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網站發布《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2776號(教育類246號)提案答復的函》。此份答復函披露了教育部8月6日答復《關于完善高校學科評估制度,促進教育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提案》的具體內容,其中也透露了有關第五輪學科評估的重大變革。
在這份答復函中,教育部提到學科評估堅決破除“五唯”頑疾,并表示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片面做法。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情況”“新藥研發”等指標,進行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
同時,學科評估將進一步完善論文“代表作”評價方法。一是聚焦標志性學術成果,強調標志性學術成果的創新內容和學術貢獻,關注代表性論文對標志性成果的支撐度和關聯度。二是運用基于定量數據和證據的專家評價方法,不將SCI、ESI等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三是規定代表作中應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國期刊論文,鼓勵優秀成果優先在中國期刊發表。
該答復函特別提及,在學科評估體系方面,第五輪學科評估擬保持指標體系框架的穩定性,并根據《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廣泛聽取意見,對評價具體指標和觀測內容進行適當調整。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于今年6月30日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該方案首次系統地提出了“四個評價”,即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這說明國家已經下定決心,不“立”則難“破”。“在執行環節中,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不論是‘四唯’還是‘五唯’,‘唯’字都是主要矛盾,是單一的評價體系?!眱Τ瘯煆娬{,“而‘唯’字的根源是超越專業權力,甚至凌駕于專業權力之上的權力。”
“五唯”問題由來已久,是高等教育界多年來討論與詬病較多的話題。但要真正實現“破”,“還是要將專業領域外的權力剝離,讓專業權力發揮真正的作用,同時保證過程的公開透明,經得起時間檢驗。如果這種評價體系無法建立,那么‘破’就沒有意義,也不會有實質進展?!眱Τ瘯熣f。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