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一段時間后,民營石油“航母”―――長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又現新動向。
“今年年底前,我們可能會成立三家石油總公司,以利于中國民營石油企業的重組與聯合。”在前天由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上海石油產品開發與貿易協會聯合舉辦的“上海石油論壇”上,長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龔家龍向記者透露了上述訊息。
龔的另一重身份是全國工商聯石油商會會長。在他看來,長聯石油盡管跨出了中國民營石油企業重組聯合的重要一步,但由于其還是一個控股公司,尚不能解決中國民營石油企業在各自領域彼此分散的問題。而成立三家總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希望根據企業的不同特點,分別成立側重上游勘探、中游煉油化工和下游銷售物流的三家總公司,讓民營石油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進入。
作為中國迄今規模最大的民營石油“航母”,長聯石油成立時號稱擁有1000億元人民幣的經營資產,且經營范圍幾乎覆蓋整個石油產業鏈。但頗為遺憾的是,對石油產業發展最為關鍵的“四大通行證”(國內成品油批發許可證、零售許可證、成品油/燃料油進口許可證、國內礦產勘探開發許可證)卻遲遲未見影蹤,這使得長聯的啟航似乎遙遙無期。
對此,龔家龍表示,長聯現在只差批發、勘探和進口這幾張通行證,且目前仍在申報當中。由于公司成立不久,很多內部關系還沒理順,加上仍處在做規劃階段,因此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啟航日程表。
由于長聯石油從一開始就宣稱要成為中國石油領域的“航母”,因此業界一直質疑其是否有和國有石油三巨頭對著干的意圖?龔家龍對此笑稱,中國的民營石油企業還是一棵“剛剛出土的嫩芽”,不僅需要國家的扶持,更需要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這幾個“老大哥”在資金、人才、資源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他們不但不會與國有石油企業對著干,更要借助商會盡快搭建與后者合作的橋梁。在他看來,國有石油企業有資金、人才、技術、裝備的優勢,而民營企業有機智靈活、決策迅速的優勢,雙方應該優勢互補,共同走出國門尋找更多的油氣資源,收購更多的油田。
民營石油企業赴國外進行巨額收購,資金問題如何解決?據龔家龍稱,資金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爭取國內、合資、國際的產業基金;二是爭取國家政策上的支持。“目前,中央已在考慮要將外匯儲備轉為資源儲備,而國開行、進出口銀行也可為我們收購海外油田提供幫助。”
“中國的民營石油企業起步較晚、規模較小,且各自為政。國家應該出臺政策,鼓勵這些企業重組聯合。只有這樣,民營石油企業才或可成長為有實力的跨國石油集團。”在龔家龍的企盼中,仍難掩其勃勃雄心。
信息來源:慧聰網