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指出,我們要為數字經濟營造有利發展環境,加強數據安全合作,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為各國科技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同時,要解決數字經濟給就業、稅收以及社會弱勢群體帶來的挑戰,彌合數字鴻溝。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委員:
協調好發展與監管的關系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呈現三個特點:一是部分數字經濟企業走在世界前列,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產生積極影響;二是大部分數字產業仍然處于激烈競爭、產業結構快速演變狀態,總體尚未形成傳統意義上的壟斷格局;三是長期以來,我國數字產業發展基本處于監管真空狀態。為此,亟須建立一個促進數字產業長期健康發展和合理監管的體制。建議成立數字經濟發展與監管委員會,協調好發展與監管的關系,提升對包括互聯網平臺在內的數字經濟企業的治理能力,推動參與全球數字經濟規則制定,促進我國數字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委員:
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當下,我國數字經濟迅速發展壯大,并催生出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但也存在與實體經濟結合不緊密、不充分等問題。當前,用戶需求日益增長,新應用、新服務形成周期不斷拉長,數字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已不足以支撐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產業數字化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方向,并推動數字經濟加速進入“下半場”。工業互聯網為產業數字化提供了關鍵基礎設施支撐和產業生態基礎,建議在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等方面持續強化政策引導,優化市場環境,支持工業互聯網企業做強做優,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企業、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運營服務商,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模式和典型應用場景。
民革貴州省委會副主委、貴州財經大學西部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黃東兵代表:
在數字鄉村建設中搶新機
鄉村振興的基礎是鄉村產業振興,農村現代化的重心是鄉村產業現代化。因此,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可以將數字經濟的新空間拓展到廣袤的鄉村大地上。要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構筑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要立足實際情況,順應技術發展趨勢,借力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鄉村產業經濟的改造轉型、提高鄉村產業組織的管理水平、加速鄉村產業產品的品牌升級、強化鄉村產業服務的體系建立。期待數字經濟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在鄉村產業里搶新機、出新績、走新路。
西昌學院院長賀盛瑜委員:
加快實現農業數字化智能化
農業是一個投資大、見效周期長、生產過程風險高的產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是規避風險、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在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比如,標準體系不統一,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的大數據平臺不完善,農業鏈條上各方主體關聯度不深等。對此,應健全統一的平臺標準體系,加快推動大數據平臺建設;以“造血機制”為核心,以農產品銷售為入口,以農業氣象服務為紐帶,以市場服務為向導,形成“多位一體”數字化農業綜合體。要依靠地方高校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鼓勵高校教師和學生組成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業團隊,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解決智慧農業生產管理過程中的問題。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胡豫委員:
提升醫療健康產業智慧水平
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迭代升級,重塑著醫療健康產業生態,智慧醫療迎來快速發展機遇。整體來看,以互聯網醫院為雛形的智慧醫療健康產業初具規模,但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智慧互聯程度較低等。對此,應完善智慧醫療頂層設計,加速形成醫療健康新業態,健全相關標準與安全體系,加快建設區域衛生健康信息平臺、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加快相關技術研發,探索政府主導,醫院、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協同研發應用的新模式,促進智能醫療設備、輔助系統等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產出。進一步健全智慧醫療相關法律法規,將在線醫療糾紛納入互聯網法院管轄范圍,并加大執法力度。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