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9日,中關村科學城管理機構揭牌成立。
志愿者接種科興生物研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
推想科技(歐洲分部)醫療AI緊急馳援意大利
曠世科技AI測溫系統
中關村科學城
瞄準“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和自主創新主陣地”的中關村科學城,自建設以來就走出了不同尋常的軌跡。
2019年8月29日,中共北京市委中關村科學城工作委員會和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揭牌成立,標志著中關村科學城建設開啟了新的篇章。
2019年12月31日,中關村科學城建設推進大會舉行,七大硬核新政發布成為今后一個時期創新發展的重要政策措施和創新方向。
2020年5月18日,中關村科學城發布北區發展行動計劃,“北上”的中關村科學城按下了“北區”縱深發展“加速鍵”。當天,中關村科學城發布了《關于中關村科學城新時期再創業再出發提升創新能級的若干措施》,共15條。這是繼2018年發布“創新發展16條”后,中關村科學城結合新的發展階段實際出臺的創新政策“2.0版”。15條措施涵蓋基礎研究、成果轉化、高精尖產業、服務生態、開放創新、先行先試等重點突破方向,為全面提升中關村科學城創新能級賦能。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2020年在中關村科學城的發展征程中,注定又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
聚焦疫情核心技術研發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上下投入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關村科學城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奮勇當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聚焦疫情防控關鍵緊迫的技術領域,迅速行動,火速研發,與疫情拼搶時間,與病毒爭奪生命,全力以赴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撐。
4月14日,中關村科學城企業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對外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于4月13日批準科興控股旗下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進入臨床研究。這是北京企業第一支獲準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記者了解到,科興中維研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系用新型冠狀病毒(CZ株)接種Vero細胞,經病毒培養、收獲、滅活、純化和鋁吸附制成,不添加防腐劑和生物保護劑。目前臨床試驗用新冠滅活疫苗已通過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檢定,臨床試驗將很快啟動。
在AI防疫方面,中關村科學城企業更是功不可沒。在十號線牡丹園地鐵站B口,走進安檢口,如果你形色匆匆,幾乎注意不到這里與平日有什么不同。細心的行人會發現,這里看不到拿著額溫槍、在安檢口檢測體溫的工作人員。實際上,這里布設著一套AI測溫設備。在筆記本大小的監測屏幕上,一個個進站乘客的測溫結果已實時顯示。這套由中關村科學城AI領軍企業曠視科技研發的AI測溫系統,每分鐘能精準測試300人,佩戴口罩照樣能識別,即走即測無需停留。
口罩是防控疫情的必備物資。由中關村科學城企業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石墨烯口罩,使用時間超過48小時,是傳統普通口罩的12倍以上,且在連續佩戴48小時后過濾效能僅降低4%。
創新賦能,科技攻關。中關村科學城在做好自身防疫抗疫和復工復產的同時,為世界戰“疫”提供支撐,生動踐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理念。
3月16日凌晨2點,中關村科學城企業推想科技(歐洲分部)醫療AI緊急馳援意大利。由推想科技自主研發的“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監測系統”,遇到疑似新冠肺炎CT影像時,會立刻向醫生預警,提示可能是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幫助醫生提高診斷速度,降低疫情擴散風險,可將篩查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時間10-15分鐘縮減至2-3分鐘。
“創新合伙人”扛起復工復產大旗
從大數據信息平臺到防控疫情的體溫檢測系統,從核酸檢驗試劑盒到無人物流派送車的出現,無數的新技術新產品在中關村科學城誕生,并被運用在抗疫與復工復產一線。與此同時,還有更多的科技企業,投入到這場戰“疫”當中,用新時代中關村科學城創新合伙人的責任和擔當,扛起科技戰“疫”大旗。
5月7日,中關村科學城“下一代智能協同開放平臺”發布,強化遠程辦公信息和數據安全,實現政企與產業生態多方協同,助力產業變革。
據了解,“下一代智能協同開放平臺”將以開放、安全的技術平臺為基礎,結合京東多年來在產業鏈生態中的智能協同實踐積累,集成京東在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5G、區塊鏈等領域的實踐技術,并聯合上下游的ISV和硬件廠商,打造一站式的政企內外部協同管理服務,幫助組織內及組織間連接人與人、人與業務、人與生產設備,在提升辦公和運營效率的同時,保障辦公安全和提升數字化流程及決策能力。
面對復工物資品類多樣、采購需求數量巨大的實際,中關村科學城企業研發的“用友云采購平臺”根據采購方需求以及供貨商的生產能力,迅速匹配相關企業,實現供需兩端無縫銜接。目前已有400多家企業在用友云采購平臺發布了復工物資采購需求2118.6萬件,而物資供貨數量達到2210.4萬件,基本滿足了采購需求。
中科創達則是在中關村科學城創新創業沃土上成長起來的全球領先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提供商。截至目前,中科創達已為全球智能手機、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物聯網等領域超過1000家客戶提供了領先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全球有超過8億臺手機,千萬個智能物聯網設備,100多家汽車品牌的3000萬輛汽車應用了中科創達的技術和方案。
此外,王小蘭、周儒欣、陳寬 …… 中關村科學城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他們既是中關村科學城的“智囊團”,也是科技創新的“踐行者”,更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軍人”,他們一直全力為抗疫情促復產獻計出力。
今年一季度,字節跳動、百度、小米、愛奇藝等中關村科學城領軍企業,營收規模不斷擴大,利潤不斷提高,國外市場不斷拓展,成為“復工復產”名副其實的核心擔當。
未來,中關村科學城各類創新合伙人將加速創新步伐,迎接每一次挑戰,用技術和智慧改變生活,改變世界。
政策加碼提升創新能級
疫情發生以來,海淀區緊急行動。2月12日,在實際調研企業需求、分析研判當前形勢的基礎上,海淀區推出了落實北京市促防疫穩增長政策,支持企業穩定發展的15條政策措施,力求通過制定差異化的區級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企業發展。
15條具體政策措施涉及鼓勵企業科技防疫、減輕企業經營負擔、加大企業金融支持、強化企業精準服務四個方面。經初步測算,相關措施共涉及財政資金約8億元,將在2020年預算中予以保障。其中,政策特別設置了“鼓勵企業科技防疫”部分,助力科技戰疫。例如對研發出新冠肺炎快速檢測試劑、有效疫苗或特效治療藥物的企業和個人,分別給予最高300萬元和優先推薦國家級、市級人才工程的獎勵。對積極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和信息化系統提高政府防控疫情效率有突出貢獻的企業,給予最高300萬元一次性獎勵等。
此外,為了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政策中“加大企業金融支持”部分條款多、力度大、創新性強,如首筆貸補貼、確權融資貼息、續貸中心補貼等,均是海淀區特有的政策。
5月18日,中關村科學城發布了北區發展行動計劃,將圍繞園區向城區,園區融于城市轉變的主題主線,緊扣制約區域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補空間短板、強要素弱項,通過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高品質城市新形態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為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建設畫出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據了解,為實現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發展愿景與目標,發展行動計劃包含3項重大行動,共14項行動任務。其中,3項重大行動包括高品質城市新形態構筑行動、科創治理改革試驗區建設行動、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打造行動。14項任務包括打造暢通安全高效的韌性智慧之城;打造藍綠交織、綠色低碳的生態之城;打造以高品質公共服務為支撐的國際化魅力新城……這將令北區出現一系列“蝶變”。
同樣是在5月18日,中關村科學城發布《關于中關村科學城新時期再創業再出發提升創新能級的若干措施》,共15條。這是中關村科學城繼2018年發布“創新發展16條”后,結合新的發展階段實際,出臺的創新政策“2.0版”。據了解,十五條措施涵蓋基礎研究、成果轉化、高精尖產業、服務生態、開放創新、先行先試等重點方向,為提升中關村科學城創新能級賦能。其中在提升高精尖產業主導力方面,中關村科學城主要發力點是強化技術主導力、產業鏈主導力和數字新基建支撐力三大能力。措施方面推出加強底層技術攻關,鼓勵創業企業進行揭榜;建立產業鏈儲備計劃,強化產業鏈、供應鏈的控制力;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建設數據開放共享平臺、公共算力平臺、開源工具平臺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壯大新基建“技術供應者”隊伍等。
“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是打造中關村科學城戰略腹地和發展縱深的重要舉措,是海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重要抓手,是加快中關村科學城建設的重要突破口,是構建新型城市形態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中關村科學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藍圖已繪就 未來更可期
5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其中,北京市海淀區位列在推動“雙創”政策落地、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融通創新、扶持“雙創”支撐平臺、構建“雙創”發展生態、打造“雙創”升級版等方面大膽探索、勇于嘗試、成效明顯的區域“雙創”示范基地名單。2020年將優先獲得創新創業支撐平臺建設支持,在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這也是海淀區“雙創”示范基地連續四年受國務院表彰。
這僅僅是中關村科學城創新賦能的一個縮影。據了解,2019年中關村科學城聚焦“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和自主創新主陣地”三大定位,重點加強基礎前沿布局,大力培育高精尖產業,升級創新服務體系,加快構建以創新合伙人關系為支撐的創新“生態雨林”,全力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
2019年,中關村科學城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超過2.6萬億元,年增長10%以上;主導產業“壓艙石”作用顯著,產業融合發展、迭代升級,信息、科研、金融、教育等主要行業增加值占比七成以上,經濟增長貢獻超過八成;2019年全區發明專利授權量26779件,同比增長20%,占北京市的50.4%;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05.3件,是北京市的3.1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0.5倍;技術市場成交總額1899.3億元,同比增長8.7%,位列北京市第一;截至2019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448家,占北京市40%左右;“獨角獸”企業40家,約占全國1/5。
在高精尖產業培育上更是亮點頻頻。2019年,中關村科學城圍繞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設計、網絡安全、操作系統、智能制造、顛覆性材料及醫藥健康等領域,發布加強底層技術創新布局工作方案。深入實施研發投入倍增計劃,累計支持171家企業1.82億元研發投入補貼,引導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一批項目產業化,累計支持32家高成長重點企業。
中關村科學城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關村科學城將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抓好中關村科學城北區建設,持續升級創新服務體系,打造科技創新治理試驗田;將加大人才服務保障力度,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將進一步聚焦核心任務,在重點領域形成領軍優勢,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學城。
到2023年,中關村科學城將落地建設1-2家國家實驗室和綜合性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建設3-5家旗艦型新型研發機構,基礎研究經費占R&D經費比重21%以上,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100人左右;力爭培育1-2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五千億級企業和5-10家千億級企業,精準培育30家隱形冠軍企業,重點培育2-3個具有技術主導權的新興產業集群,高新技術企業總收入超過3.4萬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50件,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2200億元,中關村科學城創新能級實現全面提升,成為全國科技創新的永久試驗田。
中關村科學城藍圖已繪就,未來更可期。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