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思醫療公司員工正生產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更是一場與病毒較量、與時間賽跑的科技戰“疫”。國家高新區作為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從病毒檢測到臨床診治,一項項疫情防治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紛紛“亮劍”,彰顯著國家高新區的“高新智慧”與科技力量。
檢測產品連續上線 檢測速度不斷被刷新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戰“疫”中,識別病毒的能力與效率是與病魔“搶人”的關鍵。從4小時,到1.5小時、30分鐘、15分鐘、3分鐘……新冠肺炎檢測時間的不斷縮短,彰顯了國家高新區企業的科技“硬實力”。
“我們的多指標核酸檢測試劑盒,可以同時檢測新型冠狀病毒在內的6種呼吸道常見病毒,不僅可以幫助醫務人員快速區分正常人和新冠肺炎感染者,還能有效鑒別普通流感患者和新冠肺炎患者,從而同步排查其他引起相似癥狀的病毒,實現對患者的精準診斷、精準治療。”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入園企業博奧集團技術人員介紹。
博奧集團聯合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共同設計開發的“六項呼吸道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恒溫擴增芯片法)”,是國內首個新型冠狀病毒芯片檢測系統,可在1.5小時內出檢測結果。
在西安高新區,金磁納米生物公司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可在1.5小時內檢測是否感染新冠肺炎。同時,該企業正在著手研發15分鐘快速出結果的新型冠狀病毒N-蛋白檢測試劑盒。
近日,安徽省疾控中心科技攻關團隊聯合合肥高新區企業深藍醫療公司研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抗體快速檢測試紙條,在新型冠狀病毒快速檢測試劑和全基因組測序研發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不僅能夠快速精準檢測出標本中新型冠狀病毒IgG/IgM抗體的水平,而且檢測時間大為縮短,通過肉眼觀察實質顏色即可快速讀出檢測結果。
“該方法的臨床應用將有助于提高新冠肺炎感染檢出率,對于新近感染和既往感染者均能有效識別,因此推廣應用可以有效輔助流行病學現場調查,為疫情防控提供佐證。”該研發團隊負責人說。
杭州高新區企業優思達生物公司開發出一款全自動POCT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從樣本到結果,最快只要30分鐘,進一步刷新檢測速度。“全部自動操作,這樣也大大減低了人工操作的負擔。”優思達生物公司首席科學家尤其敏說。
在江陰高新區,澤成生物公司創始人劉振世帶領研發團隊利用病毒相關抗原蛋白,兩周時間快速完成了SARS-CoV-2病毒IgG和IgM診斷試劑盒(磁顆粒化學發光法)研發工作,目前已進入注冊檢驗和臨床驗證工作。該試劑可為臨床檢測提供血清學的證據。
在南昌高新區,江西省精密儀器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東華理工大學科研團隊研發了一套新冠肺炎呼氣檢測移動實驗室系統,可更快速完成新冠肺炎檢測。“這套系統3分鐘以內就可以完成一個個體檢測,且檢測準確率可達90%以上,而傳統核酸檢測大概需要3-4個小時左右才能完成。”該研發團隊儀器研發技術員劉坤告訴記者。
火速研發診治設備 為患者治療贏得寶貴時間
在新冠肺炎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身著厚厚的防護服、佩戴經常起霧的護目鏡,給打針、輸液等護理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而新冠肺炎患者需多次進行血管穿刺,“扎針難”成為現實問題。
西安高新區企業中科微光影像公司此前研發生產的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可使醫護人員清晰辨識患者皮下淺靜脈血管并協助識別血管深度,幫助醫護人員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該血管成像儀“扎針神器”已覆蓋國內200多家醫院,有效解決了醫務人員為患者靜脈輸血過程中扎針難問題。
無線電子聽診器可讓醫生在隔離區外對病患的心肺狀況進行聽診,并且可讓多個醫生在同一時間同時對病患進行心肺狀況聽診,做到及時有效會診。近期,廣東省佛山市防控指揮辦公室給天津高新區企業安普德公司發來函件,急需一批無線電子聽診器。
“我們在接到通知后,緊急召開電話會議,在防護到位的前提下,組織研發人員加班加點對產品進一步調試,保障將適合的無線電子聽診器應用到新冠肺炎診治中。”安普德公司負責人說。
沈陽高新區企業邁思醫療公司研發的“無創高流量濕化一體式(二合一)呼吸機”,集成了高流量氧療模式和無創正壓通氣模式進行一體化設計,適用于需要進行呼吸支持患者,從一般治療到重癥、危重癥不同階段治療。據了解,該產品是當前治療新冠肺炎的關鍵設備。“截至3月5日,我們為全國提供醫用呼吸機總計3200余臺,其中湖北占55%。同時,我們還通過各種途徑捐贈了100臺。”邁思醫療公司總經理陳少純告訴記者。
此外,沈陽高新區另一家企業東軟醫療,僅用時7天就成功研發了“雷神”方艙CT,并順利完成驗證及訂單式生產,火速發往武漢、廣州及河南、北京、新疆等地,參與疫情防控一線的“實戰”。
據悉,該設備平均兩分多鐘就能掃描一位患者,不僅有效避免了醫患交叉感染,更是大大提升了檢測速度。此外,該設備搭載了5G技術,可實時數據傳輸圖像,即掃即閱,且搭載了新冠肺炎智能輔助篩查系統“火眼AI”和智能影像云平臺遠程會診等全方位解決方案,可有效解決診斷負荷過重、新病診斷經驗不足、診斷資源不足等問題。
AI落地醫療場景 為醫生診斷提供有力支撐
新冠肺炎防治過程中,醫院往往很關心數據安全和工作效率方面的解決方案。如何才能節省時間,讓前線醫護人員安全、快速、便捷地使用相關產品,成為當務之急。為此,國家高新區企業利用AI技術,研發出多款科技產品,為醫生診斷提供有力支撐。
在武漢同濟醫院,一名醫生正使用中關村科學城企業推想科技研發的AI系統,對患者進行胸部CT檢查。
據了解,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需要長時間排隊等待胸部CT檢查,交叉感染的風險巨大。對此,推想科技推出新冠肺炎AI特別版系統,專門裝備了針對新冠肺炎的AI模型,開展新冠肺炎篩查與疫情監測,并已投入一線臨床應用。
西安高新區企業智診智能科技公司參與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結合了CT影像數據、流行病學、檢驗學和臨床特征等多模態數據,可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疑似病例的胸部CT篩查。該系統使影像AI跨越了從工程化到臨床應用的鴻溝、醫療AI從“技術擬合臨床”步入“臨床驅動精準診療”,可為廣大感染科及呼吸科臨床醫生提供精準、高效的病情評估和臨床分型能力。
在襄陽市中心醫院的CT閱片室,主治醫生胥莉一邊快速翻看CT片,一邊口述呈像細節,字節一個接一個地跳動出現在52歲王女士的CT報告單上。“醫生們穿著那么厚的防護服,戴著手套敲鍵盤錄入信息很不方便,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好能派上用場!”胥莉說。
據了解,合肥高新區企業科大訊飛研發的人工智能小助手“訊錄”可同步識別混合專業醫療術語的語音內容,將醫生口述的字節自動轉寫并準確完整錄入CT報告。
“語音錄入比鍵盤錄入的時間效率提升4-6倍。‘訊錄’一分鐘可錄入400字,識別準確率高達98%。”科大訊飛智慧醫療產品經理王龍說。
南昌高新區企業一脈陽光影像醫院集團獨立研發的線上云平臺為各醫療機構提供遠程會診服務,并針對疫情與深睿醫療聯合發布新冠肺炎AI智能診斷加強版。
“AI技術可以快速篩查疑似病例,自動為醫生提供診斷并出結果,極大提升了醫生的診斷效率,人工智能加人員審核雙保險也避免了一些漏診和誤診。”一脈陽光董事長王世和介紹,該線上診斷遠程平臺已完成胸部會診2100余例,遍布全國20多個省份。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