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歷。它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工作、居家,以及公共交往。隨著一些國家開始放寬對公共生活的限制,我們如何才能在保持社交距離和安全感的同時回歸生活“常態”?我們應如何管理購物中心、電影院和餐廳這些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我們又該如何提高辦公場所和工廠的安全性?
這場危機引發了種種問題,但也促使我們思考:在不可預見的挑戰面前,我們的城市如何才能變得更以人為本,更富有韌性?很多人會說,世界上以人為本的城市本就屈指可數。原因不勝枚舉,比如空氣污染、城市規劃不善和交通堵塞等等。盡管如此,在經歷了數月的混亂之后,我依然堅信陰霾之中仍有曙光——那就是“適應力”。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確信“適應力”將會是未來城市的主要特征。
“適應力”將引發變革
盡管此次疫情讓自然環境得到了渴求已久的片刻喘息,但我們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依舊存在。我們的資源仍然十分有限,高效利用資源,讓人類得以在地球上持續生存仍是當務之急。現在,我們面臨一個絕佳的機會來重新審視如何利用技術來應對氣候變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長引發的挑戰。疫情正在帶來根本性的變革,而此刻,我們正處于飛躍邁向數字化新時代的新起點。
目前,99%的城市基礎設施還不夠“智慧”,從技術上來講,數字化可以使它們更靈活、更快速地應對危機。通過數字化手段,我們能夠在虛擬世界為城市創建一個更具適應力的數字化雙胞胎,來測試和模擬城市面對自然災害和疫情等重大事件時的韌性。這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城市的適應力,并模擬未來能夠采取的各種應對措施。
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創建出能夠在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之間取得平衡的城市。雖然當前自然資源持續減少,但數據作為數字化的核心,正成為我們用之不竭的資源。善用數據可以消除浪費、節約能源和成本,最終幫助我們實現平衡發展。西門子已經將這一理念應用于樓宇建筑領域,并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即便如此,利用數據來造福城市居民的應用仍處于初始階段。展望未來,我們的愿景是:依托數據和數字化,智能基礎設施可以實現全面感知,并成為一個能夠知你所想、供你所需的生態系統。
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應創建一個“無限循環”:基于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互聯互通的持續改進。這就好比感官經驗能讓兒童的大腦得到開發,即通過汲取感官經驗或外部反饋不斷獲取知識。比如,學會不去觸碰燙的東西。基礎設施的“無限循環”通過關聯傳感器和專家們提供的信息來持續豐富其經驗,從而提升我們為客戶提供的解決方案的價值。
全面感知的基礎設施
傳感器使基礎設施的全面感知成為可能。今天,從探測地震,到通過健康監測設備測量心率,以及確保工業現場的工人安全,傳感器已幾乎無處不在。這些通過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被發送到計算機上進行分析和智能化的應用。
智能傳感器的重要性正與日俱增,它對人們公共和個人生活的貢獻愈發顯著,這一趨勢在后疫情時代將繼續加速。究其原因是傳感器使我們可以運用前所未有的方式監測周圍環境。挑戰在于如何由點及面地創建生態系統。
今天,西門子旗下發展物聯網業務的Enlighted公司正在通過智能傳感器收集和監測房間的實時使用情況、照明度、溫度和能源消耗等情況。它們可以區分人與物,并為特定用途設定個性化控制。在全球范圍內,西門子客戶所擁有的樓宇中已經安裝了350萬個傳感器,幫助最大化利用辦公空間,降低能源成本。得益于此,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門診設施每年可以節省80%的能源費用。
智能傳感器在消防領域也非常重要,它可為消防員提供建筑中人員數量和位置等可靠信息。在其他場景中,它們還可以監測空氣污染,以幫助城市達成空氣質量和減排目標。
過去,安裝傳感器是為了保護和運營基礎設施,但今天我們希望借此使環境更具可預見性、互動性和人文關懷。我們也意識到,智能物聯網傳感器在疫情期間對于保證業務持續運營至關重要。
傳感器未來應用的潛能
如果未來疫情再次來襲怎么辦?傳感器可以幫助我們在保證社交距離的前提下繼續在辦公室工作和在公共場合見面。傳感器可以隨時隨地量化區域密度,確保人們保持距離,避免擁擠。
此外,我們也期望辦公空間的使用效率和利用率可以得到更多關注。一段時間以來,西門子已經著眼于不同的應用場景,比如舒適度或資產效率等。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客戶表示希望有解決方案能幫助他們以更優化的方式來設計辦公室。如今,有33%的商業地產空間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處于閑置狀態,這為節約成本創造了契機。而且,隨著新冠疫情使越來越多的人居家辦公的機會大幅提升,因此降低房地產成本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
對于一些重要場所來說,相關的應用需求也會增多,比如醫院和實驗室的正壓室。室內空間的污染往往比室外更為嚴重,我們可以利用房間使用數據來調整空氣流動,使空氣在人群聚集的區域更好地循環。例如,為超市提升空氣流通性。
想象一下,疫情期間如果需要去辦公室,我們該如何避免感染?傳感器的作用尤為重要,它可以用于體溫測量并與門禁系統通訊。Comfy等辦公環境應用程序也可以發揮作用,比如限定人們只能預訂相隔兩米的辦公位。
不過智慧城市中越來越多的傳感器也引發了人們對于數據保密性的擔憂,即便我們的傳感器已確保了匿名性。
合乎道德規范的智能基礎設施
要實現數據的保密性需要在可行性、合法性和道德正確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想創建全面感知的基礎設施來保護自然資源和應對全球挑戰,那就需要收集和分析數據。但這項工作往往使人陷入兩難:隱私與安全性、環境影響與便捷性,應如何取舍?人們有權利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選擇。我們希望確保數據在約定的范圍內使用,并避免濫用。國際公司在數據管理方面責任重大,數據的存儲和用途都要做到清晰透明,符合道德規范。
從所學中受益
簡而言之,我們的世界已經徹底改變:我們需要利用創新技術,并從抗疫過程中吸取經驗,來共同創造一個新常態。我們必須花時間思考接下來的發展方向——更多的居家辦公?增加虛擬協作?減少飛行里程并相應減少碳足跡?還是采取更靈活的工作方式來獲得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以及什么才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
數據交換將成為城市在面對危機時更具適應力和韌性的關鍵。無論是面對疫情、自然災害還是氣候變化,基礎設施在適當的布局和規劃之下不僅能夠快速適應變化、經受考驗,還能夠為社會蓬勃發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