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2020年上半年海淀區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海淀區綜合施策,全力推進復工復產,經濟實現逆勢上揚。海淀區GDP實現3970.5億元,同比增長2.6%,在北京市占比24.5%,繼續保持規模總量和對北京市增長貢獻“雙第一”,經濟發展韌性充分彰顯,新業態、新模式逆勢萌發。
各領域加速回暖
今年上半年,海淀區各領域均加速回暖,發展良好。
信息服務業、科研業、金融三大產業是海淀區經濟的基石,合計約占海淀區經濟總量六成,在疫情期間發揮“穩定器”作用,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
今年1-5月,信息服務業收入實現3340億元,同比增長15.8%,實現兩位數增長,并接近去年全年16.9%的平均增長水平。
工業產值恢復正增長,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上拉海淀區工業總產值5.6個百分點。文化及相關產業逆勢增長,今年1-5月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同比增長17.4%。
此外,投資、外貿等多個領域增勢良好,助力區域經濟持續快速復蘇。據了解,疫情期間,海淀區年度新增上市公司已達10家,其中3家在科創板上市,預計全年新增15家以上。
創新提升經濟抗風險能力
創新是海淀發展的底色。今年上半年,海淀聚焦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加速推動中關村科學城建設,“兩手抓”“兩手硬”。
海淀區推進科技戰“疫”,優化創新布局,做好國家實驗室等“創新重器”落地服務,推進一批新型研發平臺加快建設。加強高精尖產業組織,聚焦超高清顯示、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金融科技五大細分領域,加緊高價值環節布局發展。
創新提升經濟抗風險能力,今年1-5月,海淀園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總收入8959.3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高出中關村整體水平3.4個百分點。創新產出保持高速增長,海淀園企業專利申請數1.4萬件,同比增長22%,保持兩位數增長。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企業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困難重重,但創新活躍度有增無減,今年1-5月海淀園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同比增長12.8%,增速比1-2月提高0.5個百分點。正是得益于科技創新紅利,支撐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彈性和韌性。
“五新”集聚新動能
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上半年,海淀區加速推進“五新”布局,聚集發展動能。
加快落地“新基建”,重點區域實現5G商用標準全覆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空天產業集群等一批“新基建”項目率先布局。
重點打造“新場景”,加快建設下一代智能協同辦公平臺以及中關村科學城“互聯網+”智能醫療創新工程。
積極布局“新消費”,依托小米大數據、人工智能及新零售技術,打造融合場景沉浸體驗、信息流導購、決策預測倉儲等多功能于一身的信息消費體驗館,推進互聯網、大數據和商業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多點突破“新開放”,打造“園區開放+產業開放”新模式,積極推進36個服務業擴大開放重點項目。
縱深推進“新服務”,2019年度營商環境評價居北京市首位;實現145個政務服務應用場景落地,平均減少辦事人提交材料43%以上;率先開展“集群注冊”試點,累計為500余家創業企業解決注冊地址難題。
走高質量發展典范之路
面對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取得的可喜成績,海淀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半年海淀區將繼續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落實落細“五新”政策,努力走出一條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良性循環的高質量發展典范之路,繼續為北京市穩住經濟社會基本盤做出“海淀貢獻”。
一是堅持“兩手抓、兩不誤”,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海淀區嚴格執行各項稅費減、緩、免、獎、補政策,精準幫扶企業。加快5G基站、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等“新基建”項目建設,抓好三山五園藝術中心等重點項目,持續擴大有效投資。
二是堅持創新驅動“硬核”,進一步提升區域經濟韌性。加快建設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北方中心)等重大項目,聚焦人工智能、區塊鏈等10個領域,加強底層技術創新布局。著力構建5G產業鏈協同創新體系,推動高精尖產業平臺及項目落地,打造國際人才社區示范街區。
三是堅定服務改革開放,有效激發國內外市場活力。多樣化解決區域重點項目資金問題,做優做強國有資本板塊。深度挖掘區塊鏈技術在智能化政務方面的應用實踐,全面改革創新政府服務。
四是縱深推進產城融合,打造高品質新型城市形態。傾力打造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戰略腹地,繼續推進北清路沿線改造提升工作,推動大悅城商業設施、北部醫療中心等項目開工,補齊中關村科學城北區配套設施短板。
五是堅持兜好民生底線,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