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已經進入智能化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的賀信中指出,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隨著在線教育應用的常態化,“線上線下教學一體化”將更加突出智能技術的融合應用,從“互聯網+”走向“智能+”。
疫情防控期間,我國用在線教育基本解決了“在家待學”的難題。而從國際形勢來看,全球因疫情防控而停課的學校數量一直在激增。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截至5月25日,全球已有11.985億大中小學生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停課,約占世界學生總數的68.5%,153個國家已宣布全國各級教育機構停課。當前,教科文組織正在支持各國實施大規模的遠程學習項目,并向各國推薦開放教育應用和平臺,確保學生在學校關閉期間教育的連續性。可以說,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成為歷史上一場規模最大的在線教育實踐,基于互聯網的教研活動形式百花齊放,備課、說課、評課等教研方式發生重大變化,網絡教研、協同教研、基于數據驅動的教研等獲得了快速發展。但在線教育不應該局限為疫情下的應急之舉,事實上,在線教育將會促進K12教育形態和學校組織形態創
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綜合優勢有待充分發揮。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各具優勢,在教學觀念上,線上教學是自主、開放的教育,線下教學是規范、有序的教育;在教學環境上,線上教學情境創設手段豐富,易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線下教學現場感強,情感交流豐富;在師生互動上,線上教學可以遠程交互、不受距離限制,線下教學能夠面對面交流、實時互動;在學習評價上,線上教學可進行學生學習行為全過程記錄和挖掘分析,便于開展智能評測與反饋,線下教學便于教師即時評價與反饋。因此,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走“線上線下教學一體化”之路。
在線教學應當從應急之舉轉變為常態化應用。在K12教育中,在線教學未來常態應用的主要類型包括課后作業與輔導,線上主題學習、項目學習,翻轉教學,混合式教學,假期網絡學習,特殊時期的居家學習,“鄉村課堂”(雙師課堂),校外線上培訓等。唯有這樣才能使“互聯網+”與學科教學融為一體,得到真正的落地應用。線上教育基于數字化、網絡化的學習平臺,使得空間、資源、教學過程、管理得以全面開放,學校教育打破了封閉的實體空間阻隔,真正成為社會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線上線下一體化”需要打造智能教學環境。實現“線上線下教學一體化”,離不開一體化、智能化的新型教學環境。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建設可服務于全時域、全空域、全受眾的智能教學環境,構建在線學習、在線作業、在線測評等智能教學系統,開發能支持校內、校外學習的學生智能終端,建立基于大數據智能的在線教育分析系統,加強高質量網絡教學與學習資源的開發,滿足師生線下線上一體化教學需求。
探索“智能+”背景下的創新教學模式。當今社會進入智能化時代,當前亟須加強“智能+”背景下在線教學理論與應用模式研究,針對怎樣開展在線教學才能易于讓學習者接受、同時又確保教學質量等問題,探索基于智能教育產品的在線教學理論、新型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破解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學生減負、教育公平、教育評價等教育難題,推動教學、管理與治理模式和方法的變革創新。
構建面向未來教育形態的教育服務體系。未來教育將是多主體共同參與、線上線下有機融合、課內課外一體化的教育服務新形態。疫情期間的線上教育表明,學校教育不只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情,社會、研究機構、企業等可以積極參與到教育教學過程中,提供各類教育資源和技術服務。應針對線上教育技術服務的特點,建立專門和專業的在線教育業務服務體系,提升在線教學服務能力,為學校和師生開展在線教學提供專業、高效的服務。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