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今天(9日)在北京閉幕,并發布了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
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劉興平介紹說,本次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主要圍繞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在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遴選而出。
這十大科學問題分別是:
衛生領域
1、人類行為引起的生態環境變化對傳染病大流行的影響機制是什么?
2、抑制超級傳染性和高危害性病毒如COVID-19的機理是什么?
3、未來新技術有效保障人類衛生和健康的范式是什么?
4、重大疾病高效、準確早期診斷和篩查的機制是什么?
安全領域
5、采用哪些科技手段能有效保證食品更健康、更安全?
6、怎樣使人類社會更具備抵御不安全因素的能力?
7、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良種覆蓋率以促進糧食安全?
資源領域
8、自然資源總量快速減少應對響應機制有哪些?
9、 哪些技術和材料能夠更高效地存儲和轉化清潔能源?
10、采用哪些新技術能夠大幅提升太陽能資源的高效利用?
其中,第一個科學問題“人類行為引起的生態環境變化對傳染病大流行的影響機制是什么”,就鎖定包括新冠肺炎在內的人畜共患病這一人類生存所面臨的重大挑戰。論壇介紹,在過去40年里,人畜共患病事件不斷增加,科學家必須將人類行為與創造大流行病的環境條件聯系起來,才能從源頭減少新傳染病的發生,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劉興平介紹說,這十大科學問題,不僅僅是體現科學問題,更關注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環境問題甚至民生問題,這是它與一般發布的重大科學問題的明顯區別。目的是組織引領科學家,特別是中國科學家與世界科學家的聯合合作進行協同攻關。
遴選并發布年度十大科學問題,是每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的標配活動,中國科協介紹,本次發布的十大科學問題,由國內外知名科技期刊的主編、編委、高端戰略科學家提出,通過網絡在國內外廣泛投票,最終經中國科協終審選定。參與評選的科學家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科技創新提供戰略前瞻。(總臺央視記者 張立雷 王大偉)
是什么引發的傳染病大流行?癌癥、心臟病、腦損傷等重大疾病能否得到及早診斷和篩查?有沒有科技手段可以避免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這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早已成為全球科學家關注的焦點。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閉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周濟與英國醫學雜志《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共同發布了“2020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這10個問題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17個發展目標為基礎,涉及衛生、安全、資源三大領域。
衛生領域
問題一:“人類行為引起的生態環境變化對傳染病大流行的影響機制是什么?”許多傳染病的產生、流行與衰減均與生態環境、氣候變化有著緊密聯系,但其直接作用機制尚不明晰。如果人類能清晰了解相關作用機制、恢復生物多樣性良性變化,將有助于從源頭減少新傳染病的發生。
問題二:“抑制超級傳染性與高危害性病毒機理是什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21世紀以來全球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嚴重影響人類健康,重創世界經濟發展。為更快、更便宜、更安全地研究與生產出針對病毒的特效藥和疫苗,迫切需要了解抑制病毒傳播和危害的機理。
問題三:“未來新技術有效保障人類衛生與健康的范式是什么?”新技術研究與應用能很好地服務于人類衛生健康。積極發揮醫療大數據、人工智能、先進通信技術、生物技術、新型材料、自動化與智能制造等作用,勢必能高效推動衛生服務模式、診療方法與健康保障體系的發展。
問題四:“重大疾病高效、準確早期診斷與篩查的機制是什么?”重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并帶來沉重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高效、準確診斷和篩查出這些疾病的早期癥狀,盡早治療,將有效減緩甚至阻止疾病進程。
安全領域
問題五:“采用哪些科技手段能有效保證食品更健康、更安全?”當今,食品生產采用的基本原料難以保證良好品質。例如,農作物中含有農藥、化肥過量使用帶來的殘留物,甚至含有因水和土壤受到工業污染而產生的毒素。采用科技手段避免相關污染,從而保證食品健康安全,意義重大且非常緊迫。
問題六:“怎樣使人類社會更具備抵御不安全因素的能力?”伴隨著社會變遷,人類生存環境呈現多樣化、復雜化發展趨勢。流行病不斷、洪水泛濫、森林火災肆虐等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均預示著人類未來或將受到更多生命安全威脅。因此,我們需要盡最大努力消減相關不安全因素,以減少對人類社會的傷害。
問題七:“如何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良種覆蓋率以促進糧食安全?”當前,世界人口數量持續增長、消費者需求持續增加,加之一些區域自然資源日益減少、極端氣候頻繁發生,導致世界糧食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如何利用新技術培育高產并能抵御惡劣環境的優良作物品種,是當下全球糧食安全面臨的重要挑戰。
資源領域
問題八:“自然資源總量快速減少應對響應機制有哪些?”
隨著人類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消費日益增加,全球自然資源正遭受快速消耗。只有維持和彌補全球自然資源總量,逆轉因生物多樣性與自然生態系統被破壞造成的損失,才能保障優質生態產品持續供給并提升人類福祉。
問題九:“哪些技術和材料能夠更高效地存儲和轉化清潔能源?”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均屬于間歇性能源。采用間歇性能源供電的電力系統需要大規模電網存儲材料。然而,當下存儲材料與存儲技術不能滿足電力系統運行需要,急需開發能高效存儲與轉化清潔能源的材料與技術,以滿足人類能源需求。
問題十:“采用哪些新技術能夠大幅提升太陽能資源的高效利用?”有效利用太陽能既能逐步滿足人類能源需求,又能減少環境污染。如何通過技術手段迅速提高人工光合成制氫轉換率,同時減少關鍵金屬使用量,是實現太陽能向化學能轉化的有效途徑,是解決人類能源危機、環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在去年的首屆論壇上,2019年度十大科學問題“清單”第一項即為“如何預防和控制新發傳染病的大規模流行”。“事實證明,我們的問題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霍頓認為,當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全人類健康的威脅,大家必須互相信任、相信科學、共同合作才能渡過難關,以找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最佳解決方案。
周濟表示,發布十大科學問題目的在于面向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挑戰,凝聚全球科學家智慧與力量,為人類可持續發展謀求破解之道,為全球科技創新提供戰略前瞻。他希望各國科學家積極關注相關研究方向,加強跨學科交流與國際合作,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和美好明天作出貢獻。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