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這其中,知識產權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一項關鍵性要素。知識產權人才是指從事知識產權工作,具有一定的知識產權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夠推動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并對激勵創新、引領創新、保護創新和服務創新作出貢獻的人。知識產權人才也是發展知識產權事業和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最基本、最核心、最關鍵的要素,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保障。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是激勵創新發展的基本保障,人才是創新的根基。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是應對國際競爭新趨勢、獲得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舉措。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正在引發國際產業分工重大調整。知識產權人才,特別是具有國際知識的高端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可以更好地保護本國、本區域的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和運用。
二是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是促進成果轉化提升創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創新的關鍵在于應用,科技創新的成果最終要生產出來并進入到市場。知識產權人才是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是讓成果進入到生產環節或市場應用的重要主體。知識產權人才憑借其專業技術知識和法律知識,能夠幫助專業技術人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創新主體進行科技成果交易,完成科技成果的轉讓,最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知識產權人才也有助于知識產權與產業的融合發展,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以知識產權服務國家和區域重點產業發展。
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是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是要大力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知識產權人才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能夠加強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使用和保護,幫助企業利用核心技術邁向價值鏈中高端;二是幫助企業了解本企業所屬領域知識產權的國際態勢,為企業創新提供方向,增強知識產權合作,把握機會,瞄準前沿,攻克國際前沿技術;三是對于企業發生和面臨的知識產權糾紛,能夠做出更好地應對,保護本企業的利益。
就目前來看,全國知識產權領域的專業人員有50萬人,從業人員規模超過100萬人。但就其數量和質量來說,尚不能滿足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因此,需要根據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大力培養和引進知識產權人才,深化行業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體系建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一是要培養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知識產權人才應具備多學科知識背景,知識產權屬于法學,但與管理學、經濟學、自然科學等有著交叉融合。要培養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必須創新培養模式,多種培養模式相結合。在培養知識產權人才特別是培養高層次知識產權人才時,可以根據我國的實際,調整課程體系,培養出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理、工、經、管等)的復合型人才。政府可以設立高層次知識產權人才培訓專項基金,為企業知識產權人才培訓提供資金支持。對企業而言,應該建立知識產權人才多元化培訓模式,大力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人才隊伍素質,構建能夠應對國際知識產權糾紛、參與國際國內知識產權合作、提升企業競爭力的知識產權團隊。
二是培養和引進具有全球戰略眼光的國際化知識產權人才。我國已經成為《巴黎公約》等國際知識產權公約的成員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也走向了國際化。因此,在知識產權人才培養中,不僅要注重本國特色,還應當注重培養知識產權人才的全球戰略眼光。這可以從兩方面著手,首先是促進國際人才本土化,實行多樣化的聚才體制;其次是培養本土人才國際化。可以通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國外優質資源開展培訓,構建開放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格局。促進國內外知識產權信息溝通與共享。通過頻繁和深層次的對外交流合作,培養出一批擁有國際視野,具有豐富國際交流經驗和處理知識產權國際事務能力的知識產權國際化人才。
三是優化行業制度,健全知識產權人才發展體系。加快構建知識產權人才資質認證、職稱晉升和評價制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于2019年就印發了《關于深化經濟專業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將知識產權專業的職稱名稱定為助理知識產權師、知識產權師、高級知識產權師、正高級知識產權師。這些都對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地位,促進知識產權人才隊伍職業化發展和隊伍建設,激勵和保護全社會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在未來的改革發展中,我國知識產權人才評價還應注重國際定位,評價標準與國際接軌,以擴大我國知識產權的國際影響力,在應對國際知識產權糾紛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摘自:《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