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中國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發展?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周鳳起給出答案:需要政府支持、法律保證、引入競爭、依靠科技。9月22日,在"2005年中國能源戰略與投資峰會"上,周鳳起就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戰略做出詳細闡述。
周鳳起說,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已為世界共識。比如,歐盟規定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要由1997年的6%提高到2010年的12%,2020年的20%,2050年將達到50%;可再生能源電力在整個電力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14%提高到2010年的22%。
談到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時,周鳳起說,2000年中國消費了可再生能源25630萬噸標準煤,占一次能源消費量的19.7%。其中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為3720萬噸標準煤,占可再生能源總量的14.5%;而小水電又占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總量的78%;可再生能源發電量83.1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6.17%。
據專家估計,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可獲得量是每年73億噸標準煤,2000年的開發量不足4000萬噸標準煤,有足夠的資源以供使用。加上技術逐步趨于成熟,產品經濟性不斷改善,中國已具備規模化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條件。
周鳳起重點談了推動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的幾大戰略。這些戰略主要有:政府支持、法律保證、引入競爭、依靠科技。
政府支持。國內外的經驗表明,沒有政府的支持,可再生能源不可能迅速地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優點是有益于環境,但是市場的調節作用對環境是失靈的,因而只有政府支持,才能加快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政府的支持包括實行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強制市場政策和經濟激勵政策。
法律保證。早期各國發展可再生能源都首先發展技術,一旦技術成熟,注意力就轉向示范和降低成本。只有成本足夠低,市場才能發展。近年來,一些想要大規模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國家,通過立法,強制電力公司供應或購買再生電力,對未完成任務者予以懲罰。這樣,就不再需要沿襲過去的順序而直接跳躍到創立市場的階段。有了可再生能源強制市場的立法,就可以吸引民間資本,提高可再生能源開發商的信心。
引入競爭。要想規模化發展可再生能源,只有依靠市場,通過競爭,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擴大市場,最終實現商業化。
依靠科技。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在根本上要依靠科技進步,不斷創新,提高技術水平,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再生能源技術。要提高元件的轉換效率,降低產品生產成本,改進系統的穩定性和兼容性。
周鳳起介紹說,"九五"期間,中國新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速度已經達到年均11.2%,如果2020年前保持11.2%的速度,到2020年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將達到2.65億噸標準煤;如果發展速度加快為15%,到2020年,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可達到3.86億噸標準煤。
周鳳起針對可再生能源的健康發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如盡快頒布可再生能源法實施細則。他說,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在今年2月28日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將于2006年1月1日起執行。但是可再生能源法的一些關鍵條款,如總量目標制度、并網發電和全額收購制度、上網電價與費用分攤制度、財政稅收鼓勵措施等,都有待國務院能源、財政等主管部門制定實施細則,報國務院批準后執行,并予公布。
"還有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周鳳起說,"就是可再生能源發電裝備制造實現本地化問題。目前,小水電已經商業化,風電和生物質發電是接近商業化的可再生能源,但是這些可再生能源發電裝備多數是進口設備,價格高,阻礙了大量應用。要鼓勵外資和民間資本進入可再生能源產業,實現裝備制造本地化,從而降低成本。"
為解決上述問題,周鳳起建議增加我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他說,我國可再生能源建設項目還沒有規范地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和計劃,能源研究開發費偏低。由于投入太少,缺乏足夠的資金進行開發和研究。不少關鍵設備依賴進口,導致產業化、商業化程度低,發展緩慢。因此,他建議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列入各級政府的產業發展和科研攻關計劃,增加投入,并納入財政預算。
"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未來的能源,誰掌握了可再生能源,誰就掌握了能源的未來。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可再生能源做出更多的貢獻'十一五'中國可再生能源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周鳳起最后總結說。
信息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