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面臨諸多新的風險挑戰。從國際上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與此同時,國內發展環境也經歷著深刻變化,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面對新的風險挑戰,如何化危為機,爭取主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發展階段的一個突出特征是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經常項目順差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現在的不到1%,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當然,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的增加也有外需增長乏力的因素,可能只是相對的增加,盡管如此,亦可說明國內需求增長對經濟發展的極其重要性。因此,如何穩定國內需求,已成為緊迫課題。需要注意的是,投資性需求的結構性優化,特別是進一步提升與民生領域密切相關的投資性需求,已成為目前共識。
就業是民生之本,保就業就是保需求保穩定,西方發達國家在面臨經濟萎靡之時的一些更加注重政府作用的政策,值得我們借鑒。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美國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60%。為解決此問題,美國政府在1933—1942年間對17~23歲的單身失業男青年推行“以工代賑”,雇傭他們從事非技術性的體力勞動。政府不僅為這些年輕勞工提供免費食宿,同時還提供職業培訓和現金轉移,這就是羅斯福新政最著名的改革項目:平民保育團(簡稱CCC)。
“平民保育團”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就業計劃,并成為今天很多政府培訓項目仿照的運營模式。最近學者們的研究表明,在短期內,沒有任何證據表明CCC項目參與者的勞動參與、就業或工資有明顯增加。但從長期來看,在CCC接受培訓時間越長的參與者擁有更長的壽命,主要原因在于健康狀況的改善(身高和體重)、向富裕地區的遷移、終生收入的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就業的影響巨大,在推進公共工程緩解就業壓力的同時,就業教育培訓亦應加大力度,而不應僅著眼于常態的急就章項目。
“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就是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绷暯娇倳洀娬{,科技領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強調要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打造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融合的創新體系。
科技創新,金融是保障。缺乏資金的投入,基礎研究也好,科技創新也罷,也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防止資金空轉甚至脫實向虛,是近年來中央一再強調的重大問題。實事求是地說,房地產市場一直以來就是最大的吸金場所,“房住不炒”耳熟能詳,各地落實的政策也是創新連連,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要讓企業資金轉向科技創新乃至基礎研究,首先要限制房地產市場的畸形發展。最新統計顯示,全球政府債務已創二戰以來新高,我國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會更加急迫。如何保持房地產市場合理發展,這方面我們要向一些發達國家學習,比如韓國的強力抑制多套住房政策。
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我們需堅決破除各種思想藩籬和利益固化障礙,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活力,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在波濤洶涌的世界經濟大潮中,確保我國經濟這艘大船行穩致遠。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