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備受矚目的全國兩會已經圓滿閉幕,“智能制造”作為振興實體經濟、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成為兩會關鍵詞之一。2020年5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大幅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對于產業界來說,“推進智能制造”將成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針。
談到智能制造,必然涉及工業機器人,其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實現智能制造重要而特殊的載體,是智能制造的重要使能裝備。為此,工業機器人產業對智能制造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直接而關鍵的影響。
回看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實際上從2013年開始,中國就已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此后更是連續五年復合增速超過30%。雖然中國的機器人市場規模大,但業內普遍認同中國機器人產業“大而不強”,缺乏自主核心零部件技術,讓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如鯁在喉,也成為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屢屢被詬病的話題。
通俗的理解,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其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控制器(控制系統)、伺服系統(電機、驅動器、編碼器)、精密減速器三部分。衡量機器人的核心指標是精度、穩定性、負荷能力等,以上三大核心零部件決定了這些關鍵指標。
據統計,這三大零部件占機器人總成本的70%左右——減速器系統占比約為30%~40%,伺服系統約為20%~30%,控制器系統約為10%~15%,核心零部件一直是限制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桎梏。
(1)精密減速器:全球超過75%的市場份額被日本廠商占據,其中日本納博特斯克和哈默納科分別在RV減速器領域和諧波減速器領域處壟斷地位。目前國內企業普遍成立較晚,體量較小,在傳動精度、扭轉剛度、工藝水平、平均壽命等方面仍與國外產品有一定差距。
(2)伺服系統:目前日系和歐美占據伺服電機80%的市場份額。近些年我國自主品牌開始逐漸代替進口,自主配套能力已現雛形,如匯川技術和埃斯頓等,但其在技術路線上與日系產品接近,主要為中小型伺服,在大型伺服系統方面未有突破。
(3)控制器:由于控制器要求算法和機器人本體相匹配,因此國際較大型機器人本體廠商都自己生產控制器,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所生產控制器的市場占有率與本體行業相似,而國內本體廠商大多還不具備自己生產研發控制器的能力,大多采用外部采購控制器的方式。
當前,美國針對華為的芯片限令,給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敲響了警鐘,購買國外核心零部件的路治標不治本。未來,只有走國產化道路,增強自我創新能力實現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才能防患于未然。
在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道路上,我國還面臨很多難題。基于此,全國人大代表、科力爾董事長聶鵬舉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了“加強對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產業扶持”的議案。他建議,國家能從企業扶持、人才培養、技術研發、資金政策等方面對工業機器人的三大核心零部件突破予以支持。一是國家重點支持及培育工業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產業標桿創新企業,推進產業朝中高端方向發展,使產品技術與質量水準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二是加大資金與政策扶持,支持優勢企業核心創新人才開發及關鍵技術研發。
當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走向高端制造的關鍵轉型期,工業機器人對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其他產業高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實現工業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技術的突破是我國實現智能制造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不容忽視。未來,希望在國家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技術能突破技術壁壘,成為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的“新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