力顯著提升。(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各市政府)
2.依托工業互聯網推動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在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開展先行先試,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合作,將產品設計、生產制造等業務流程和采購、銷售等管理體系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延伸,帶動中小企業開展網絡化、數字化改造。鼓勵中小企業從質量標準、生產制造和售后服務等方面對接行業龍頭企業,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實現上下游企業之間數據互聯互通、創新資源共享、生產資源優化配置和供應鏈高效協同,形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融通發展體系。鼓勵企業建設試驗檢測、信息服務等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提升5G、工業互聯網等在大中小企業融合應用能力。到2022年,形成10個以行業龍頭企業為核心、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鏈,全省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能力顯著提升。(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政府)
3.推進工業互聯網和重點行業融合發展。按照“云(企業上云)—網(工業互聯網)—智(智能制造)”發展路徑,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新產品在工業企業中的應用部署,培育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促進重點行業創新發展、融合發展。在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離散行業,開展生產裝備網絡化和智能化改造,發展產品遠程運維、質量診斷等在線增值服務,實現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的設計優化和質量提升。在冶金、石化、電力等行業開展先進過程控制、制造執行系統和智能傳感器部署和優化升級,進行生產流程數據采集和實時監控,實現基于數據分析的生產工藝和流程優化,以及能源管理和安全環保能力提升。在紡織服裝、特色農產品、醫藥健康等消費品行業,發展在線設計、客戶體驗和電子商務等平臺,利用大數據感知用戶需求、進行產品創新,實現個性化定制和按需制造等新模式。到2022年,培育10家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形成50個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行業應用解決方案。(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政府)
(六)擴大開放合作。
1.加強技術交流合作。鼓勵省內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圍繞5G、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數據建模、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區塊鏈和芯片制造等薄弱環節,建立與國內外相關領域研究機構、高校和重點企業交流合作機制,及時跟蹤把握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技術發展趨勢和方向,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和考察對接活動,參與制定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標準規范和國際規則。到2022年,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技術交流對接活動,對外技術交流合作能力顯著提升。(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各市政府)
2.強化產業對接合作。鼓勵各市、重點產業園區和企業,加強與國內外政府機構、產業聯盟和大企業的合作交流,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在協同創新、產業發展、市場一體化等方面加強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產業分工,構建跨區域、跨領域緊密協作的工業互聯網等產業鏈,提高5G、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和信息產業合作發展水平。到2022年,推進一批企業加入國際國內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等組織。(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沈撫新區管委會,各市政府)
3.開展招商引資引技工作。圍繞補齊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發展短板,鼓勵各市和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等園區積極吸引新技術、新成果來遼寧轉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收購、兼并重組國內外工業互聯網領域優秀企業,利用全球技術、知識產權等創新資源,提升我省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加強招商引資,積極吸引國際知名企業在遼寧布局,落實省政府與華為、騰訊等企業合作協議,爭取國內領軍企業及其戰略合作企業產品和項目在遼寧落地。到2022年,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領域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會,引進一批高水平、高質量項目。(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沈撫新區管委會,各市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組織協調機制。建立省市聯動的協同工作機制,統籌協調全省工業互聯網建設工作,推動各地區、各部門落實國家重大政策措施,研究部署重大規劃和重要工作安排,協調跨地區、跨部門的重要事項,加強對重要事項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成立省工業互聯網專家委員會,調動高校、科研院所及社會力量,開展工業互聯網相關決策咨詢、重大課題研究、建設方案指導等工作。(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等有關部門,各市政府)
(二)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體系和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形成技術研究和產業應用互促互進的良好局面。建立工業互聯網發展情況動態監測和第三方評估機制,推廣優秀解決方案和典型案例,推動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企業提供專利保護維權服務,打造有利于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網絡部署與應用落地的外部環境。(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各市政府)
(三)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強化財政資金引導作用,設立遼寧省工業互聯網專項資金,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重點支持關鍵領域重大技術創新及應用、平臺建設和融合應用等項目,鼓勵各市出臺財政支持政策。對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給予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軟件和集成電路企業所得稅優惠、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市場化交易與省市政策扶持聯動,降低5G基站、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中心用電成本。(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各市政府)
(四)深化產融對接合作。拓寬工業互聯網建設融資渠道,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資本市場開展股權融資,發揮省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引導各類投資基金向工業互聯網領域傾斜。完善銀企對接機制,為企業提供精準信貸扶持。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產業鏈金融、融資租賃等與產業直接結合的金融服務。(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各市政府)
(五)健全人才培養體系。深入實施重大人才工程“興遼英才計劃”,培養引進一批工業互聯網領域領軍人才、緊缺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鼓勵省內高校、職業技術學校設置工業互聯網專業和課程,建設工業互聯網人才實訓基地,培養工業互聯網專業技術人才。實施企業人才培訓計劃,開展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專題培訓、現場觀摩和系列對接活動,激發企業內生發展動力。暢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間,以及省內外人才流動渠道,鼓勵通過雙向掛職、短期工作和項目合作等方式加強人才交流共享。深化人才激勵機制改革,鼓勵企業完善科技人員股權、期權和分紅獎勵辦法,吸引、留住高級技術人才和技術骨干,調動科技人員創新創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各市政府)
(六)舉辦峰會引領發展。組織辦好工業互聯網全球峰會,在展會設計、組織協調、嘉賓邀請、企業招展等方面進一步提高辦會水平,不斷提升峰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鼓勵省內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工業互聯網會議、論壇和賽事等活動,推動沈陽制博會、大連數交會增加工業互聯網專題會議及相關領域展覽展示,促進企業轉變觀念,培育形成新理念和新模式。依托各類媒體,對工業互聯網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宣傳,為傳統產業借助工業互聯網實現轉型升級營造良好氛圍。(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市政府)
來源:工業安全產業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