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推進特色產業園建設提升分園產業服務能力的指導意見、推出千帆計劃金融服務專區、發布中關村產業空間供需服務平臺……10月16日,中關村管委會舉行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重要配套活動——中關村創新創業支持措施發布會。
“今年年初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影響,但沒有阻礙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演進步伐。”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朱建紅表示,今年1-8月,中關村企業總收入同比增長9.9%;從業人員同比增加7.1%,中關村創新創業活躍度正在迅速恢復。中關村示范區科教資源豐富、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在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是責任更是使命。
瞄準特色園建設推新政
在活動中,中關村管委會發布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關于推進特色產業園建設提升分園產業服務能力的指導意見》,引導各分園進一步突出產業特色、促進產業集聚、提升產業服務能力、構建各具特色的高精尖產業集群。
據了解,中關村示范區現有各類園區200余家,已形成了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中關村醫療器械園、金隅智造工場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產業園,對各分園產業優化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發揮了引領促進作用。
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指導意見》出臺后,將加快修訂相關配套細則,推動政策相互銜接,加強政策宣傳,促進政策加快落地實施。
在雙創服務上設專區建平臺
為進一步優化中關村示范區產業空間布局和營商環境,中關村管委會在活動中發布中關村示范區可利用重點產業空間及高精尖產業空間供需服務平臺。
目前,該平臺上線了海淀、豐臺、大興、門頭溝、密云、房山等分園,共25宗120公頃土地及空間。其中,高新技術產業用地7宗46公頃,一類工業用地6宗21公頃,多功能用地、商務金融用地12宗53公頃。可利用的產業空間分布在豐臺、大興、房山等分園,共62個項目、323萬平方米。騰退用地多為廠房或商業用房,分布在門頭溝、懷柔等分園,共21處,涉及騰退建筑面積22.85萬平方米,均已完成騰退。
同時,為持續優化示范區創新創業環境,支持科創企業抗疫發展,中關村管委會于今年6月啟動實施“千帆計劃”,圍繞訂單、服務等科創企業核心需求,聯合大企業、孵化器和科技服務機構推出百億元訂單、十億元服務包和千名創業導師,共同助力上萬家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緩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訂單不足、成本高企等突出困難。
據介紹,實施一個季度以來,“千帆計劃”已經征集和篩選170余家大企業可開放的訂單、投資并購等需求700余條,金額達193億元;征集企業可供應的產品、技術、服務等有效需求2萬余條;新增孵化400余家孵化器和服務機構,服務資源價值規模11.27億元,服務平臺自動匹配訂單1160余條,服務需求17000余條。
在“千帆計劃”這一平臺的撮合下,已達成數字政府大數據平臺項目、工業云Paas平臺項目、工業云Iaas平臺項目、智慧道路巡檢系統項目、智慧城市養老數字化平臺項目、中央空調智慧能源技術節能項目等6個“千帆計劃”意向訂單,并在活動現場完成了簽約。
建硬科技孵化器、開放實驗室完善雙創生態
今年3月,中關村管委會為完善創業服務生態,推動創業服務升級,提升創業孵化機構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平,將18家硬科技孵化器納入中關村孵化器支持體系。在活動中,18家硬科技孵化器掛牌,涵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領域。
“被納入中關村硬科技孵化器支持體系的電子城·集成電路設計創新中心此次掛牌,是一次新的發展和成長機會。我們將依托專業技術平臺和孵化服務資源,為相關領域的科技型創業項目和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概念驗證中試熟化、檢驗檢測等配套條件。同時,還提供辦公空間、創業輔導、投資融資、產業對接、媒體推廣等創業服務,促進項目熟化,促進企業成長和支撐相關產業創新發展。”北京電子城高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沈榮輝向記者表示,下一步,平臺將進一步為科技型創業項目和企業提供專業化技術服務,更好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專業化運營服務能力。
此外,中關村管委會還在今年新認定了一批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會上還為來自集成電路領域和機器人領域14家中關村開放實驗室舉行了授牌儀式,將進一步打通這兩個領域產業鏈與創新鏈融通鏈條,形成良好的創新閉環生態。
截至目前,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共有243家,探索構建了產學研創新合作的模式,“政產學研介”五位一體各自發揮作用,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
中關村發布數字經濟引領發展行動計劃
10月15日,在2020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北京市分會場暨中關村創新創業季啟動儀式上,中關村管委會發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數字經濟引領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并與國開行北京分行、中關村擔保公司簽署《中關村示范區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資金合作計劃協議》。
據悉,《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數字經濟引領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首次系統提出通過培育工業互聯網、新零售、智慧教育等十大新業態,建設智慧城市、“科技冬奧”、智慧園區等七大新場景等任務,實現技術、產業、應用、集群、生態和規則六大領域全面引領。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中關村示范區數字經濟企業總收入規模超過4.6萬億元,年均增速不低于15%。圍繞算力提升、算法優化、數據采集傳輸和重點行業融合應用等,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應用創新技術。加快培育10家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平臺型領軍企業、100家獨角獸企業和國內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企業,涌現出一批科技創新企業。支持一批數據交易、中試基地、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積極探索、試點落地一批創新政策,營造符合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的良好產業生態和政策環境。
《行動計劃》將通過實施六項主要任務,推動技術引領、產業引領、應用引領、集群引領、生態引領和規則引領。一是夯實數字經濟創新底座,實現技術引領;二是拓展數字經濟十大新業態,實現產業引領;三是建設數字經濟新場景,實現應用引領;四是培育數字經濟企業矩陣,實現集群引領;五是優化創新資源要素配置,實現生態引領;六是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實現規則引領。
根據《中關村示范區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資金合作計劃協議》,中關村示范區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資金合作計劃是支持中關村示范區先進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新型專屬融資產品,首期時長為5年,資金規模30億元,具有長周期、低成本、低門檻、批量化的特點,由中關村管委會圍繞中關村示范區先進制造業推薦優質企業,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低成本、長周期的資金,中關村擔保為企業提供信用支持,按照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原則,有效識別、支持一批中關村先進制造業企業。
該合作計劃的推出,將有效解決中關村先進制造業企業融資的堵點、難點和痛點,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助力企業匯聚各方資源、引進高端人才,圍繞制造業的核心環節和關鍵技術重點突破,推動中關村示范區先進制造業高端化發展,助力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區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