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孵化機構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設施”,創業企業是我國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火種”。為實現疫情防控和創新創業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幫助創業孵化機構和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成為一項重要任務。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關于做好創業孵化機構科學防疫推進創業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保持創新創業活力的通知》指出,各地科技主管部門應加大對創業孵化機構的支持,對為在孵企業減免辦公場地、科研和生產用房租金以及服務費的創業孵化機構,給予一定獎勵或補助。
目前,各級主管部門正在為推動創業孵化機構和企業逐步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創造有利條件。記者獲悉,目前各地孵化器、眾創空間復工復產正在有序進行,部分孵化載體的復工率甚至達到了100%。
孵化服務業復工集結號全面吹響
截至3月16日,中關村創業大街92家入駐機構與企業中,已有49家復工,占比超過50%。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對點行業和創新企業的影響,中關村創業大街實施“2月份房租全免、3月份房租減半”的措施,累計減免金額已達600余萬元,極大支持了創業生態的整體穩定和復蘇。
截至3月2日,煙臺高新區孵化器內461家企業已全部復工,復工率達100%,其中現場辦公151家,其余線上辦公不松懈,園區9個孵化培育單位樓宇全部達到復工條件。
廊坊市有106家孵化器、眾創空間,入孵企業和創業團隊達2200多個。其中,102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復工比例達到92%,5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復工比例超過80%,45家省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復工比例達到96%。
各地孵化器、眾創空間復工復產有序進行,吹響了創業孵化機構和企業全面復工的集結號。在此過程中,各地政府給予了大力支持。
如,3月11日,陜西省科技廳對疫情防控期間減免企業房租的首批26家孵化載體進行公示,每家按10%最高不超過20萬元給予補助。同時,陜西省科技創新券申報工作啟動后,明確對科技企業孵化載體與科技小微企業創新創業進行扶持,預計惠及科技企業超過500家,補助資金近1000萬元。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廊坊市科技局加大對孵化器眾創空間支持力度,引導孵化載體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助力入孵企業、創業團隊復工復產創新發展。2月份以來,廊坊市科技局制定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孵化器眾創空間服務入孵企業和團隊創新發展。下發《關于發放2020年度廊坊市科技創新券的通知》以來,孵化器眾創空間積極幫助入孵企業注冊申請創新券,已有258家企業提交創新券申請,申請金額達到412萬元。3月份為3家國家級孵化器和7家省級孵化器眾創空間兌現后補助獎勵資金350萬元。
引入科技力量助力孵化服務
在疫情期間,為了更好地服務創業企業,不少孵化服務機構積極創新服務模式,結合科技手段,提升孵化服務智能化水平。
科技部火炬中心在《關于做好創業孵化機構科學防疫推進創業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保持創新創業活力的通知》中也提出,鼓勵支持創業孵化機構探索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方式,提升孵化服務智能化水平。
其中,運用互聯網,提供線上服務成為孵化器、眾創空間的一大服務新模式。如,3月9日,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啟迪之星、中關村核心區科技服務業發展促進會及60余家活躍在中國雙創領域的企業與機構共同推出“星空計劃”。從“星·課程”(線上創業培訓)、“星·服務”(企業服務產品)、“星·融資”(融資對接)和“星·品”(產品展示推廣)四大方面賦能小微企業。其中在創業培訓方面,啟迪之星將開放自身現有在線直播系統,與發起單位攜手,不斷為小微創業企業推出線上創業培訓,幫助企業及時了解稅收優惠政策,提升創業者品牌搭建、產品設計、融資策略、風險管理等創新創業能力,幫助科技企業復工后快速發展。
同時在防疫工作中,孵化器、眾創空間也都引入了“科技力量”。
早在春節期間,上海市創業中心就加緊開發“健康登記報告”小程序,以提高數據登記覆蓋率和準確性;同時組建中心孵化基地“疫管辦”,啟動中心內部、園區基地、中心下屬公司機構的《員工疫情防控信息報告制度》,督促每日完成個人健康申報,及時便捷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認真落實每日信息報送。
3月10日,優客工場與易居中國達成戰略合作,將樓宇智控鏈應用于優客工場旗下的所有共享辦公場所。據悉,優客工場結合易居中國智控鏈基于智慧通行、智慧巡更、樓宇檔案/智慧排班三大功能模塊,通過聯合辦公社區出入信息動態管理,并以智慧巡更的方式對動態進行跟進,以樓宇檔案和智慧排班作為管理支撐,形成了三位一體的辦公空間安全防控閉環,提升管理效率,保障聯合辦公空間內疫情防控安全。“在聯合辦公場景下應用區塊鏈技術,也可以極大地簡化業務流程,節省運營成本。”優客工場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