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專利申請總數達到1516件,知識產權投資實現股權轉讓收益4.66億元。截至4月8日,深圳先進院累計申請專利8905件,累計授權專利3627件,PCT(專利合作條約)申請數366件,專利轉化率達到24%。
在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到來前夕,深圳先進院公布了其知識產權與成果轉化工作的最新進展。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說:“從專利申請的領域來看,深圳先進院的專利集中于知識產權密集型的前沿科技領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領域覆蓋面廣、交叉性強等特點。”
深圳先進院院地合作與成果轉化處處長吳小麗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深圳先進院開展成果轉化工作既要有戰略的著眼點,又要有戰術的落腳點,從高價值專利布局著手,以科技成果轉化為軸心,以知識產權為依托,建立知識產權分析的全景導航,為科技成果轉化駛入快車道創造條件。”
PCT申請數366件 領跑高校院所
4月7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教育機構中PCT排名第二的清華大學專利申請總量為265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230件。
深圳先進院公布的數據顯示,該院的PCT專利總量為366件,超過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圳先進院專利的各項數據排名位居中科院前列。其中,“3D打印方法”獲得第21屆中國專利銀獎,“一種多功能健康檢查設備及其控制方法”獲得2013年廣東專利金獎。
深圳先進院的專利不僅有量的優勢,還有質的提升。這一方面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彰顯了深圳先進院創新的基因本色。
深圳先進院有600多位從海外回國的科研人員,是國內海歸人員最多的科研院所。他們不僅曾在國外一流的研究機構從事工作,部分人員還有過創業經歷,深知技術領先和專利布局在成果轉化中的重要作用。
專利數量大幅增長離不開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和深圳先進院的激勵機制。據了解,深圳先進院與中科院知識產權研究與培訓中心合作,發揮專家庫的功能,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在撰寫和審查答復等環節對專利質量進行把控。在此基礎上,深圳先進院每年對申請專利的數量、質量和轉化指標進行考核,從而形成科研人員積極開展專利布局的內生動力。
近年來,深圳市應對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引導專利布局。來自深圳市知識產權局的數據顯示,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已連續16年全國城市排名第一,這也為深圳先進院的知識產權布局提供了一片沃土。
股權變現4.66億元 收獲現金紅利
在產業培育方面,深圳先進院新增孵化企業209家,累計孵化企業968家,累計持股企業263家,占股部分目前估值76億元,涵蓋健康與醫療、新能源與新材料、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大數據與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深圳先進院以年孵化企業個數作為建立新工業的主要手段,10多年的企業培育進入了回報期。”樊建平表示。
2019年,深圳先進院知識產權投資股權變現4.66億元,專利轉化率達到24%(含與企業合作的專利數),在成果轉化上構建了新起點、新高度,實現了科技成果轉化真正意義上的閉環。
自2010年以來,深圳先進院醫學影像中心團隊與上海聯影醫療公司開展戰略合作,研發出我國首臺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0T磁共振成像設備。深圳先進院以3項磁共振成像核心技術專利作價1240萬元入股上海聯影醫療公司,后又持續注入一批專利技術進行應用,到2019年實現股權轉讓到款4.37億元,股權增值35倍。深圳先進院與上海聯影將在5T和7T磁共振、PET-MR等新技術研發方面繼續保持深入合作。
要實現知識產權轉化為生產力,深圳先進院有自己的一些獨家秘方。吳小麗介紹:“不同于傳統高校和院所單一的學科布局,深圳先進院設立末位淘汰制度,實現‘引得來、留得住、溢得出’的用人機制。學科建設可以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動態調整,讓優勢資源、服務能力、產業需求等要素充分有效整合,以滿足成果轉化的必要條件。”
為了讓實用技術實現轉化,深圳先進院計劃從基礎研究的專利創造階段開始導入產業的技術需求,引入第三方機構,從技術路線、市場需求、應用和法律等層面進行輔導培訓,布局高價值專利。
外溢機構達10家 建立轉化網絡
近年來,深圳先進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打造知識產權產業化的“熱土”,孵化企業化屬性的外溢機構,進行技術的梯度化轉移轉化網絡建設。
從2014年開始,深圳先進院按照建設大平臺思路,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區域網絡,逐步設立深圳創新設計研究院、深圳北斗應用技術研究院、中科創客學院、濟寧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天津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珠海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蘇州先進技術研究院、杭州先進技術研究院、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山東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等10家外溢機構,讓網絡核心價值平臺助力科技成果轉化。
吳小麗說,“外溢機構是先進院實現成果轉化的新形態,是聯動先進院與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橋梁”。
一方面外溢機構將深圳先進院的創新理念和基因帶到全國各地,另一方面外溢機構可以將地方產業需求帶回深圳先進院,從而形成雙向的合作通道。
外溢機構通過與深圳先進院在人才技術、公共技術平臺等方面進行要素聯動,發揮“攪拌機效應”,強化平臺多功能作用,解決當地中小企業關鍵性技術問題,逐漸從單一的載體建設融入到當地產業發展中,實現聚合效應。
吳小麗以珠海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為例介紹道,作為以知識產權投資的創新載體,經過3年的建設和運行,珠海院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家新型研究機構示范單位,地方政府下一步將把珠海院作為示范點大力推廣,并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實現了深圳先進院從無形資產投資向國有資產增值保值的轉變。
此外,深圳先進院以600萬元現金投資深圳北斗應用技術研究院,2019年股權變現實現收益2400萬元,股權增值4倍。
今年,深圳先進院進一步擴大了當地院地合作的區域半徑。3月31日,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與深圳先進院簽署協議,共建光明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
創新中心聚焦合成生物學相關產業孵化,重點布局生物醫藥、生物材料等產業方向,未來3年,將吸引不少于30家合成生物學領域高新企業入駐。
據悉,創新中心將探索性打造基礎研究與產業化應用在空間上有機融合的一體化平臺,打破“從0到1再到10”的產業孵化時間壁壘,建立“科研—轉化—產業”的全鏈條產業培育模式。
服務在管理之前、管理在服務之中,這是深圳先進院職能部門的工作理念。“發現資源、利用資源、整合資源,是院地合作與成果轉化處非常關注的工作著力點。”吳小麗說,“我們不僅要合理配置資源,還要提供精準服務,用科技資源撬動政策資源,用政策資源撬動社會資本,形成縱向有支撐、橫向有聯系、縱橫有交叉的成果應用與轉化的生態。”
樊建平表示,從科技成果,到股權價值,再到現金收益,深圳先進院這套“組合拳”有效實現科技成果投資股權價值向資產現金價值的轉化。未來將進一步在科教融合特色中發揮優勢,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在“雙區驅動”的發展機遇下,為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