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政府與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分享信息,并采取了一系列防控和救治舉措,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為國際社會防范疫情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經驗和有力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3月作出了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大流行的評估決定,但當時很多國家并沒有足夠重視和采取得力措施,疫情在國際間迅速傳播,多國進入暴發期。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沖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和中國的應對,以及全球治理的完善,值得深入探討。
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挑戰
一種傳染性高的疾病在一國擴散并且還沒有疫苗可用之前,最好的應對辦法是采取社會隔離和封城、封國的措施。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以及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采取了類似的措施。這些措施不僅影響生活,而且也會對生產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發展機構已經多次下調世界各國的增長預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和石油價格的閃崩,導致美國紐約股票市場在3月份出現4次熔斷,道瓊斯股票價格指數出現斷崖式下跌,在美國股市崩盤的帶動下,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股市也紛紛下跌。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隔離或封城措施,對已經在下滑通道的經濟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一些發達國家的利率已經是零利率或是負利率,雖然采用非常規的量化寬松甚至無限量量化寬松,以及高達GDP10%甚至20%的財政援助計劃,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出現經濟衰退已經是必然。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份發布的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可能下滑5.9%,比1月份的預測下調7.9個百分點,歐元區今年經濟下滑7.5%,比1月份的預測下調8.8個百分點,全球經濟下滑3.0%,比1月份的預測下調6.3個百分點。
截至目前,人類尚未研發出針對新冠肺炎病毒的有效疫苗,沒有癥狀的感染者大多具有傳染性,并且只要疫情在其他國家蔓延,就會產生輸入性的風險,可能一波已平一波又起。如果世界各國不能通力合作、齊心協力防控而使疫情蔓延至明年,甚至像1918年全球大流感那樣在許多國家出現更為嚴重的第二波暴發,那么,發達國家及全球經濟陷入像上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并非不可能。
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應對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為了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今年的增長率大約需要達到5.6%。到2030年以前我國的年增長潛力還有8%,在正常情況下這個目標不難達到。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我國采取了有效的封城、居家隔離的防控措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傳播,也不得不付出一些短暫的經濟代價。2月份很多企業處于停工停產的狀況,3月份陸續開始復工復產,然而全球跨境投資、貨物貿易和人員往來大幅減少,許多出口企業面臨訂單驟降或被取消的困境。為了防控輸入性的病例和可能出現的第二波的蔓延,防控工作常態化,生產生活仍受到一定影響。國家統計局4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這是1992年有季度統計數據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世界貿易組織預測疫情可能導致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下滑13%至32%之間,下跌幅度可能超過2008年至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貿易下滑幅度。我國是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今年我國的增長將主要依靠國內市場和需求。考慮到為了防控輸入性的病例和可能出現的第二波的蔓延,防控工作需要常態化,二季度即使全面復工,經濟增長可能只是緩慢復蘇,全年增長主要依靠第三、第四季度的反彈。
從我國的宏觀政策空間以及政府執行能力來說,要全年達到5%或更高的增長并非不可能,但那樣第三、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長需要達到15%左右,考慮到全球經濟有許多不確定性,需要為未來一兩年留下一些政策空間。其實,在全球經濟下降3.0%的預期下,我國若能達到3%至4%的增長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績。況且明年全球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復蘇是大概率事件,我國經濟恢復到正常6%左右增長的可能性很大。
過去金融危機對經濟的沖擊主要在需求面,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則同時沖擊了需求和供給等。受到國內需求減少、國外訂單驟減的影響,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更為困難,就業面臨很大壓力。
以往我們應對危機沖擊,主要靠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支持投資,穩定經濟增長,但是這對創造就業機會和消費需求會有一個延后期。這次除了已經提出的“新基建”之外,需要同時支持家庭消費、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對城市的貧困戶、中低收入家庭和失業人口可以發放消費券,在農村提高低保的標準和低收入家庭的救助標準,這樣才能有利于啟動消費需求,保住中小微企業、保住就業,保證脫貧目標在今年實現。同時,在保企業上可以延緩企業貸款本金和利息的償還,增加給予企業貸款,減免稅收和“五險一金”的繳納,減免租金等。
相信中國有能力在國際經濟一片肅殺聲中維持合理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經濟衰退甚至蕭條時,仍可以像2008年以來一樣,未來每年仍為世界的經濟增長貢獻30%左右。
對完善全球治理的思考
現在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擴散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波及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貧窮國家,在許多城鎮幾乎沒有任何測試設備和呼吸機,政府的財政也捉襟見肘,難于投入大量資金來增加必要的防護。同時,經濟下滑也使得許多高負債的低收入國家面臨債務到期難以償還的危機。
面對這種人道主義的危機,我國可以和其他國家分享防疫的經驗,利用強大的口罩、防護服、測試盒、呼吸機等防疫必要物資的生產和供應能力,出口支援其他國家遏制疫情,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盡量助力其他國家減少疫情對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危害。同時,倡導和支持二十國集團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多邊國際機構給發展中國家提供必要的緊急援助和延緩債務償還等,幫助發展中國家渡過難關。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發提醒人們,即便在21世紀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之時,面對致命的傳染病人類生命和經濟、社會組織依然十分脆弱。未來,人類社會還將會面對許多全球性自然災害,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在這些災害和挑戰面前,各國必須通力合作才能避免災難的產生或是將危害降到最低水平。希望新冠肺炎疫情的教訓提供了改善全球治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減緩化解未來可能出現的全球危機的契機。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