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發布的權威信息表明,行業在經歷了近年的高速增長之后,2004年在主機銷量、銷售收入、利潤等方面增長放緩。協會對全國209家重點企業統計分析表明,2004年全年銷售收入超過1157億元,與上年相比增長11.6%。專家們認為,在全國GDP增速8%左右的時候,工程機械行業仍然保持了較高速度的發展,應該說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增速。企業不應奢望年年超高速發展,那種連續沖高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大家都應該有所防備。
與銷售收入續寫新篇的成就更值得人們關注的是,2004年全行業創利57.4%億元,與2003年的73.9億元相比減少22.3%。也就是說,機器賣多了,但錢卻賺得更少了。
效益下降,是整個行業真正面臨的大問題。同時,資金面緊張,應收帳款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多數企業的正常運轉。由于資金緊張,應付帳款呈增加趨勢,由此造成信用下降。
這種困難局面的出現,原因主要在于前段時期大量產品采取了賒銷的做法,導致貨款難以回收。對于企業來說,難在兩頭,一是購買原材料時,上游企業要求款到發貨,而銷售產品時,購貨者往往要求先發貨后付款。特別是一段時期以來,工程機械行來普遍存在著按揭銷售、貸款銷售的做法,為了提高市場份額,主機制造商不惜以向經銷商發貨,即視同產品銷售,作為財務入帳。到期末結算時,往往產品尚停留在中環,而企業的財務報表已上達至各個部門,成為統計數字。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在業內已成為公開的秘密。
為追求市場占有率,不惜賒銷產品,是造成經營資金緊張的主要原因。
外資企業也同樣面臨諸多困難。已正式更名為斗山(中國)工程機械公司的煙臺大宇,是國內市場首開賒銷經營先河者,并以此創下中國市場挖掘機銷量第一的業績。從設在煙臺的這家企業現狀看,今天也同樣面臨著資金困難,現場管理出現很多問題,特別是經銷商欠款嚴重,最多者超過1億元。
相比國內企業,外資公司應對中國金融市場的能力和態度都顯得更強、更積極一些,小松、斗山等已成立或正在積極籌劃成立融資公司,以自身實力解決融資渠道,改善銷售的困難局面。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