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專業技師在特定領域展示出比機器人自動化生產更高的可靠性。波音的該套系統是其為全自動生產計劃“機身自動立式制造”(Fuselage Automated Upright Build,FAUB)引入的,采用的是KUKA Systems的機器人技術,由機器人進行鈑件精準鉆孔、固定并安裝,據稱可以每周7天連續24小時不間斷作業。由于機器人生產線只能固定在特定區域,而機身過于龐大,因此在機器人作業過程中需要將機身翻轉,分步完成再組裝。經過幾年的實際應用,波音公司發現機器人全自動作業并不能保證低出錯率,后續還需要大量人力進行檢查和修補,甚至重做。這導致使用該套系統不僅沒有提高工作效率,還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費用。由于飛機機身的特殊性,甚至可能因為機器人作業過程中小的錯誤引發安全事故。這使得波音公司不得不停用這套造價不菲的機器人全自動系統,而由技術熟練工人與自動化系統協作被認為是目前最可靠的解決方案。
該事件引起人們對技術成熟度的審視態度。按照目前機器人性能,在很多工業場景中,很難完全依靠機器人實現全自動生產。尤其是在勞動密集型制造中的手工工作,機器人還無法達到人工的靈敏、精確。同時,人機協同工作的情況越來越多,如何進一步提高機器人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以保障產品安全和作業安全已成為機器人應用中需要迫切解決的實際問題
安全應成為機器人推廣應用的前提和標準。安全很大程度上依靠機器人可靠性能的提高,而機器人可靠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機器人系統的設計、生產、測試、運行和維護等各個環節。完善標準,以安全為基本要求,建立機器人系統的可靠性保障體系是確保機器人實現更廣泛應用的關鍵。這包括在設計環節,針對機器人可能遇到的運行風險進行提前預估;在生產環節,全面提高材料、組件的可靠性;在測試環節,結合現場實際的情況,充分考慮系統所處的運行環境,特別對系統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測試;在運行和維護環節,對于每項風險能夠迅速診斷,并具備符合要求的應對策略,能夠快速找到原因并不斷優化,避免功能本身帶來的新的安全問題。
來源:賽迪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