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17日,2005年中國國際油氣管道技術年會在上海召開。主題是“油氣管道的完整性管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洋石油和中國石油大學等國內20多家石油企業和科研院校,來自美、英、法、德、加等10多個國家的近100家知名企業與會,200多名中外專家、學者濟濟一堂,探討油氣管道的最新安全管理模式。
目前,我國有長輸油氣管道4萬多公里,“服役期”超過20年的占62%,10年以上的接近85%,管道老化嚴重,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完整性管理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管道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減少管道現存的各種安全隱患,降低運營風險,實現管道的高效、安全和經濟運行。實施完整性管理,也是石油管道企業提高綜合效益和競爭能力、進入國際市場的重要手段。
管道安全管理變革
勢在必行
毋庸置疑,管道運輸是石油天然氣最經濟、最合理的運輸方式。但油氣具有易燃、易爆等特點,油氣管道長時間服役后,會因外部干擾、腐蝕、管材及施工質量等因素,導致火災、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造成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
管道安全問題由來已久,至今未有萬全之策。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范圍內油氣管道的大規模敷設,管道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有些事故甚至釀成了災難性后果。統計顯示,1970年至1992年,美國共發生油氣管道事故9000多起,平均每年400多起;1981年至1996年,前蘇聯發生輸氣管道事故752起;近20年間,加拿大發生油氣管道事故800多起。其中,損失最慘重的是1989年發生在前蘇聯境內的輸氣管道爆炸事故,有800多人葬身火海。
我國管道安全形勢也相當嚴峻,僅我國西南地區,在過去30年間,就發生各類管道事故200多起。隨著我國東部油氣管網服役期的增長,管道腐蝕嚴重,安全問題重重;西部油氣管道由于自然條件惡劣、人為破壞嚴重等問題,安全形勢也不容樂觀。
因此,全世界都在探索油氣管道的安全管理問題。在此次中國國際油氣管道技術年會上,有專家指出,解決管道安全問題,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創新,更需要管理模式的根本變革,需要安全管理理念的突破。管道安全管理模式變革勢在必行。
管道完整性管理
應運而生
如何才能實現油氣管道的長久安全運行?這無疑是全世界管道運輸領域面臨的共同難題。在2005年中國國際油氣管道技術年會上,專家們給出了答案,這就是管道的完整性管理。
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種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借助計算機技術,通過完整的數據庫動態管理,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這一管理模式是提高管道運行安全、降低運營成本的基礎。它的建立,將改變現有的管道安全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消滅危險源的存在,使管道管理標準化、程序化、科學化,不僅能減少管道事故,降低運行風險,而且可保證環境、財產和人身安全。
管道完整性管理與傳統安全管理的最大區別:一個是主動維護,事前“打預防針”;一個是被動搶險,事后“打補丁”。這個轉變是計算機管理代替傳統管理模式的轉變。從針對事故的應對性管理轉到事先預防式管理,效果不言而喻。
在此次會議上,專家們對完整性概念提出了不同看法。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管材研究所李鶴林院士指出,管道完整性是指管道始終處于完全可靠的服役狀態,其內涵包括3個方面:一是管道在物理上和功能上是完整的;二是管道始終處于受控狀態;三是管道運營商已經并仍將不斷采取措施,防止失效或危險事故發生。他認為,完整性管理就是在對這些潛在風險因素識別評價的基礎上,對管道安全運營的綜合和一體化管理。
中國石油管道公司科技中心王維斌博士認為,完整性管理通過不同的技術手段將獲取的管道安全相關數據,通過計算機平臺進行分析處理,得出對管道的決策計劃。完整性管理貫穿了管道的整個生命周期,其實施目標是保證管道的安全,技術核心是數據,基本理念是“預防為主”。
美國管道問題專家尼爾?湯普森則從數據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完整性管理。他認為,完整性管理是目前實現管道安全最有效的長治久安的手段,完整性數據是完整性管理的核心部分,并回答了“數據從哪里來”、“數據應用和動態管理”等關鍵問題。
我國醞釀管道管理模式變革
管道完整性管理在國外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已經成為當前國際上最為認可的管道安全管理模式。近年來,這一管理模式在我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部門和石油管道企業開始學習這一管理理念,并相繼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此次會議上,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將在充分借鑒國際同行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建立起符合我國實際的管道完整性管理體系。
我國在管道完整性管理體系建設上,已經有了許多可貴探索。例如,在在役管道完整性管理方面,蘭成渝成品油管道走在了前面,做了許多有益探索;在新建管道中,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堅持高起點,瞄準“數字化管道”的標準,構建完整性管理體系。但與國外相比,我國在完整性管理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先進性上還有較大差距,全面的管理模式變革任重而道遠。
如何完成這項“光榮而艱巨”的變革?專家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設性意見:形成統一的標準規范和程序;創建大型數據庫;摸清管道沿線的地質、地貌、水文、氣象和人文環境等信息;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加強基礎研究,做好新建管道設計的安全評價、驗收工作;大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管道完整性評價方法和軟件技術等。
管道完整性管理體系是一個十分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一個長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對我國而言,不僅各地區的地理、氣候千差萬別,管道體系也是復雜多樣。因此,管道完整性體系的建立不會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逐漸變革的過程。
顯然,我國管道完整性管理仍處于醞釀和預備實施階段。正如參加會議的一位外國專家所言,中國管道實施完整性管理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只要中國管道人不懈地探索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管道完整性管理水平一定會跨入世界先進行列。
信息來源:中國石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