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策支持:層層加碼
一、新基建以強外溢性穩增長、補短板、調結構
新基建以強外溢性穩增長
全球經貿摩擦加劇,疊加海外疫情導致各國經濟存在不確定性的影響下,外需不足,內需承壓,經濟發展動力需要尋求新的出口。投資作為與出口和消費并駕齊驅的三駕馬車,將成為經濟發展重要支撐,以政府為主導的新基建,將成為“穩投資”戰略的重中之重。消費和出口來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的效果短時間內難以顯現,投資能夠有效提振市場預期,刺激經濟增長。
首先,出口層面來看, 2018 年 3 月以來,由于特朗普的單邊貿易主義帶來的中美經貿 摩擦,我國貿易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雖然在 2020 年 1 月 15 日,伴隨中美達成第一接階段經貿協議,取得階段性成果,貿易摩擦而暫時得以緩解,利于我國貿易出口企穩回升,但是仍要正視后續由特朗普反復多變的個性而帶來的不確定性,貿易出口要想平穩回升或進一步升 級需要時間。另外,受疫情影響,2 月份 PMI 出現大幅下滑,外貿領域的新出口訂單指數和 進口指數分別為 28.7%和 31.9%,環比降 20.0%和 17.1%,外需大幅削減。國內方面,中國人口紅利下降,勞動力比較優勢不斷降低,出口貿易存在挑戰。另外,當前貿易發展方向也呈現 出智能化、服務化的傾向,傳統貿易發展方式難以為繼,跨境電子商務正快速發展。以 5G 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將會推動全球產業分工格局的重塑,新基建發展將有助于我國在全球產業鏈 和價值鏈中占領高地。
其次,從需求層面來看,2019 年消費對 GDP 貢獻率為 57.8%,比上年下降了約 20 個百分點,城鄉二元性、傳統消費權重大、居住成本過高、以及投資結構與需求錯配的問題使得 消費貢獻率增長勢頭承壓,內需潛力有待持續釋放,但短期內難以通過政策刺激顯著改變。
消費結構上,內部出現高級化發展趨向,但受到居住成本擠壓。2019 年居民服務性 消費占比 50.2%,超越貨物消費權重,與發達國家 60%-70%的服務消費比重相比還有較大增長空間。居住成本方面,房價的快速增長,擠壓了居民的教科文娛、醫療保健等新型服務消費 空間,2018 年一線、二線、三線城市居住收入比分別為 23.7177%、10.3679%、9.2314%。一 般認為,合理的房價收入比的范圍為 4-6,房價收入比越高,則房價越高,偏離合理范圍越嚴 重。2019 年居民部門杠桿率達 55.8%,個人住房貸款余額 30.2 萬億元,城市居民消費性支出 中,居住占比已經達到 24.82%,新興服務消費可用資金不斷被房價壓縮。
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化發展的載體,也是城市化發展的需求。當前我國城 鎮化進程的發展規模和速度令人矚目,2019 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 60.6%。然而,與美、日等 發達經濟體 82%到 91%的城市化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隨著城鄉融合戰略的推進,城鎮落戶門檻的不斷降低,城市化進程也將快速推進。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 告 No.12》預計,到 2030 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 70%,2050 年將達到 80%左右。農村地區勞動力將加速流向城市,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應與之匹配。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城 市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比增長速度在 2018 至 2019 年度僅為 3.8%,該指標 2009 年曾經達 42.16% 的水平。5G 基站、特高壓的建設將成為城市新一輪發展的基礎,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將進一步幫助完善城市交通網絡體系;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的發 展會加速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的搭建,大大提升城市管理綜合統籌能力。
新基建將改善就業情況,培育人力資本。第一,新基建作為生產經營的基礎部門,能 夠有效集聚勞動力,發揮對就業的吸納作用,緩解失業等社會性問題。1979-2018 年,第一產 業從業人員所占比重從 69.8%降至 26.1%。與此同時,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占比從 17.6%增長至 27.6%,從業人員總量實現反超。從 GDP 不變價數據來看,2019 年第二產業所占比重在 40% 左右,遠遠高于農業 7%-8%的 GDP 占比。工業部門的勞動要素生產率明顯較高,并且仍有較 大空間吸納剩余勞動力。
第二,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外溢性和網絡效應,新基建對上下游產業的帶動,以及觸發的新的行業機會都能夠有效吸納社會勞動力。第三,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能夠以此帶動就業結構的升級。新基建的科技化的發展導向,能夠促進高技術人才的培育,長期來看有利于我國人 力資本的積累,釋放我國經濟增長潛力。
彌補傳統基建短板、呼應產業升級需求
當前我國傳統基建存在重復建設、結構失衡、產能過剩、結構錯配、區域分布不均等問題,嚴重制約著經濟活動的開展。新基建的發展將會對傳統基建形成補充,有著較大向上發展的動 能。
以 5G 為核心的高技術的發展引發的變革,支撐著中國數字經濟的全新發展方向,推動我 國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智能化、互聯網 +的全新業態,對生產供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型基建連接著供需的兩端,發展新基建能夠補短板,調結構,向前向后發揮聯動作用,通過產業鏈條有效提高上下游企業的生產效率以及集約化、科技化水平,最終實現新基建與傳統基 建的融合。
國家政策與高層會議引領
政策面來看,以 5G 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政策的廣泛支持。自 2018 年中央經濟工 作會議首次提出“新基建”,此后得到政策的陸續加碼,不斷引導資金流向新基建領域。
各省市投資計劃清單相繼出臺
2020 年度各省市投資計劃清單相繼出臺,基建項目成為受關注的重點領域,同時涵蓋新 老基建兩個范疇,下一階段重大項目的開工建設將成為擴大內需穩定外需的重要力量。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統計,截至 3 月 1 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等 13 個 省市區發布了 2020 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其中 8 個省份公布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 33.83 萬億元。
新基建投融資計劃&貨幣政策有效降低融資成本
從財政政策來看,財政部提前下達 2020 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 18480 億元,較上年提 前下達增加 4580 億元,增幅達 33%。其中專項債務限額累計 12900 億元,傳統基建所占份額 接近 5000 億元。財政政策作為重大投資項目的主要資金來源,托底新基建發展行情。政府專 項債中片區開發類的主要流向以園區建設、交通運輸和城市建設為主。從 PPP 投資方向來看, 片區開發、市政工程和交通運輸仍是政府財政支出的主力,新基建的軌道交通、園區開發以及 城鎮化建設都涵蓋在內。同時預計 2020 年財政赤字率有望增長,政策將更加積極有為支持新 基建發展。
利率方面,Shibor 利率存在下行趨勢,MLF 利率在 2 月下降 10 個基點之后,2 月 20 日 貸款基本利率下調,1 年期 LPR 從 4.15 調至 4.05;5 年期以上 LPR 調為 4.75,前期為 4.8。除 此之外,央行松口存款基準利率有望迎來四年中首調,在保持流動性充裕合理的同時將有效降 低社會融資成本。2 月 27 日,央行表態要對普惠金融服務達標的銀行擇機定向降準,降準與 定向降準政策近期也有可能落地。寬松的貨幣政策,資金成本低,能夠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發揮投資乘數的拉力,有利于資本流向新基建領域。
三、未來發展方向:發展空間廣闊,發展形式創新
新基建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截至 3 月 10 日,新基建所涵蓋的重點領域約有上市公司數量為 217 家,占 A 股上市公 司總數的 5.69%;總市值合計 56313.36 億元,占 A 股總市值的 11.22%。可見新基建已 初具規模,未來發展空間較大。
發展形式創新:多元化的融資主體與融資方式,區域性合理布局
投資主體上,與傳統基建一樣,科技基建項目仍然具有資金投入大、資產專用性強、市 場壁壘高的特點,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點投資項目,仍然應該堅持政府的主導作用,依 靠于財政支持。但是同時也要注重發揮私人資本的作用,引入市場的驅動力,利用民營企 業、外資企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融資方式上,將不斷拓寬融資渠道。發改委在《2018 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發展趨勢監測 報告及 2019 年投資形勢展望》中指出,當前基建項目融資模式有待進一步創新,過度依賴 政府信用及財政資金的局面尚待轉變,融資不暢可能影響投資進展。要切實保護投融資方式的 有效性和透明度,在杜絕政府隱性債務融資的基礎上,積極推廣政府債券,資產資本化等融資 方式,打通投資回報機制,引導金融機構以信貸方式積極加入新基建的建設中。
已需求為導向,不同區域合理布局。新型基建作為經濟的重要拉力之一。在大力發展 新基建的時候要結合各地經濟發展情況,審慎考慮人口增長預期,做好城市發展規劃, 補齊區域基建短板。同時,要立足城市群、大中小型城市發展特色以及優勢資源稟賦,合理 布局新基建發展,打造不同區劃新基建發展戰略。以此規避傳統基建投資中存在的效率低 下、重復建設、供需錯配的問題。
四、重點產業分析:7 大重點領域
(一)5G行業持續景氣,基站覆蓋室內外有望同步進行
我國已開啟 5G 商用近半年,R16 標準有望今年全部落地。2019 年 6 月 6 日,工信 部正式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 5G 商用牌照,批準四家企業經營“第 五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自此我國正式進入 5G 商用時代。2019 年 10 月,在中國國際 信息通信展覽會(PT 展)開幕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 國鐵塔董事長共同啟動 5G 商用。至今我國已開啟 5G 商用近半年,全國共開通 5G 基站約 15.6 萬個,5G 用戶近 1500 萬,發展速度較快。另外,從標準制定來看,3GPP 的 5G R15 版本標 準已經凍結,R16 版本預計今年完成。
1.政策護航,運營商投資回升加快推進建設進度
隨著 5G 上升為我國重要戰略,今年以來中國從上到下不斷出臺加快 5G 建設的各 類政策。從 1 月初工信部向中國廣電頒發 4.9GHz 頻段 5G 試驗頻率使用許可,同意其在北京 等 16 個城市部署 5G 網絡。到 2 月 21 日政治局會議強調推動 5G 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 展。再到 3 月 4 日政治局會議明確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中央政 策不斷加碼。同時,全國各級政府積極響應,密集出臺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指導意見等政策 文件,截至 2 月底,全國各省市區共出臺 5G 政策文件累計 200 余個。
運營商資本支出情況主要受通信技術發展及國家政策導向影響。5G 牌照的頒發帶 動運營商進入投資周期,運營商資本開支中移動通信網絡建設支出占比最高。4G 網絡 建設過程中運營商資本支出保持持續高速增長,2015 年運營商資本支出達到近十年來頂峰 4,385.74 億元。隨著 4G 網絡建設進入尾聲,運營商資本支出從 2016 年開始持續下降,2016 年同比下降 18.78%,2017 年同比下降 13.44%。截至 2018 年我國三大運營商資本支出 2,769 億元,同比下降 6.95%。根據運營商在年初公布的投資計劃,我國三大運營商 2019 年度將實 現資本支出 2,769 億元,低于 2018 年度資本支出。8 月 8 日中國移動在半年度財報會議上表示 中國移動全年資本開支不會超過 1,660 億元,與去年 1,671 億相比有所下滑,其中 5G 投資額 僅為240億元。回顧4G網絡建設進程,預計運營商在2020年-2023年將處于資本支出擴張期。運營商約 40%的資本支出用于移動通信網絡建設,5G 基站的建設將拉動運營商擴大資 本支出。
2、5G 建網投資大周期長,景氣度持續提升
根據 5G 頻率來看,達到同樣覆蓋效果所需基站數量大約為 4G 時代的 2 兩倍左右。另考 慮到聯通電信合建無線網情況,我們預計 5G 宏基站總數約為 400 萬左右,小基站數量約為 500 萬左右。預計建設高峰期為 2020-2023 年。
由 5G 的三大全新應用場景帶來的一系列新標準(包括全新空口與切片控制層面標準), 導致 5G 產業鏈投資額有望達到 1.2 萬億元,4G 投資額約 7300 億元,總體同比增長約 65%。 其中個別子行業需求劇增,預期受益明顯。
3.相較前代,5G 基站建設更需關注室內外同步
受頻段限制與應用刺激,5G 相較 4G 更需要更深度室內覆蓋。首先從頻段來看 5G 大部分頻率高于 4G,導致無線傳輸損耗變大,傳播距離減少。5G 的三個主流頻段大部分高于 4G,室外信號在穿透建筑物墻壁覆蓋室內時會產生額外能量損耗 ,只能提供淺層的室內覆蓋。因此同等室外基站部署情況下對應的室內覆蓋能力較弱,在建設時需加強室內和室外同步部署 覆蓋來保證用戶體驗的一致性。應用來看,室內應用場景增多對覆蓋帶寬與密度提出更 高要求。5G 時代以云 VR、智能制造、遠程醫療、智能工廠等為代表的室內新應用在未來流 量占比有望超過 80%。與室外大部分應用下行速率要求大于上行相比,室內應用需要上行的 低時延、大帶寬能力來支撐。同時,5G 時代的萬物互聯特征對于流量與連接的安全管控要求 進一步提升,室內全空間的密集組網、深度覆蓋成為新的趨勢。
覆蓋方案來說,數字化的室內分布方案(即小基站系統)為主流。從 4G 時代開始, 室內覆蓋技術主要分為三種:傳統 DAS(Distribute Antenna System,室內分布系統)及其升 級版光纖直放站和小基站系統。從系統構成來看,DAS 復雜度遠高于小基站系統。傳統 DAS 系統主要有 BBU、RRU、合路器、功分器、小天線幾部分組成。BBU 產生基帶信號傳輸到 RRU,再將基帶信號轉換成射頻信號,通過合路器信號集成,通過功分器將信號分傳到室內 不同的小天線上。系統復雜,施工部署麻煩,由于無源器件多無法進行有效監控和與室外基站 協同。小基站系統則相對結構簡單,易于部署與維護。
從業務能力來看,小基站系統可支持靈活部署高頻段信號,易于兼容 4G 網絡。傳統的 DAS 系統專為 2/3G 語音和低速數據業務而設計,在 4G 時期已經出現了帶寬瓶頸。在 5G 時 代更難以支持 3.5GHz 高頻段、高帶寬射頻器件與 MIMO 等要求。組網方面,小基站系統可支 持 Sub6GHz 多頻一體化、LTE/5G 多模一體化、CAT6A 和光纖多傳輸一體化以及 eMBB/IoT/ 導航多業務一體化,使得 4G 時代的小基站系統可以以較低成本向 5G 演進。
廠商覆蓋方案與設備均已發布,在運營商推動下 2020 有望成為行業爆發起點。5G 時代運營商想要擺脫純流量收費的定位并向垂直行業應用賦能轉型,室內的覆蓋能力與快速部 署對于搶占市場至關重要。因此,運營商較早就展開了對室內小基站行業的推動與技術路線確 定。2019 年 2 月,中國電信聯合 Intel 和 H3C 展示了完整的基于 O-RAN 概念的 5G 白盒化室 內小基站原型機。7 月,中國電信在 O-RAN 論壇上發布業界首個 3.5GHz 5G 室內小基站的射 頻參考設計。同時,中國移動發布了業界首個面向商用的 4G/5G O-RAN 雙模開放設計云化小 站方案,并公開硬件原理圖及參考設計。設備商方面,不僅華為、愛立信等設備廠商規模部署 了室內數字化解決方案,國內外傳統 DAS 廠家也紛紛推出了數字化的室內覆蓋系統。在 2018 世界移動大會期間,華為正式發布了 5G 室內小基站產品 5G LampSite,為業界第一款同時支 持 5G 和 LTE 的多頻一體化室內小基站。愛立信也發布了 5G NR 中頻段的無線系統產品,以 100MHz 帶寬結合 4 天線技術,速率高達 1.5Gbit/s,并支持新的 5G 頻段(2.6GHz~5GHz)。
2019 年為我國 5G 商用元年,2020 年進入 5G 建設加速期,主設備商受益確定性強,建議 關注中興通訊(000063.SZ)和烽火通信(600498.SH)。此外,光纖光纜和基站需求有望隨 5G 建網周期的開啟而回升,建議關注估值具有安全邊際的彈性標的中天科技(600522.SH), 亨通光電(600487.SH)。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建議關注光環新網(300383.SZ)。互聯網基礎 設施和 5G 推進雙領域受益的光通信行業建議關注中際旭創(300308.SZ)、光迅科技 (002281.SZ),天孚通信(300394.SZ)和新易盛(300502.SZ)。長期來看,自主可控通信 關鍵芯片建議關注光迅科技(002281.SZ)。
(二)特高壓:電網投資有望回暖,特高壓發力
1. 電網或積極承擔逆周期調節責任
2019 年電網投資不及預期,2020 年電網或承擔逆周期調節責任,投資有望回 暖。受到降電價和用電增速放緩的雙重壓力,2019 年我國電網累計投資 4856 億元,同比 下降 9.6%,不及預期。展望 2020 年,新冠疫情影響經濟,疊加國網換帥、“十三五”收 官之年到來,電網有望適時調整投資規劃,或積極承擔逆周期調節責任,資本開支有望不 降反增。
2. 特高壓或成為電網 2020 年重點建設方向,重回景氣周期
特高壓是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基礎。特高壓是指電壓等級在交流 1000 千伏及以上 和直流±800 千伏及以上的輸電技術,具有輸送容量大、距離遠、效率高和損耗低等技術 優勢,是堅強智能電網的重要基礎。截至 2019 年 6 月,國網特高壓建成“九交十直”、 核準在建“三交一直”工程,已投運特高壓工程累計線路長度 27570 公里、累計變電(換 流)容量 29620 萬千伏安(千瓦)。
特高壓或成為電網 2020 年重點建設方向,重回景氣周期。2018 年 9 月,國家 能源局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共規劃了 12 條特高壓工程(5 直 7 交),合計輸電容量達到 5700 萬千瓦。但由于電網投資放緩,特 高壓的實際核準開工進度低于預期。根據國家電網 2020 年重點工作任務,要求年內開工 建設白鶴灘-江蘇特高壓直流、華中特高壓交流環網等工程,年內核準南陽-荊門-長沙、 武漢-南昌、白鶴灘-江蘇等 2 直 5 交共 7 條特高壓工程。我們認為,本次國網對特高壓的 建設規劃超預期,特高壓有望在 2020 年集中核準開工,重回景氣周期。
本輪特高壓預計帶來核心設備空間 200 億元左右,設備商深度受益。按照每條 特高壓約 200 多億元投資測算,2020 年內新審批的 7 條特高壓線路或將帶來約 1500 億左 右的市場增量空間。對于換流變壓器、換流閥、直流控保、組合電器、變壓器、電抗器等 核心設備來說,我們預計將會帶來 200 億元左右的增量空間,設備商深度受益。
我們認為,電網或積極承擔逆周期調節責任,2020 年資本開支有望企穩回暖。同時, 特高壓由于落地見效快、規劃明確、需求迫切性強,或成為電網的重要推進方向,相關設 備企業將深度受益。建議關注許繼電氣(000400.SZ)、國電南瑞(600406.SH)、平高電 氣(600312.SH)、特變電工(600089.SH)等。
(三)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市場空間充足
1.投資力度加大,項目儲備充足
2018 年城軌交通建設投資達到 5470.2 億元,同比增長 14.47%。除 2016 年外,城軌投 資持續保持 2 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2011 年至 2018 年復合增長率達 18.9%。從項目儲備來 看,截至 2018 年底,我國城軌在建線路可研批復投資達到 4.27 萬億,其中尚未完工投資約 2.5 萬億;批復的規劃線路投資達 3.89 億元。在此基礎上,加上 2019-2020 年新獲批的項目規 劃 4700 億元,減去 2019 年城軌交通投資完成額(預計超過 6000 億元),我們預計目前儲備 的城軌項目(在建未完工+規劃已批復)總投資大概約為 6 萬億元,市場空間充足。
從軌道交通出行比率和城市軌道歷程來看,我國較國際城市仍有一定差距。東京軌道 交通占公共交通客運量達到 86%,巴黎和倫敦 70%,我國的主要城市上海、北京比率僅 54% 和 44%;密度方面,上海、北京的軌交密度為 0.11、0.04 公里/平方公里,相較于東京的 0.14, 倫敦的 0.26 仍有較大差距。
2.城市軌道里程保持快速增長,未來空間廣闊
2018 年城市軌道運營里程達到了 5761.4 公里,同比增長 14.9%。城軌運營里程保持較快 的增長速度,基本維持在 15%-20%之間。截至 2018 年底,我國在建的城軌線路總規模 6374 公里,規劃的城軌線路總長 7611 公里。從目前在建和規劃項目來看,我們預計未來城市 軌道里程可以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
隨著我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珠三角、長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成 為目前重要的發展目標。打通區域經濟的市域和城際鐵路有望成為重點發展方向。以長三角中 心的上海為例,根據“上海 2035”規劃,未來將形成市區線、城際線、局域線“三個 1000 公 里”的軌道交通網絡。從本次的新基建方向來看,城際鐵將成為未來布局的重點方向, 城市軌道交通的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城軌儲備項目充足,運營里程數有望保持較快增長。本次“新基建” 概念提出要發展城際鐵路,將有助于進一步打開城軌發展空間,板塊風險偏好有望得到提升。我們推薦整車龍頭中國中車(601766.SH),軌交控制系統公司中國通號(688009.SH),建 議關注地鐵信號系統龍頭,研發鐵路互聯互通系統的交控科技(688015.SH),以及車輛零部件領域的康尼機電(603111.SH)、華鐵股份(000976.SZ)等。
(四)流量爆發推高IDC需求,大型數據中心凸顯重要性
1.數據流量增長推高 IDC 需求,5G 商用或引領流量持續爆發
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組網方式變革驅動流量爆發。網絡流量迅猛增長的背后組網 方式的革新以及各類應用的誕生。在這一過程中,終端設備的小型化、分散化是促進流量增長 的基礎。流量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也逐漸從固定端向移動端轉移。全球移動端數據流量在 2017 年占全部流量 9.75%。思科預測,未來移動端數據的增長發力將最為顯著,2017-2022 年復合 增長率將高達 46%,并在 2022 年達到 77EB/月,占全部流量 19.49%。
全球 IDC 市場總體供不應求。截至 2017 年底,全球 IDC 市場規模達 534.70 億美元, 較上年同比增長 18.32%。美國和歐洲地區占據全球 IDC 市場規模 50%以上。移動互聯網技術 的快速發展和云計算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數據存儲規模、計算能力以及網絡流量大幅增加,推 動 IDC 市場規模持續高速擴張。IDC 市場規模、機房面積均呈線性增長趨勢,與數據的指數 級爆炸式增長差距逐漸拉大,市場總體處于供不應求狀態。
5G 商用將促使數據流量更加快速增長,推動我國 IDC 市場繼續擴張,市場規模增 速有望重回 30%以上,帶動通信行業景氣程度。2014 年后我國 IDC 市場規模增速有所放 緩,但仍高于全球 IDC 市場增速。伴隨著 4G 商用以及短視頻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國 IDC 市 場仍保持高速擴張狀態。截至 2018 年末我國 IDC 市場規模達 1,228 億元,同比增長 29.80%。5G 商用帶來的數據流量劇增將推動 IDC 市場高速擴張,利好上游光模塊、光纜企業。
2.IDC 首選一線地區部署,能耗政策或導致供應稀缺
一線城市為數據中心首選地區,但機房供給提升空間不大。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及 人口趨向于向一線城市地區集中,導致局部并發數據量較大且處理時效性要求高。同時,一線 地區人員素質與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成熟,方便快捷部署與維護。因此,一線城市為數據 中心首選布局地點。北上廣地區目前保有全國半數以上數據中心,但受制于土地供給與各地政 策要求,未來增長空間或有限。
針對 IDC 建設政策要求,一線地區主要考察機房位置與 PUE。北京在全市層面禁止 新建 PUE 在 1.4 以下的云計算數據中心,中心城區全面禁止新建和擴建數據中心(2015 年 PUE 要求 1.5)。上海地區嚴禁中環以內區域新建 IDC。同時,單項目規模應控制在 3000 至 5000 個機架,平均機架設計功率不低于 6kW,機架設計總功率不小于 18000kW,PUE 值嚴格控制不 超過 1.3。深圳則根據 PUE 的高低,對新增能源消費量給予不同程度的支持,但 PUE1.4 以上 的數據中心不享有支持,PUE 低于 1.25 的數據中心可享受新增能源消費量 40%以上的支持。目前國內 PUE 要求只針對數據中心 L1 層,其本身對 IT 層面并未限制,未來 IT 層面功耗或有 要求。根據統計,目前在用超大型數據中心平均 PUE 為 1.63,大型數據中心平均 PUE 為 1.54, 全國規劃在建數據中心平均設計 PUE 為 1.5 左右,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平均設計 PUE 分別 為 1.41 和 1.48。
3.受制于能耗與數據密度,數據中心趨于超大規模化
數據中心展現向超大規模化遷移的趨勢。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一般擁有 5 萬-10 萬服務 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快速變革帶動數據流量爆炸性增長。據思科調查顯示,到 2021 年, 數據中心將儲存 1.3 澤字節的數據,大數據將消耗 30%的數據中心存儲,云流量將占全球所有 數據中心業務的 95%。同時,5G、物聯網、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的廣泛商用,更多應用場景、 更復雜的數據結構以及更加頻繁的數據處理及信息交互導致非結構化數據劇增,對數據中心的 規模與精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數據中心新超大規模化有利于數據中心運營商獲得更 大的能源效率和成本效益。截至 2018 年末,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信為 430 個,較 2017 年的 391 個增長 11%。Synergy Research 預測 2019 年年底前,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總量將會超過 500 座。
中國未來 IDC 市場規模提升空間較大,發展前景明朗。2018 年美國超大規模數據中 心總量占全球的 40%,已連續 3 年保持第一的位置。相較于 2016 年的 45%、2017 年的 43%, 美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總量占比已呈下降趨勢。2018 年中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占全球總量 8%。雖位居世界第二,但與美國相比我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數量仍然較少,未來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五)認知智能發展新階段,補足人工智能基礎層與技術層相對短板
1.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以自然語言處理為代表的認知智能是人工智能下一發展階段
人工智能產業投資處于階段低谷,基于大數據驅動的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技術帶 來的紅利接近天花板。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9 年《全球人工智能產業數據報吿》顯示, 2019 年一季度,全球人工智能融資規模 126 億美元,環比下降 7.3%,融資筆數 310 筆,同比 下降 44.1%,其中中國人工智能領域融資金額 30 億美元,同比下降 55.8%。同時,人工智能企業盈利困難,2018 年近 90%的人工智能公司處于虧損狀態。
人工智能處于由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發展的階段,后深度學習時代的 AI 從數據驅 動向知識驅動發展。大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難以達到和認知智能同樣的效果,需要富 知識驅動(如知識圖譜)。通過不同知識的關聯性形成一個網狀的知識結構,對機器 來說就是圖譜,形成知識圖譜的過程本質是在使機器建立認知,理解世界。而正如人 類語言是知識傳遞的形式,知識圖譜是認知核心,NLP 則是機器建立認知核心的橋梁, 讓 AI 使用自然語言與人交互。因此,自然語言處理(NLP)和知識圖譜是認知智能的 關鍵技術,而 NLP 是知識圖譜的前置,可以說 NLP 是 AI 技術的核心。以計算機視覺為 代表,基于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技術的感知智能技術“觸及天花板”。在當前的感知智能階段, 我們可以看到 AI 在產業界的應用其實比較局限,主要原因還是認知智能發展不夠成熟,不能 很好地模擬人類交互,造成用戶體驗不佳。因此 NLP 的發展和應用是 AI 能夠真正理解人類語 言的重要前提,也是 AI 相關產品能夠落地應用的保障。
認知智能當前面臨一些瓶頸,使得技術與產業應用之間存在距離,是目前相關應 用和產品較少的關鍵原因,但是我們相信未來一定會來。目前認知智能發展面臨的一些 問題:1)需要探索結合知識圖譜的深度學習。隨著深度學習對于大數據的紅利消耗殆盡,深 度學習模型效果的天花板日益迫近。另一方面雖然大量知識圖譜不斷涌現,但尚未被深度學習 有效利用。如何融合知識圖譜與深度學習,提升深度學習模型效果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2) 認知智能往往需要提取內在隱含的知識,或者基于背景關聯知識獲得認知結果,基于同樣的數 據在不同的業務需求、不同的背景知識下認知結果可能大不相同。認知智能效果是場景敏感和 相關的,通用認知智能效果在具體場景下未盡人意。而對于小語種、某些專業領域、客戶服務 等對話系統而言,相關訓練集仍然處于較少而零散的狀態,仍需要人工標注相關語言信息數據 作為 NLP 訓練前的準備。
從 AI 技術分布來看,AI 綜合實力美國最強,中國發展速度驚人,中美兩國處于世界領先 位置。斯坦福大學發布的《2018 年度全球 AI 報告》顯示,2018 年 70%的國際人工智能協會 論文來自中美兩國。美國引用次數第一,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 83%,2016 年中國被引用的次 數比 2000 年提高了 44%。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發展和市場應用方面已經進入了國際上 的前沿發展國家群體,呈現出中美雙雄共同領跑的局面。總體來看,在 AI 這個關鍵領域,中 國已經占據了較高的起點。
2.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多場景賦能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核心方向
人工智能產業鏈可分為三層:基礎層(計算基礎設施)、技術層(軟件算法及平臺)和應 用層(行業應用及產品)。基礎層主要進行數據的收集以及提供計算力,主要包括 AI 芯片、 傳感器、操作系統、云計算服務、數據服務平臺等。技術層開發面向不同領域的應用技術,包 括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應用層是基于基礎層與技術層之上, 結合場景及行業知識開發應用或產品,為不同場景賦能,比如 AI 在安防、家居、醫療、交通 等領域的應用。
賦能是 AI 的本質,人工智能應用正進入場景為王的時代,知識驅動的認知智能的 發展應與場景相結合,AI 應用模式成功需要技術+閉環數據+場景(行業知識)的深度 結合。認知智能效果是場景敏感和相關的,認知智能往往需要提取內在隱含的知識,或者基 于背景關聯知識獲得認知結果,基于同樣的數據在不同的業務需求、不同的背景知識下認知結 果可能大不相同。后深度學習時代,除了算力、算法、數據以外,場景和行業專家(知識)尤 為關鍵。
從戰略上看,美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的布局重點是技術難度大的 AI 基礎層,而中國的布 局重點在應用層。在與美競爭局面中,中國在應用層較強,基礎層和技術層是相對短板。中國 科技巨頭對 AI 應用層的投資力度最大,在 AI 場景賦能方面已有較多經驗,有大量的 AI 初創 企業是基于某一方向的核心 AI 技術進行商業化變現。
3.A 股相關公司
人工智能領域,我們推薦 A 股公司拓爾思、四維圖新,建議關注科大訊飛。
拓爾思:公司作為國內長期堅持自主核心技術研發的企業之一,在語義智能領域積累深耕 20 余年,是一家技術驅動型公司。公司擁有領先的自主核心的 AI 技術,語義智能包括自然語 言處理、知識圖譜、圖像和音視頻理解,是 A 股市場稀缺的人工智能標的。公司目前已將 AI 技術垂直在金融、安全、媒體、政府等多個行業賦能并擁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在人工智能得 到更好發展的未來,看好公司 AI 技術在無限場景下延展的可能。
四維圖新:公司是車聯網及自動駕駛領域的龍頭及稀缺標的,高精度地圖技術具有卡位優 勢及高壁壘。公司長期注重研發,研發費用連續多年占營業收入的 50%以上。智能駕駛已進 入 L2~L3 階段,公司布局的 ADAS 及汽車電子芯片業務也將成為看點。
(六)工業互聯網:制造業的二次升級
1.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及發展歷史
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出現時間并不長,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GE發布的工業互聯網白皮書。GE 在白皮書中對工業互聯網的定義為“打破智慧和機器的邊界“(英文原文為 Industrial Internet: 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Minds and Machines),希望借助工業革命和互聯網的成果,推動生 產效率的提升。但是隨著相關產業機構諸如美國 IIC(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中國 AII(Alliance of Industrial Internet)的出現,該概念的外延逐漸廣泛。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 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20 問中給出解讀:“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 融合的產物,是實現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通過人、機、物的全 面互聯,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鏈接,推動形成全新的工業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 成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依托、重要途徑、全新生態。”
我們認為對于工業互聯網概念的定義需要從其背景或目標出發,可以理解為傳統工業借助 互聯網,實現傳統工業效率的提升或成本的下降,該過程之間的各種融合都可以廣泛的理解為 工業互聯網。
2.工業互聯網產業圖譜
按照工業互聯網的產業邏輯,其主要架構可分成網絡、平臺和安全部份。網絡即通過物聯 網、互聯網等技術實現工業數據的采集、流通,平臺即對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以實現諸如運 營管理優化等功能,該層包括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安全即構建涵蓋工業全系統的安全防護體系,保障工業智能化的實現。
若從工業互聯網的上下游整體來分,則可以分為上游硬件、中游平臺和下游應用場景。行 業上游智能硬件設備為工業互聯網平臺提供工業大數據采集支持,中游工業互聯網平臺基于數 據采集集成、計算分析等處理,提供工業開發應用數字化解決方案,下游應用領域提供落地場 景,加速工業互聯網數字化進程,支撐企業轉型優化升級。
3.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巨大,增長率穩定
在工業互聯網發展初期,工業數字化水平是影響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結構的重要因素,工 業設備的數字化水平低是影響平臺市場規模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 Accenture 出具的《工業 互聯網展望報告(2015)》和《工業互聯網市場定位報告(2015)》,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研發、創新及優化,2020 年全球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資規模將超過 5,000 億美元;到 2030 年, 工業互聯網將為全球經濟總量帶來超過 15 萬億美元的增長。
2018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5313.04 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 13.71%。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預測,2023 年我國工業互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
4、5G 助推工業互聯網加速落地
5G 的商用將推動工業互聯網落地更多應用場景。工業互聯網在落地時基礎部分是網絡問 題,包括時延與連接問題。工業互聯網有著海量的連接數以及對時延要求較高,而 5G 三大應 用場景中的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和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恰好與之契合。
5.政策力推工業互聯網發展
自 2017 年 11 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 見》到 2020 年 3 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要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 建設,包括 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 大數據中心、人工 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新基建”板塊。我國多部門發布發布較多專項政策,力推工業互聯網 發展。
6.A 股工業互聯網代表個股
A 股工業互聯網代表公司主要有工業富聯、用友網絡、東方國信、寶信軟件和鼎捷軟件等。
(七)5G傳媒領域迎來發展新勢力
1、聚焦 5G 新態勢,廣電行業迎來新契機
2019 年 6 月,工信部分別給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廣電頒發了 5G 商用牌照,運營商格局全面洗牌。其中,中國廣電取得 700MHz 和 4.9GHz 頻段。2019 年 9 月,中國廣電正式發布了 5G 試驗網建設實施方案,一是 2019 年實施試驗網建設, 此階段分別在三個城市試行,2019 年 9 月,中國廣電在上海虹口啟動了首批 5G 測試基 站,二是規模建網階段。自此,中國廣電正式進入 5G 時代。
1)5G 商用推出,廣電行業收入有望迎來跨越式增長
(1) 收入規模有望實現大幅突破
2015 年至 2018 年以來,三大運營商的經濟業績穩健增長。作為 5G 時代的第四家運營商, 目前廣電行業營收持續下滑,主要依賴廣播電視收入,待 2020 年正式推出 5G 商用業務后, 廣電行業的收入規模有望實現跨越式增長。
(2) 行業 ARPU 值趨于穩定,流量爭奪成競爭關鍵
2G 市場初期,中國移動處于壟斷地位,隨著聯通加入中國移動 ARPU 值開始逐步下降, 移動和聯通共拓行業市場,ARPU 值保持穩定。2008 年年初期,中國電信收購中國聯通分拆 的 C 網,3G 時代三大競爭格局正式成立,因為聯通和電信的 3G 標準占有優勢,使得中國移 動 ARPU 值降幅明顯。2015 年初期,中國移動率先發力 4G 市場,ARPU 值有所回落,中國 聯通和中國電信 ARPU 值較為穩定,總體看來,雖行業 ARPU 值總體整體下行,但追究其原 因是因為近年來三大運營商競爭激烈,追求用戶增長而犧牲 ARPU 值,運營商平均 ARPU 值 保持在 50~60 左右。隨著流量紅利趨于尾聲,業務增長將更依賴于用戶價值挖掘,因此我們 認為未來長期來看 ARPU 值將趨于穩定甚至穩中有升。
隨著5G時代的開啟,廣電的加入將搶占市場份額,憑借廣電系在傳統業務上的用戶積累, 有望在流量紅海競爭中取得突圍,而我們認為流量競爭將是未來四大運營商的競爭關鍵。
2)觸達面廣泛,有望切入多種應用場景
(1) 5G 時代的三大業務應用場景
國際電信聯盟 ITU 為 5G 定義了未來 5G 三大主要的應用場景,分別是增強型行動寬帶通 訊(eMBB)、超可靠度和低延遲通訊(URLLC)以及大規模機器型通訊(mMTC)。目前,可以運用 在廣電行業領域的主要是 eMBB 及 mMTC 帶寬。eMBB 增強型移動帶寬是我們目前主要使用 的 5G 應用場景,可以幫助在用戶密度大的區域增強通信能力,在超高清視頻傳輸應用上,5G 的傳輸速率可達到 1Gbps,可提供優良的網絡承載能力,滿足 8K 的傳輸要求。而 mMTC 使 用的 5G 場景特點為連接設備數量巨大,可以更好的幫助實現智慧廣電發展。
(2) 700MHz+4.9GHz 中低頻獨立組網,優勢明顯
中國廣電是全球唯一一家以 700MHz 建網的 5G 運營商,從技術角度而言,700MHz 頻率 具有覆蓋廣、信號強、損耗低、穿透力強、組網成本低等特點,優勢明顯。在城郊和農村地區, 700MHz 系統覆蓋半徑約為現有 2.6GHz 系統的 3~4 倍,可以確保其在邊遠地區的覆蓋領先。同時,由于其覆蓋范圍廣,使用 700MHz 頻段所需要簡稱的 5G 網絡基站數相比其他運營商更 低,成本減少。對于 URLLC 和 mMTC 應用,需要的就是廣覆蓋、低功耗等特點,700MHz 是完全可以勝任的。2020 年 1 月,中國廣電獲得 4.9GHz 頻段 5G 試驗許可,4.9GHz 具有大容 量、高速率的優勢,彌補 700MHz 的不足。總體看來,中國廣電通過 700MHz+4.9GHz 中低頻 獨立組網,同時共享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室內 3.5GHz 室內頻段發展 5G,優勢明顯。
3)技術進步推動新業態發展
近年來隨著 5G、VR、8K、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廣電將加快這 些高新技術的運用,從而實現產業變革。以 2019 年 8 月發布的《中國廣電·青島 5G 高新視頻 實驗園區規劃》舉例,未來該園區將重點布局高新視頻內容產品創新、高新視頻云、高新視頻 軟硬件設備研發生產、高新視頻應用集成創新、內容監測監管與數字版權服務、高新視頻產業運營等六大板塊,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內容生產為核心,應用于沉浸式體驗、VR、AR 等 多種新興產業,構建高新視頻新業態。
(1) VR/AR 將給用戶帶來 360 度視角全新體驗
5G 可以提供媒體交互新方式,將大大促進 AR/VR 在廣電行業的應用,首創的虛擬網絡 交互制作模式(VNIS)在 2020 年央視春晚第一次應用,VNIS 系統是指利用遠程采集超高清 分辨率的動態 VR 實景內容,通過 5G 等網絡技術將高質量 VR 視頻傳輸到總臺央視頻虛擬演 播室 VR 渲染系統,并進行實時渲染制作,實現視覺特效與節目內容無縫結合,使觀眾可以自 由轉換不同視角,擁有全新的收視體驗。
(2) 4K 頻道節目已落地,8K 超高清視頻浪潮已至
5G 還將推動超高清視頻化,因為其大帶寬、低時延、強穩定的技術優勢,可以幫助節目 內容在 8K 屏幕的完美展現,做到超高清,無卡頓。相比于 4K,8K 的 3840 x 2160 像素擁有 更高的分辨率,也提供了更寬的可視角度,觀眾可以在電視上看到更清晰的畫面細節。隨著 8k 的逐漸普及以及 8K 電視產品的上市,廣電電視場景與 8K 的結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3) AI+廣電,賦能智慧廣電
當前廣播電視行業以實施智慧廣電建設為基礎,人工智能是引領其發展進步的支撐性技術 之一。人工智能在其領域運用非常廣泛,以內容制作方面舉例,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做到智能內 容識別、海量素材自動匹配,使用視頻結構化技術快速識別和提取關鍵幀元數據,使用智能幫 助生產傳播內容,在短時間內制作內容同時實現視頻個性化,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產業效率。
(4) 廣電物聯網技術優勢,帶動行業發展
廣電行業的物聯網場景具有很好的應用模式。從技術層面看,廣電物聯網對帶寬要求不高, NB-IoT 只需大約 180KHz 的帶寬,可低成本廣泛部署到蜂窩網絡,廣電的 700MHz 頻段覆蓋 廣、容量小,和 NB-IOT 在物聯網方面的特點吻合度非常高。未來廣電物聯網發展從平臺建設 起,將逐步開展物聯網覆蓋建設。
4)toG 業務優勢顯著,增量空間可期
廣電行業在建設 5G 發展初期,利用現有的網絡基本可以實現業務部署, 隨著平臺搭建推 進,教育、醫療、民生、電子政務等目前具有一定基礎的業務未來會覆蓋面會更廣。隨著 5G 技術的快速推進,預計未來廣電平臺將與政府實現更多民生方面的合作,預計 To G 業務增量 可期。
(1) 遠程教育云平臺上線,滿足偏遠地區教育需求
四川廣電網絡充分利用廣電網絡覆蓋廣、低成本等優勢,運用音視訊、云計算、物聯網技 術解決了傳統同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現了遠程同步互動教學。遠程教育云平臺可以滿足硬 終端,軟交換的優質音視頻編解碼能力及大規模部署的能力,能夠實現同步課堂、教師研訓、 遠程授課、雙師輔導、課堂錄播、教師聽評課、課堂巡檢、教學督導等多場景的遠程教學應用。2019 年 8 月,攀枝花市第 9 小學校通過廣電網絡“遠程教育”云平臺,成功與米易縣灣丘小學 實現了遠程同步課堂教學,給偏遠地區的孩子帶來了福音。
2020 年 2 月,歌華有線和北京市教委合作推出免費在線學習平臺“歌華教育-北京云空中 課堂”,通過高清交互機頂盒已覆蓋約 600 萬北京家庭用戶,未來在線教育模式將得到積極推 廣。
(2) 視頻監控布點,聯網共享為重點發展
“雪亮工程”之名源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它以群眾各家各戶的信息系統為基礎,通過 視頻監控布點,搭建農村地區治安防控監控項目,以此守護百姓安全。2018 年,貴廣網絡已 與 53 個縣完成項目簽約,共完成 5000 多個行政村的建設。從全國范圍看,2018 年約有 1894 個建設項目,而 2019 年全國地級以上的區域大概有 334 個,建設體量已達到 314 億。盡管預 計 2020 年,雪亮工程將基本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標,但隨著 萬物互聯的推進,雪亮工程的下個發展趨勢,為實現聯網共享。
(3) 有線電視實施應急廣播,看好應急公共服務市場
全國應急廣播體系是國家應急體系和國家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民提供突發 事件應急廣播,目前已經建成了覆蓋全國、遍布城鄉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絡,已成為發布應 急信息的主要手段。從國際上看,美國第一應急網 FirstNet 是全球首個全國性應急通信網絡, 當緊急事件突發時,會把這個頻段劃分出來作為應急通信使用,英國、韓國同樣投入頻段使用 應急寬帶網。隨著國家的逐步重視,在 ToG 方面,看好應急公共服務的垂直應用市場。
2、 5G+8K 推動新內容革命,5G 網絡為超高清視頻發展帶來機遇
(1)4G 帶寬能力難以滿足超高清視頻需求,超高清視頻發展需要 5G 支持。
根據思科數據,2021 年,全球移動數據業務量將達到 49EB,是 2016 年的 7 倍,2018 年 的 3 倍,其中,視頻業務是數據增長的動力來源,流量的快速增長使得 4G 體驗速率下滑,同 時受限于 4G 帶寬能力不足,4K/8K 的視頻無法實現,超高清視頻的發展需要 5G 支持。5G 的 速度將達到 4G 的 100 倍(1Gbps),峰值速率達到 20Gbps,意味著用戶下載 8GB 的 HD 電 影只需要 6 秒,而 3G 網絡下需要 70 分鐘,4G 網絡需要 7 分鐘。因此,5G 網絡可以保證 8K 視頻流無卡頓的傳輸和播放,并且 5G 網絡切片功能還可以為 8K 視頻提供虛擬的專用通道, 進一步保障業務質量。屆時 4G 時代下的視頻行業將被重構,5G 下的視頻行業具有“編解碼更 高清,內容處理更智能,傳輸更高效,呈現更真實”的特點,無所不在的高清音視頻必將獲得 更多潛在用戶,同時催生出更多 5G 音視頻新業務,例如 VR/AR 直播、全景直播、家庭巨幕 影院等,在多個領域中構建 5G 大視頻產業的新格局。
(2)5G 網絡為超高清視頻技術發展帶來全新機遇。
5G 網絡以增強移動寬帶( eMBB )、大規模物聯網 ( mMTC )及高可靠低延時( uRLLC )三大 應用場景為核心,提供大帶寬、大連接、低時延的網絡能力,同時結合 MEC、網絡切片等特 性,為 8K、VR 等超高清視頻技術發展帶來全新機遇。按照 8K 視頻直播或者點播帶寬 200M 要求,4G 網絡的傳輸速率峰值僅能達到 100Mbps,已無法滿足 8K 視頻傳輸帶寬需求,5G 網 絡可提供數十 Gbps 的峰值速率,單用戶體驗速率達 0.1-1Gbps。eMBB (增強移動寬帶)作 為 3GPP(國際標準化組織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定義的 5G 技術三大場景之一,為超高清視 頻等大流量業務提供了技術基礎。
(3)5G+8K 的文娛消費應用領域豐富而創新,內容版權價值或得到重估。
5G+8K 應用場景不僅局限于平面大屏,也涵蓋 VR 等應用場景。從用戶群體角度看, 5G+8K 應用場景則涵蓋更多,包含直播、點播、游戲等。其中,5G 在文娛消費領域主要應用 于 8K 直播或點播、VR 游戲、家庭巨幕影院、VR 直播等。消費應用領域的豐富和創業也為傳 媒行業帶來新的成長活力,隨著用戶對優質內容付費意愿的持續增強,內容版權價值或得到重 估,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8K 直播/點播:是指基于 5G 網絡,通過 8KR/VR 技術應用,對比賽、演唱會、重大活 動等大型活動場景進行直播,或后期制作成點播節目推送給家庭/個人用戶,帶給用戶沉浸式 的臨場感,未來階段,將為用戶帶來更好的視聽覺和交互體驗。
VR 游戲:是指利用 VR 技術讓玩家走進虛擬的游戲世界,擁有沉浸的視聽感受,并通過 身體的運動來進行游戲。云 VR 游戲是 VR 的典型應用,交互性強,沉浸感強,是最能吸引用 戶的業務之一。
家庭巨幕影院:是指在室內借助 VR 頭顯,可滿足現代人們對于看電影的需求,如私人 巨幕、躍然眼前的 3D 影像,1080P 到 4K、8K 的清晰度,800 至 1000 英寸巨幕,屏幕大小自 由調節等。
VR 直播:超高清視頻除了顯著提高臨場感,與 5G、VR/AR 結合能帶來更真實逼真的體 驗,在體育賽事、演唱會等展現出更多普通分辨率捕捉不到的細節,抓住每個精彩瞬間,有效 提升視頻內容制播效率。
3. 網速提升將促進云游戲和 VR/AR 游戲推廣與發展
(1)云游戲
云游戲是以云計算為基礎的游戲方式,在云游戲的運行模式下,所有游戲都在服務器端 運行,并將渲染完畢后的游戲畫面壓縮后通過網絡傳送給用戶。在客戶端,用戶的游戲設備不 需要任何高端處理器和顯卡,只需要基本的視頻解壓能力就可以了。云計算(cloud computing), 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共享的軟硬件資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給計算 機和其他設備。提供資源的網絡被稱為“云”。云端游戲對終端用戶設備的要求較低,所有的處 理都將在云端進行。用戶的互動將被實時傳送到云中進行處理,以確保高品質的游戲體驗。
5G 高速率、低時延和泛連接能力對移動互聯網及其應用產生深刻變革。5G 逐步將 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存儲、運算和處理功能推向云端,隨即助推云游戲、云 VR、云機器人、行 業無人機等新型業態涌現。在此趨勢下,云游戲的應用終端向輕量化、小型化和低成本發展, 進而促進云游戲的迅速推廣和發展。
根據華為的《5G 時代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5G 的首要商業用例之一是固定無線接入(或 稱作 WTTx)——使用移動網絡技術而不是固定線路提供家庭互聯網接入。云游戲平臺需要 5G WTTx 的支持。目前的云游戲平臺通常不會提供高于 720p 的圖像質量,因為大部分家庭網 絡還不夠先進,而廣大用戶是其商業生存之本,只有以最低成本吸引大量用戶才是初期的主要 商業模式。5G 將以 90 fps 的速度支持快速響應式和身臨其境的 4K 游戲體驗,端到端延遲一 般為 10 毫秒,對于要求極低延遲的應用場景,端到端延遲可以降低到 1 毫秒。此外,云游戲 在高峰使用時間內也必須保證可靠的連接,5G 可以應對網絡容量的這一重大挑戰。通過 WTTx, 運營商可以提供智慧家庭增值服務平臺,據華為《5G 時代十大應用場景白皮書》預測,到 2020 年,3.5 億戶家庭有可能購買 WTTx 服務。
(2)VR/AR 游戲
VR,虛擬現實技術:是指利用電腦或其他智能計算設備模擬產生一個三度空間的虛擬世 界,提供用戶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感受。VR 行業覆蓋了硬件、系統、平臺、 開發工具、應用以及消費內容等諸多方面。
AR,增強現實技術:是指一種實時地計算攝影機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應圖像、視 頻、3D 模型的技術,這種技術的目標是在屏幕上把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并進行互動。這種 技術 1990 年提出。隨著隨身電子產品 CPU 運算能力的提升,預期增強現實的用途將會越來越 廣。
目前,VR/AR 產業正處于初期增長階段,我國各地方政府積極出臺專項政策,各地產業 發展各具待色。現階段我國 VR/AR 產業生態初步形成,產業鏈主要涉及內容應用、終端器件、 網絡通信/平臺和內容生產系統等細分領域。
根據易觀《中國 5G 應用市場數字化專題》咨詢報告,2015 年 VR 和 AR 技術在游戲視頻 場景迎來大規模增長,資本熱度、創業熱情爆發,但由于終端設備計算能力不足、分辨率不足 以及視場角不足導致用戶容易產生眩暈、畫質不清晰以及沉浸感不足等痛點,整體行業熱度隨 之降低。5G 時代來臨后,VR/AR 有了足夠的網絡支撐,眩暈感、沉浸感不足、畫面不清晰等 問題將慢慢得到解決,VR/AR 技術借力 5G 網絡有望加速落地。
未來智能實驗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統智商評測體系,開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評測;開展互聯網(城市)云腦研究計劃,構建互聯網(城市)云腦技術和企業圖譜,為提升企業,行業與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務。
來源:戰略前沿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