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2月3日召開會議指出,要密切監測經濟運行狀況,聚焦疫情對經濟運行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圍繞做好“六穩”工作,做好應對各種復雜困難局面的準備。
中小企業一直是吸納就業、推動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主體,其行業分布范圍廣,總體數量多。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面臨用工難、資金短缺等問題。在此壓力下,政府如何通過強有力的宏觀調控紓解難題?中小企業如何與社會各界攜手共克時艱、逆勢而上?光明智庫約請專家為您答疑釋惑。
本期嘉賓
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 陳春花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魏 江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任 趙 忠
1、中小企業急需“供血”,但能渡過難關
光明智庫:中小企業個體規模小、抵抗風險能力較弱,如何看待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的總體境況和主要困難?哪些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這些困難是否會對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趨勢產生影響?
魏江:如果把經濟系統比作生命系統,中小微企業就是毛細血管。毛細血管短時間內供血不足,問題不大;但如果大面積壞死,后果十分嚴峻。目前,疫情會導致中小企業“供血不足”——現金流短缺。我對集中在長三角地區的600多家中小企業做了調查,發現這些企業中,一個月內可能出現資金斷流的大概占四分之一,兩個月則可能接近一半。如果及時應對、適當處理,不讓大量中小企業資金斷流,那么對我國經濟的總體影響是可控的。
從行業看,短時間內餐飲、旅游、文化娛樂、教育培訓等受影響較大。這些行業暫時難以完全恢復營業,但是疫情一旦結束,就可以很快恢復經營。中長期看,此次疫情會對中小制造企業和出口企業產生沖擊。消費需求和生產的驟降,會間接傳導到投資、出口領域,進而影響產業發展。
要提高中小企業的生存能力,關鍵是解決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庫存積壓,二是人工工資和社會保障成本,三是租金。這三方面都直接關系到現金流。近期,國家已經推出了政策組合拳,這些問題有望得到改善。
陳春花:總體看,中小企業無論是在經營規模、資產總額還是員工人數方面,都處在相對較弱的狀態。大部分中小企業需要依靠產業鏈和旺盛的市場需求謀得發展,如果產業鏈調整、市場需求下滑,它們的發展將會受到影響。
受疫情影響,目前部分產業和消費市場仍處在停滯狀態,這對中小企業無疑是巨大考驗。好在隨著全國各地有序復工復產,生產市場和消費市場的局面都會逐步好轉。從此次疫情看,一些嚴重依賴線下消費模式的中小企業會遭遇困難,而已經具備數字化能力,可開展線上消費和線上工作模式的中小企業反而迎來機遇。與疫情救治、疫情防控相關的行業和企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應當更加注重以下方面:經濟發展模式轉型,追求經濟與社會綜合發展;推動面向數字化轉型的各個產業和行業的發展;促進社會治理與公共事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大力增加科技研究投入,持續增大科學研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關注人才培養,尤其是面向未來的人才培養,推進教育事業發展;大力扶持中小企業,激活富有潛能的不同類型的企業,促使其持續成長。
趙忠:疫情對中小企業發展會帶來一定沖擊。疫情時逢春節長假,由于人口流動受限和個人消費行為改變,餐飲、住宿、旅游等行業首當其沖。由于中小企業抵抗風險能力較弱,疫情沖擊有可能會蔓延到制造行業的中心企業。
疫情對我國當前的經濟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從現有數據看,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對疫情的防控措施正在起作用,疫情不會對我國中長期的經濟發展造成大的影響,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趨勢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2、政策支持:多措并舉,救難紓困
光明智庫:截至目前,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密集出臺多項措施,共同支持企業渡過難關。這些政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從短期和長期分別來看,國家還應在哪些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魏江:國家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和用工政策等。這些政策中,有的會馬上見效,有的要過一段時間見效。當下最要緊的是“救急”,讓中小企業能活下來,先“活著”才能“活好”。
從短期看,最有效的手段是財政政策,響應快、針對性強。今后,還應該針對員工工資、社保成本、租金成本等影響現金流的因素精準施策。比如,在租金減免方面,對國有用地、用房租金建議直接減免,對非國有用地用房租金給予財政補貼;在人工成本方面,政府與企業聯合解決非正常開工期間的員工工資支出,可以由政府補助兜底;在財政貼息方面,對于因疫期延長貸款的,給予疫期貼息。此外,還可輔以金融手段,發揮國家政策性銀行作用,設立疫情防控專項緊急融資,發放專項項目貸款。
從中長期看,要發揮稅收政策和產業政策作用。應盡快出臺全年的減稅政策,包括增值稅、土地稅、房產稅等,讓企業對減稅降費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在產業政策上,應加快發展網上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趙忠:為支持中小型企業渡過難關,中央和地方已經出臺多項措施。從宏觀方面看,主要是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提高抗風險能力、減輕經營負擔和幫助企業恢復生產經營。
為了盡快見到顯著成效,中央和地方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推動政策措施精細化、精準化。衛生健康部門要積極主動幫助中小企業查找疫情防控的風險點,幫助企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為企業恢復生產創造條件;人社部門可以組織大型網絡招聘會,幫助中小企業解決招工困難;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可以采取相應措施,通過組織政府定向采購、國有企業對接上下游中小企業等方式,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其他相關政府部門要引導大型互聯網平臺,幫助中小企業轉變服務和銷售模式,積極發揮商會、行業協會作用,組織企業同舟共濟。
陳春花:在疫情防控的同時,我們還要打贏一場面向中小企業的“保衛戰”。從政策層面來看,繼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門于2月1日聯合出臺30條金融措施后,蘇州、上海、北京、四川等地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通過加大減負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和加大穩崗支持力度等手段,切切實實扶持中小企業,共克時艱。
這些政策很多具有直接可操作性,可以立即見效。比如,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出臺了相關的減負降費政策、稅收政策等等。從長期看,政府還應在激活企業發展活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如給予科研投入補貼、培訓學習與人才培養補貼,出臺支持企業轉型、高質量增長的扶持政策等。
3、“突圍”發展:捕捉機遇,逆境成長
光明智庫:有觀點認為,中小企業發展最大優勢是“船小好調頭”“生存能力強”,要想破解當下難題,離不開自找出路、自力更生。您如何理解這句話?從中小企業自身發展看,當如何“突圍”?
陳春花:無論在順境中還是逆境中,中小企業都需要依靠自身的能力尋找出路,找到突破危機的方法。很多企業也是在危機時找到了發展的新模式,捕捉契機,逆境成長。
我對中小企業發展有如下建議:第一,保證現金流,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在外部市場沒有恢復的情況下,最直接有效的行動是從內部挖潛,保證現金流不斷。第二,要和員工建立共識,共克時艱。第三,尋找合作共生的機會,比如一些餐廳停業時,可與盒馬鮮生等新零售公司合作,派遣員工去那里暫時工作。第四,創新業務,尋求盡快恢復經營的可能性。
趙忠:面對疫情,中小企業一定要抓住責任、共濟、轉型、底線等關鍵點來實現發展。責任,就是要承擔社會責任,按照黨和國家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只有疫情控制住了,企業經營的宏觀經濟環境才會改善。共濟,可結合疫情防控時期的市場特點,與居民和社會需求仍然旺盛的企業、行業合作,提供配套和上下游服務,用好用足各級政府出臺的政策。轉型,要進一步審視企業的業務類型、經營中的風險點,依據新的經濟形勢、市場需求和技術手段及時進行經營轉型。底線,在特定情況下,中小企業要有底線思維,有及時止損的勇氣和決心,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以圖東山再起。
魏江:要正確理解中小企業“船小好掉頭”“生存能力強”的前提,那就是“不發生突發性事件”。當出現突發事件時,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就相對較弱。
當下,中小企業要“突圍”發展,建議按照以下思路:一是降庫存。想辦法把死錢變活錢,逐步出庫存,比如打折出售存貨。二是與員工協商工資。采取向員工“借錢”,以后按定期利息連本帶利還給員工的方式渡過難關。三是間接融資。向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少量借貸。四是與大企業合作。通過靈活用工、靈活融資,把資源盤活。
4、或可催生新業態,煥發新生機
光明智庫:2003年非典疫情結束之后,互聯網企業以新業態的形式涌現,釋放出巨大商機。您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業態會出現哪些新變化?
趙忠:第四次工業革命方興未艾,信息技術、自動化、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越發重要,對生產要素的組織形式和生產服務的提供形式等都產生了深刻影響。生產方式突破了實體空間的限制,員工參與生產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遠程辦公越來越普遍,互聯網消費越來越成為主流。這些變化趨勢,都有“無接觸”生產、消費的特點,正與當前防控疫情的形勢相適應。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預計這些產業會得到快速發展。現有的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會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隨著技術進步,還會不斷催生新業態。
未來,與健康和醫療相關的產業和行業預計會得到長足發展,不僅是個人的醫療服務,也包括與公共衛生服務相關的行業和產業。
陳春花:正如2003年非典之后互聯網企業以新狀態發展起來一樣,經此疫情之后,也會誕生很多新的商業機會,可能會是以下幾個領域:一是智慧城市。圍繞智慧城市運行的相關領域,會產生新的商機。二是在線模式。在線模式將廣泛應用于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消費,線上娛樂、游戲、教育、知識付費等都會有很好地發展。三是新工作模式。本次疫情中,字節跳動、蘇寧、華為等企業都選擇了遠程辦公,而釘釘、企業微信等協同辦公工具業務也呈爆發式增長,未來遠程辦公會成為眾多行業的選擇。四是大健康領域。人們的保險意識將得到加強,有可能增大對保險的支出。同時,保健品和保健食品可能會大有需求,大健康領域將蓄積更大的發展能量。五是線上線下融合。無論是零售業,還是圍繞商業所展開的物流配送、社區服務等領域,都將有更多機會。六是AI與大數據領域。AI技術與大數據技術嵌入的領域同樣會帶來新的發展可能性。
魏江:這次疫情會對消費服務業的商業模式創新產生推動作用。受影響最大的餐飲、商貿、影視、娛樂、培訓等產業都可通過線上提供服務,這將進一步推動線上云服務的發展,特別是推動中西部地區消費產業升級。
疫情防控也為制造業智能化生產帶來啟發。此次制造業受沖擊主要是因為生產和市場受到制約,其中,生產環節的最大障礙是勞動用工,銷售環節的最大制約是物流。智能化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辦法。此次菜鳥、順豐、盒馬鮮生等企業的穩健發展,以及數字辦公產業的指數增長,就是因為智能化解決了傳統的發展瓶頸。
疫情防控還會激發新興產業業態的出現。此次疫情后,環保、餐飲、健康等關系民生的產業會出現新業態,醫療、制藥產業將進行創新模式變革,物流產業也需要新業態與新體制,以協同創新實現更好發展。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