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被喻為“工業糧食”,是所有整機設備的“心臟”。在“新基建”的浪潮下,我國正大力開展5G技術與產業化的前沿布局,在5G芯片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技術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
毫米波芯片的發明,打破國外長期壟斷
2020年6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表示,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已研制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芯片,并完成了芯片封裝和測試,每通道成本由1000元降至20元。同時,他們封裝集成1024通道天線單元的毫米波大規模有源天線陣列,并且有望在2022年實現商用。
這次我國5G毫米波芯片的成功研發,打破了國外長期壟斷,牢牢拿捏住5G網絡發展的“命門”。
17家芯片廠商簽署《共建5G產業生態倡議書》
為了實現技術協作,我國17家芯片廠商共同簽署了《共建5G產業生態倡議書》。《倡議書》指出,5G是全球移動通信領域新一輪技術競爭焦點,5G將移動通訊變成了一項通用技術,是引發信息革命風暴、引領萬物互聯的強力催化劑。基于5G技術的各方協作,芯片企業將密切互動、攜手共進,牢牢把握5G通信時代賦予的重大歷史機遇,以使芯片產業為中國5G通信技術的生態建設貢獻力量。
5G的逐步落地,中國芯片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現在中國國產芯片技術雖然不夠強,但是中國的終端消費市場,以及整個全球芯片產業鏈在中國的力量不斷加強,且遠遠強于全球任何地方。2013~2019年,我國芯片市場規模就不斷增長。2020年開年以來,疫情的影響雖然讓相關芯片概念股迎來下跌,但由于我國對于5G等新基建的高度強調與關注,國內芯片發展也出現明顯的逆勢回暖。據天眼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新增芯片與集成電路企業已達到3700多家,遠高于去年同期。由此不難推斷,我國的芯片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
經過長期積累,我國的集成電路在移動芯片領域已取得巨大進展,但5G芯片面臨的瓶頸問題依然突出。
企業之間、企業和用戶之間缺少信任機制
由于國內現在芯片產業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因此,企業之間、企業和用戶之間缺少一種信任機制。對于制造企業來說,采用國內芯片設計公司的方案往往意味著更高的市場風險,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無法形成合力。從用戶角度看,他們選擇某款電子產品時,所熟悉的參數一般都來自國外品牌。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快速崛起之勢不可擋,但要達到與其他發展較好國家相當的技術水準,可能還需要較長時間。
近年來,數字經濟成為社會生產、生活中的熱詞,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在不斷發展中迸發出引領時代的巨大能量。芯片是數字經濟的重要根基,半導體芯片技術的競爭不僅僅是科技或產業的競爭,還直接影響著各國在政治、經濟、國家安全等領域的話語權。相信我國在之后的發展中將積極制定未來芯片技術發展規劃,全面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速推動即將步入成熟期技術的商業化,并且在未來芯片技術自主可控方面實現歷史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